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饭也能反复感染肺炎?这种不自知的“隐性误吸”怎么防?
来源: 看呼吸 07-04

前几天,慢阻肺病患者李大爷突然上气不接下气、发热至 38 度,家人赶紧将他送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怀疑他这是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但是家属说他吃饭时并没有呛咳等症状。


为什么会有不呛咳的误吸?吃个饭也能患上吸入性肺炎?如何从细微之处捕捉潜在风险?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致命的‘隐性误吸’如何康复?”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院区康复医学科主任曾西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隐性误吸堪称“隐形的杀手”


“咽喉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正常情况下,食物通过咽喉时气道要关闭大约 0.3 秒至 0.5 秒,这样才能确保食物只进入食道而不进入气道。但是肺功能下降的时候,呼吸频率会变快,气道关闭的时间不够长,食物可能就会错误地跑到气道里去了,这种情况就是大家常说的误吸。”


“一些轻度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和体能还不是特别低,误吸之后立刻出现反射性咳嗽就能把误入气道的食物咳出来。但是更多的患者肺功能已经明显下降了,食物或液体已经进入气道了却不出现反射性咳嗽或者任何外部症状,这种情况就属于是隐性误吸。”曾西教授讲道。


“出现隐性误吸的患者通常不能察觉危险已经来临,经过口腔的食物和细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肺内繁殖,就导致了吸入性肺炎。患者之后会出现突然的呼吸困难、唇面部紫绀、声音嘶哑、发热至 37-38 度等症状,一些原本就有咳痰喘表现的人咳嗽会更加频繁,痰量也增多了。”


“到了慢阻肺病后期,患者的体能非常弱、咳嗽能力非常差了,食物大量进入气道就会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可能要借助气管切开术、支气管灌洗等特殊的手段才能挽救生命!”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觉得毛骨悚然了?但令人惊讶的不只是隐性误吸的“威力”,还有它的发生概率。曾西教授告诉我们,“对于慢阻肺病患者来说,发生误吸的概率为56%,其中隐性误吸就占了33.3%,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隐形的杀手’。”



减少隐性误吸,进食过程有讲究


“隐性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有两个特点可以用作识别风险的依据:第一个是反复发作,如果 1 个月内出现 2 - 4 次肺炎,那么就要考虑隐性误吸的因素了;第二个是比较容易治愈,有的患者到医院输液,或者戴上鼻饲管之后不经口吃饭了,一般等两三天就能好转。”曾西教授讲道。


“除了要捕捉刚才提到的蛛丝马迹,还要尽量减少隐性误吸,尤其是涉及以下四类情况的慢阻肺病患者平时更要多加小心:① 病情比较严重以至于没有力气咳嗽;② 合并脑卒中、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其他系统疾病;③ 合并头面部肿瘤、口腔疾病等局部疾病;④ 肺功能低、呼吸频率变快,吸气时食物易进入气道。”


曾西教授还提醒有隐性误吸风险的患者在进食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不要大量活动,把体能节约下来用在吃饭上,尽量选择半流质的食物,比如用筷子能够挑起来的稠粥、捣碎了的面条等,避免过于坚硬或者难以咀嚼的食物。


△半卧位


“另外,进食的姿势和时间也很有讲究,比如进食时坐在椅子上或者床边,保持身体直立,如果不能坐起来也要尽量保持半卧位,以免躺着进食时食物在吞咽过程中进入气道;可以尝试间歇进食,比如之前吃一顿饭用 15 分钟,现在吃 5 分钟、停下来休息 2 分钟,然后接着吃 5 分钟、休息 2 分钟。”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曾西

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卫健委康复医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河南省省直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吞咽障碍和重症康复。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32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