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症状更难好?如何让遗留症状尽快消失?
来源: 看呼吸 09-21

在上一篇文章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谷丽,为大家梳理了呼吸道感染长期症状背后的原因。(点击了解详情


哪些人在感染后需要格外当心?如何尽量避免长期症状发生?怎样加快恢复?谷主任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哪些患者更难以痊愈?



“绝大多数健康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后三周基本上就能够痊愈,即使留下了长期症状,最大的影响也是生活质量略有下降。但是患有慢阻肺病、支气管扩张、哮喘、间质性肺病等呼吸慢病的患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很容易出现重症,急性感染期后肺功能下降明显,气管、支气管更加敏感,原有疾病进一步加重,持续咳嗽、嗅味觉失灵、疲劳乏力等遗留症状也更加顽固。”谷主任讲道。


“一些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恢复的也特别慢,或许是遗传性的因素在起作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和个人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有些人的气道感受神经末梢非常敏感,即使只残留了一点炎症,也会导致他频繁地刺激性咳嗽。”


长期症状如何预防?



很多患者朋友的身体情况本身就不是特别好,再新添一些感染后的遗留症状,真是雪上加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些难缠的遗留症状少一些呢?能不能主动预防呢?


谷主任告诉我们,第一个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是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次数,另外也能降低感染之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长期症状持续的时间。假如一旦感染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快速识别病原体,从而尽早针对性用药,大家可以用抗原在家自测一下,也可以通过症状进行大致的判断。(点击了解如何通过症状特点辨清不同病原体


“还要密切监测血氧、体温、心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血氧连续低于 95%、体温大于 39 摄氏度且持续了两三天也不退、静息心率持续增快(100 次/分)超过 3 天都是危险的信号,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早‘拦截’更加危重的症状。另外,在床上翻个身、去上个卫生间都觉得心慌气短,老年人不吃不喝、精神很差、痰中有血丝,这些现象也提示要尽快就医了。”


做对4件事加快恢复



如果有遗留的症状怎样才能加快恢复呢?谷主任告诉大家,关键是要做好 4 件事:


第一件事是对症用药。如果咳嗽已经超过两周,并且持续加重,伴有胸闷、胸痛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胸部 CT 检查;如果只是普通型的咳嗽,可以适当的服用止咳药,比如可抑制支气管痉挛并减轻上呼吸道炎症的复方甲氧那明、抑制延髓咳嗽中枢的氢溴酸右美沙芬,以及复方甘草制剂、苏黄止咳、枇杷露等中成药。


一些患者心慌非常明显,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比如低剂量的β-阻滞剂(包括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或非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并逐步调整剂量。被病毒损害嗅觉上皮的患者可以试用多种维生素、神经营养剂(如弥可保),鼻腔内可用激素类喷雾剂(如雷诺考特、辅舒良、伯克纳等)。


第二件事是家庭氧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呼吸慢病急性加重,小气道气流受限更加严重、气体交换的阻碍增大,血氧饱和度自然就下降了。符合家庭氧疗条件的患者在对症用药的同时也要继续氧疗,如果补充氧气之后也还没有改善,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节吸氧的浓度和流量。

 


第三件事是康复锻炼。持续咳嗽的患者可以练习腹腔呼吸:坐直,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前;用鼻孔缓慢而深地吸气,感觉胃随着每次呼吸而膨胀,用嘴慢慢呼气;每分钟重复5-6次或更多次,持续15-20分钟。


嗅觉下降的患者可以进行嗅觉训练,包括每天闻柠檬、玫瑰、丁香和桉树,一天两次,每次20秒。味觉下降的患者可以试着在食物中添加香草和香料,比如辣椒、柠檬汁和新鲜的香草,但是这样可能会引起胃反流,需要谨慎使用。


疲劳乏力的患者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恢复体力,比如一开始先在家里尝试慢走或者做伸展运动,如果持续一周到两周后症状没有加重,每次运动完也没有明显乏力、气促的感觉,那么就可以稍微增加强度,比如开始到户外散步、练习爬楼梯等等。


第四件事是合理膳食。病毒感染后食欲降低、消化功能减退,可以选择少量多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蛋羹、软面条、蛋花汤等,等症状好转了可以过渡到半流食,比如加肉末的粥类、烩豆腐等,慢慢提升蛋白质的摄入量。


另外,老年人平时饮食要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化,保证优质蛋白、维生素D、镁、硒、维生素B12的摄入,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乳清蛋白、全营养配方制剂等。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谷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常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分会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44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