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很多慢阻肺患者的病例故事,这个故事却是小编听到的最为令人心疼的故事:本是到了该享受清福的一名退休高级女教师,却因为罹患慢阻肺疾病导致「心病」,让身体健康迅速走下坡路,变得越来越糟糕……
咳嗽、咳痰、活动力减弱,她刚退休不到1个月就被诊断为慢阻肺……3年来情况愈发糟糕,根源究竟在哪?
黄老师是某重点高中的一名退休女教师,3年前,刚退休在家不到1个月的她因咳嗽、咳痰、活动力减弱等症状,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确诊后,原本比较爱运动、性格开朗的她就不愿意再动弹了,每天除了日常必须的活动之外,她都习惯「瘫」在沙发里或床上,情绪也较为低落消沉。
转眼3年过去,黄老师的身边人都建议她减肥,提醒她如果再胖下去身体会出现其他问题,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体重不知不觉中从原来的60公斤飙升到了80公斤,而这个体重对于身高165cm的她来说已经严重超标……紧接着,黄老师的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先是年初的常规体检查出了高血压,因为情绪消极导致长期失眠,她的丈夫又陪着她挂了心身科,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今年夏天一次感冒,黄老师因慢阻肺加重、呼吸不畅来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小群的门诊,叶医生听完黄老师及其家属的描述后,除了嘱患者正规用药外,还给她开了运动处方。
在问诊过程中,黄老师的丈夫说了一句关键性的描述:「感觉她患病这3年以来性格大变,原来爱参加聚会,爱唱歌,现在不爱出门,也不和老同事、老朋友来往。」叶医生告诉我们,这就是患者后来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的根源所在,罹患慢阻肺,导致她多了一块「心病」。
为什么黄老师得了「心病」?
据患者黄老师自诉,曾身为高中教师的她性格很开朗,常参加同事聚会。也许因为职业原因长期吸入粉尘,退休前五六年,她就曾出现过断断续续的咳嗽、咳痰、活动力减弱现象,但忙于事业的她并未在意。一心想着退休后便能与家人四处旅游,过上轻松愉悦的晚年生活,再坚持奋斗几年就能轻松了,因此,即便体检报告上曾写着「呼气功能减弱,建议行肺功能检查、运动耐力检测」,她都视而不见,对亲友及医生的建议也是充耳不闻。直到办理完退休手续,一下子完全放松下来的她才发现自己咳嗽、咳痰、活动力减弱的症状已经愈发严重,有时还莫名出现憋喘、呼吸困难现象,不得不就医。确诊慢阻肺后,黄老师非常后悔,如果早期出现轻微症状时就加以重视,兴许不至于会患病。当医生告诉她,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极度自责的情绪导致她多了「心病」,越来越消极。
黄老师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问题?广大慢阻肺患者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警惕什么?
叶医生告诉我们,很多慢阻肺患者被确诊后,多少都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毕竟谁也不愿意生病,而且还是一种没有特效治愈方法的疾病。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疾病,慢阻肺在稳定期的康复治疗,就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降低住院率最有效的手段。
叶医生说 ,慢阻肺患者一旦确诊后,应该祛除诱因,例如戒烟,避免有害烟雾和粉尘,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遵守医嘱,按时服药。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慢阻肺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还可缓解活动后气促,增加活动耐力,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与传统的打针吃药相比,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法,通过把药物雾化成可吸入微粒(颗粒直径1-5微米),使药物可到达下呼吸道深部,提高治疗效果。
慢阻肺患者因疾病很少活动,会逐渐丧失正常体能和肌力……这套操可使体能和肌力得到维持或提高,有助于减少住院
叶医生告诉我们,像黄老师这样因患病不爱运动的慢阻肺患者也不在少数,由于受慢阻肺疾病困扰,这类患者人群平时就已经很少活动,也会逐渐丧失正常的体能和肌力。长期不运动不仅容易导致体重飙升,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而在家里通过规律、适量的锻炼和身体活动,可以使体能和肌力得到维持或提高。经常运动也能有助于慢阻肺患者减少住院。因此,肺康复目标就是帮助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的自立,并最大限度的恢复和维持其社会活动能力。
科学地锻炼能为慢阻肺患者具体带来哪些好处呢?
叶医生回答,科学地锻炼,会给慢阻肺带来的好处有:使心脏更健康;改善手臂、身体和腿部肌肉力量;改善呼吸;清除肺内黏液(痰);有助减少日常活动时的呼吸困难;增加1天或1周能够做到的活动量;改善平衡能力;改善心情,让您更好地自我控制与管理;能让您更加独立、自信;有助控制体重;提高骨密度。因此,叶医生建议慢阻肺患者定时、定期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
这就不得不提到前面叶医生给患者黄老师开的那个运动处方。这套运动处方是一套家庭活动康复操。这套呼吸康复操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进行。锻炼时,患者要尽量保持与自己的呼吸频率相协调。如果感到呼吸困难,可以休息一下,等呼吸困难症状缓解了再继续。
9个步骤、短短29个字……这套家庭活动康复操简单实用,结合示意图一学就会
叶医生将这套家庭活动康复操的说明连带示意图给我们展示如下,总共9个步骤,短短29个字,简单实用,大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家进行锻炼:
叶医生还告诉我们,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减少慢阻肺复发次数,同时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鼓励患者每天要有适合于自身体力的运动,如做缓慢的深吸气、深呼气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胸腹运动要协调,深呼气时要缩唇(即紧闭嘴唇),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防止气道萎陷。
慢阻肺患者在进行家庭锻炼时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叶医生告诉我们,刚开始锻炼时,建议患者以间歇性练习,这样身体比较容易适应。比如:步行1-2分钟,休息1分钟,然后再重复,进行10-20次,相当于每日完成20分钟的步行。
锻炼频率:建议每周锻炼3天。如果少于这个频率的话,体能不会有所改善。
锻炼强度:运动强度建议设定在患者最大心率水平的60-80%。但对呼吸困难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讲,强度还要进行调整。可以在运动或活动时,同时进行吸氧。
如果患者自身感觉不好,一开始完成不了家庭活动康复操,还可以先进行这套呼吸运动训练
叶医生提醒我们,如果患者自身感觉不好,一开始完成不了家庭活动康复操,还可以先进行呼吸运动训练。呼吸运动训练主要以腹式呼吸操为主,是通过增强膈肌活动、增大通气,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建议患者可进行为期12周的康复锻炼,每周训练2次,锻炼结束前进行15分钟的放松训练。每次锻炼时间约为半小时。进行这样的呼吸运动,适宜在室外空气清新处为好,而体质弱的患者可在床上进行,体质较好的患者站立锻炼为好。以下便是呼吸操的示意图:
(1)卧位操:仰卧位,头部稍垫高,两手自然放于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气时力求胸部不动而将腹部向前挺出;呼气时尽量收腹。用口呼气,口唇缩气似吹口哨状,让气流缓慢地从齿缝或唇间呼出,呼气要求比吸气长1-2倍(即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或者1:3)。
(2)站立操:两手叉腰或双手置腹部,双足略向两侧开立。深呼气时两手压迫胸廓两侧或压迫上腹部尽量使腹部凹陷,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时头向后微仰,两臂下垂,尽量挺腹、吸气。
专家简介
叶小群
现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为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十届全国青年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呼吸学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全军优秀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提名论文” ;202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期刊15篇, 主持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