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十佳(2)丨毕鹤清:他在县医院首开肿瘤化疗并创建ICU
来源: 呼吸界 2017-10-15


记者感言

毕鹤清,1997年毕业至今,他从一名内科医生逐渐成长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主任。身为年轻医生时,他也曾对SARS心存恐惧,虽战战兢兢却义无反顾地去了非典病房工作,虽心有余悸但所幸不辱使命。在学习过程中,曾因长时间与病重患者在一起结果发生重症病毒感染,现在呼吸道还有症状。在业务上,他以肺癌化疗为基础开展肿瘤化疗,解决了全地区肿瘤患者的内科治疗问题;他还克服困难在县医院创建ICU病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毕鹤清。



1997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毕鹤清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人民医院,和很多医生一样经历了各科室轮转,逐渐成熟起来。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医院抽调业务骨干成立非典病房,那时候全国被“非典”病魔笼罩,对医生的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验,当医院征求我去非典病房时,尽管心存忐忑,他依然选择了服从。在隔离病房那段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一直捂着口罩和面罩的日子,让毕鹤清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他更多的是庆幸——阴霾散去,不辱使命。


为深入研究患者病情他严重病毒感染


2004年,由于非典中对呼吸内科的要求提高,医院为了加强呼吸科的力量,安排毕鹤清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呼吸内科,重点学习高级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机的使用。在进修期间,毕鹤清扎实的临床技能和不怕苦的精神很快得到了上级老师的认可,不久老师便让他独立管床,这样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他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很快就接触到了呼吸机的核心技术。


学习期间,毕鹤清常常是24小时住在病房,与患者在一起,分析病情,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因长时间与病重患者在一起,结果他发生了一次重症的病毒感染,导致现在他的呼吸道还有症状,但毕鹤清表示他从没有后悔过。


在一年的进修结束后,毕鹤清回到医院,由于他是医院里少数掌握呼吸机技术的主力人员之一,所以只要遇到重患需要上呼吸机时,不论上下夜班还是休息,毕鹤清都会坚持守在病房为患者上呼吸机。很多医生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这类患者需要24小时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不分昼夜的观测呼吸机上的各项指标,毕鹤清也就经常人不离机地度过了无数个昼夜。


患者去世了,他却吃了五年患者儿子送来的杀猪菜


就是这样的忙碌,让毕鹤清根本根本顾不上家里,别说没时间接送孩子,他的父母病了,都得请同事帮忙照看。对他的工作状态,妻子与父母开始很不理解,也会报怨。不过后来,毕鹤清经常给家人讲述患者在他和同事的极力抢救下起死回生的事情,家人慢慢理解了他,并给了他巨大的支持。


而最让毕鹤清觉得自己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是来自患者的认可。他至今已经连续吃了五年患者家属送来的杀猪菜。那是曾经得到毕鹤清尽心治疗的一位老年患者的家属,虽然后来老人去世了,但家属依然非常感激他。那年冬天,家属给他打来电话,请他去吃杀猪宴,毕鹤清谢绝了,说自己不爱吃。家属就问,你不爱吃猪肉那你爱吃啥?毕鹤清就开玩笑地说,酸菜。因为酸菜价格便宜,而且经常能吃到。结果他没想到,就是这一句玩笑话,家属连续五年给他送了五次酸菜,现在他们已经成了朋友。


从无到有再次进修后开展肿瘤化疗


2008年,考虑到肺癌及其它肿瘤患者发病率日益增多,而以前患者需到外地进行化疗,特别不方便,经济负担也会增加。毕鹤清所在的医院准备开展肿瘤化疗,此时毕鹤清主动向医院提出申请并承担了这一任务。这一年,他重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肿瘤内科。他再次扎根在病房,吃住在科室,连医院给安排的宿舍都没住过几天。他不仅向老师请教、参加学术学习、研究化疗方案、学下医嘱、研究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向护士学习护理知识、与患者及家属谈心掌握他们的心理与需求。


9个月后,他回到医院,在从事呼吸内科工作同时开展肿瘤内科的化疗工作。但开展肿瘤业务毕竟是从无到有,谈何容易!毕鹤清回忆,首先没有相关的科室与人员,他当时又因工作需要在急诊科轮转,但肿瘤化疗的患者是收病房的,他不得不在完成急诊科紧张工作的同时,管理与治疗病房的肿瘤化疗患者。而且,肿瘤科需要专业护理及防护知识,例如配药、PICC导管的应用等,开始时没有专科护士,他还要培训病房的护理人员,有时他亲自上阵,看着每一瓶药物给患者用上,观察不良反应,直到患者这个疗程完毕才能松口气。另外,和肿瘤患者的沟通十分重要,毕鹤清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与他们沟通,常常一个患者的病情就要沟通上半个多小时,但这让他与患者建立起了信任,以后的治疗更顺利了。而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事,他还坚持拿出所有的业余时间来进行病历的书写与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元旦内4科的成立,使肿瘤内科在桓仁县医院有了正式的治疗团队,肿瘤化疗正式开展起来。


三去盛京医院进修组建医院ICU


2014年,桓仁县医院开始组建呼吸重症及面向全院的重症监护室,因为毕鹤清有呼吸机使用的基础,医院再次委以重任,派他前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培训。回院后,毕鹤清仅带着1名医生开始组建医院的ICU。在基层医院ICU还是一个新生学科,甚至有些医生也不了解。特别是呼吸机的使用上,大部分患者家属因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接受。没有患者,毕鹤清和同事在现有的病例上下功夫,进行科学系统的重症治疗与护理。随着部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首先让全院医生认识到了呼吸机的重要性、ICU的重要性,逐渐地,各科室有危重患者都主动要求送到ICU治疗。这使得ICU中的重要设备呼吸机在该院的使用普及起来,让呼吸机从呼吸内科走了出来,为更多需要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赢得救治时间,再配合ICU中的各种治疗,该院的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而在此期间,因为医院人员紧张,有1年的时间ICU就只有包括毕鹤清在内的两名医生。两个人每人连续24小时上班,全力救治患者。而患者多的时候两个人都不休息,换班吃饭睡觉,再接着工作。即使到现在,ICU的医生也仅仅增加了1人,但患者增加的更多。


“现在也不轻松,但再累也要往前走。毕竟有的患者按以前(没有ICU)的情况必死无疑,但现在有了生的希望。”10月13日,毕鹤清接受呼吸界记者采访时说。就在前段时间,他和同事艰难抢救过来的一位气管插管的患者,因为插管不能说话,患者非比划着要纸笔,就是为了写出对他们的感谢。这让毕鹤清和他的同事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图为工作中的ICU)


仁心仁术不让患者孤单对病魔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工作中,毕鹤清依然不忘公益。例如今年,医院组织医务社会工作志愿者活动,他第一时间报名并担任小组长,积极组织大家参加到光荣院慰问老人、到长期卧床的慢性病患者家中进行医务帮助等社会义务活动。


毕鹤清说,“我知道我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着是一些与病魔甚至是死神搏斗的人们,他们都是值得我敬佩的勇者,不管慢阻肺患者,还是肺癌化疗的患者,还是多发外伤、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这类患者濒临死亡,他们的世界是灰暗的,他们需要关爱,需要活下去的勇气,需要沟通和倾述。我所掌握的技术是帮助他们战胜疾病的有力的武器,同时我的关爱和沟通又能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病痛,是他们的依靠,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不孤单。”


就像患者送给毕鹤清的匾额上写的那样,——仁心仁术。


个人简介


毕鹤清

现任辽宁省桓仁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


1996年毕业于本溪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临床医疗系,1997年5月分配到桓仁县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2001年至2003年脱产于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并获得本科学历。200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呼吸内科1年。2008年取得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职称。2009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进修肿瘤内科9个月。2014年获得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同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重症医学3个月。



end



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