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施毅教授:关注老年肺炎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如何把握要点、综合干预?
普通成人肺炎比较,老年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仍然很薄弱,还有许多临床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现有的诊治措施往往也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这也是我们反复讨论修改此次共识的原因。
中日医院曹彬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文:我国首款新型抗流感药物玛舒拉沙韦(GP681)
本研究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设计证明了玛舒拉沙韦在改善流感症状和清除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发现耐药率低是其重要特点。这为抗流感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更多方案。
“骨骼肌功能障碍”是影响慢阻肺病患者预后的重要肺外并发症,肺康复是最主要的干预方法,最新进展?
除戒烟、支气管扩张剂及抗氧化剂等常规治疗外,肺康复是慢阻肺骨骼肌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干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运动康复,其他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及营养补充等 ……
肺纤维化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新突破:为深入理解这一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探寻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全新视角
本研究团队表示,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肺纤维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仍带来诸多挑战。未来研究将致力于整合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单细胞 RNA - seq 数据,开展跨物种比较研究,同时结合空间基因组学数据,深入探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空间维度,开发
与非2型哮喘患者相比,2型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的α-多样性更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共生微生物网络的作用特征
与非2型哮喘患者相比,2型哮喘患者的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的α-多样性更高,变形菌门的微生物含量更低,微生物网络更为聚集;两种内型哮喘患者的代谢功能预测结果有显著差异。
金发光教授:用更微创、更精准的方法,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效果……结合临床经验浅谈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现状与前景
纵观介入呼吸病学在国内的现状,凸显五大特点:第一,技术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由于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国内三级医院已全部开展支气管镜技术,包括硬质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等技术,并且大部分县级医院也在逐步开展这些技术
新英格兰文章解读——重度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
在2型炎症的重度哮喘患者中,EOS在气道炎症机制、年急性发作风险评估、预测生物制剂治疗应答方面较FeNO和IgE均具有一定优势。因而EOS是选择生物制剂时优先的生物标记物。生物制剂靶向2型炎症通路的不同靶点,临床研究显示,不同生物制剂治疗均
首个新型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有望破局CRE感染管理困境;童朝晖教授: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当前,细菌耐药现象已成为威胁呼吸住院患者健康的重要挑战。免疫力低下的呼吸疾病患者受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风险显著升高,且治疗难度剧增。临床各阶段中,CRE感染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对治疗成效与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负担。因此,如何
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在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现状与展望?
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功能逐渐下降且预后不良。传统上,IPF 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由于疾病发病隐匿,这常常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早期准确识别 IPF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集中在生物标志物上,
“久咳不愈”的六问六答:慢性咳嗽如何定义?病因为何?如何治疗?
多数慢性咳嗽的病因根治困难,存在复发可能。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在激素减量和停药后可能出现反复。不过,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多样,症状反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原有疾病活动。如果两次咳嗽发作间隔较长,咳嗽性质、伴随症状较
上一页
1
2
3
4
5
...
113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
最新发布丨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9-02
最新发布丨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2024-04-25
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
2024-11-20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