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规建
人文
最美基层十佳(8)| 雷樟根:两年五个月,他义务到不便出行的患者家里出诊
他是山沟里走出来的医生,他曾经有过留在更好的城市的机会。然而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毅然回到故乡——龙泉。在浙江省龙泉市人民医院,他成为一颗牢牢扎根基层的螺丝钉。他勤于专研业务成为学科带头人;他古道热肠,曾利用休假亲自带患者到杭州就医,也曾爬山涉水
最美基层十佳(7)| 苏秀玲:说起社区居民她如数家珍,每周日到距离100多公里外的农村义诊
那天,当苏秀玲走入呼吸界的专访室时,在长春冷冷的深秋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说起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她非常开心,她是在2008年被所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到白银区纺织路街道银西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最美基层十佳(6)丨黄佩荣:自费开车带年轻医生去省城学习 多种疾病缠身依然不忘呼吸人的梦想
淳朴,这是记者对黄佩荣的最深印象。虽然在临床和管理工作上成绩突出,但她依然不善言辞。然而说起呼吸学科、说起她的患者,她却侃侃而谈。她和很多呼吸人一样怀揣梦想,“健康生活、自由呼吸是我对每一位患者的祝福”,黄佩荣说。
最美基层十佳(4)丨张美芳:她没时间陪自己孩子 却坚持给患儿带了21天鸡蛋羹
见到张美芳大夫的时候,工作、飞机晚点、堵车、很晚了才吃的晚饭,让她脸上有掩不住的疲惫,但像很多爱笑的儿科医生一样,她的脸上依然带着暖暖的笑意。她很爱说话,不过说起她的荣誉她却涨红了脸,急得直摆手,采访中她多次重复“大家(医生)都这样”、“我
最美基层十佳(3)丨张秀平: 拿着患者CT片 她跑到长春请专家会诊
见到张秀平的第一印象,是质朴;采访张秀平后的最深印象,除了医生都有的善良,还有感性,——回想起下乡送医的经历,她哽咽了。和许多医生一样,她工作忙得经常顾不上照顾家人,她却可以为经济困难的患者亲自跑到长春请专家会诊。
CARDPC 2017新闻特写丨为什么站着也要听会——来自第二届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学术论坛的报道
第二届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学术论坛今天中午落幕。一天半的精彩日程让到场参会的基层医生们意犹未尽。
最美基层十佳(2)丨毕鹤清:他在县医院首开肿瘤化疗并创建ICU
毕鹤清,1997年毕业至今,他从一名内科医生逐渐成长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主任。身为年轻医生时,他也曾对SARS心存恐惧,虽战战兢兢却义无反顾地去了非典病房工作,虽心有余悸但所幸不辱使命。在学习过程中,曾因长时间与病重患者在一起结
追忆恩师穆魁津 王广发泪洒演讲台 行动是最好的纪念
在日前结束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7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王广发教授发言,追思我国呼吸病学的先驱、我国呼吸病学早期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穆魁津教授。说到动情处,王广发教授潸然泪下,他的
陈静瑜:百日宴上感悟生命“戚骥”
接受下来住院肺移植评估,07年底等到脑死亡爱心捐献的供肺,我主刀成功进行了双肺移植,女孩术后清醒叫了我一声爸爸,从此以后我就成了女孩的干爸爸,尽管当时我们中心对肺动脉的肺移植经验不足,但女孩最终还是在我们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康复出院。
睡美人的故事只是童话 康复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
在第一届呼吸康复学术年会上,中日医院外聘专家、日本医疗保健学博士郭丹指出,康复绝对不单纯是技能训练。
上一页
1
...
20
21
22
23
24
...
28
下一页
热门推荐
詹庆元教授:任何时候都打得起硬仗!做呼吸危重症要有极大的耐心、坚持和情怀,我的动力来自于这份职业的魅力丨我与呼吸ICU(3)
04-03
著名神外专家凌锋死里逃生,抗生素+饮酒再次引发强烈关注,双硫仑真的那么可怕?
2019-05-22
PCCM专科医师的成长关乎学科的未来
2016-11-21
李为民:最忧心的是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尽快完成规范化体系建设、规范化方案的制定推广丨组长会谈·战疫之年(胸膜与纵隔疾病-筹)
2020-11-11
肖毅:从「完全终止」到「重启」……《共识》的制定成就了学组的「破局」之年丨组长会谈·战疫之年(睡眠呼吸障碍)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