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拂面,花香弥漫,却让不少人受到了频频打喷嚏、鼻塞不通的困扰,这就是因花粉或其他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是不是忍过这段时间就可以了?首都儿研所变态反应科陈育智教授、邵明军医生提醒大家“鼻炎不治,发展为哮喘的风险高,哮喘控制不好,可能是鼻炎没治好”,这是怎么回事?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如果有哮喘会有哪些表现?两位专家在《看呼吸》节目中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答。
哮喘控制不好是鼻炎惹的祸
陈教授表示,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哮喘则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当患者接触到空气中的过敏原时,会引起鼻黏膜和气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作。鼻腔和气道是相互连接的,称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当鼻腔受到过敏原刺激引起炎症时,炎症可能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气道炎症和哮喘的发生。
并且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失调会导致对过敏原的异常敏感反应,从而增加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风险。
而一些重症的、难治的哮喘之所以控制不好,可能是因为鼻炎没有控制住,如果鼻炎能得到控制,哮喘的情况也会好转。
小朋友有这些症状小心是哮喘!
近些年小朋友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家长一定要小心。学龄前儿童的表现可能不是特别明显,如果小朋友在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咳嗽、喘息并且持续时间很长,这种情况每年发生3次以上,要警惕是不是哮喘,有的孩子会感觉呼吸特别的粗重、急促。
另外,如果不是感染期间,孩子也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吃了甜食、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出现呼吸道的症状,也要警惕。
如果孩子同时有过敏的问题,包括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鼻炎,查过敏原有很多“阳性”,那么很大概率就是哮喘。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及早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是预防发展为哮喘的关键。邵医生表示,目前过敏性鼻炎很难根治,主要方法是回避过敏原,有症状时使用药物控制症状,但是一旦又回到有过敏原的环境中,患者的症状还是会再反复。
还有一种治疗方式,就是进行脱敏治疗,它针对过敏原进行对因治疗。这种方法的疗程会比较长,可以降低对致敏原的敏感性,减轻甚至消除症状。这种方法更准确的来说是一种减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有很多,儿童首选的一线药物主要是两大类药,口服抗组胺药和鼻喷激素。对儿童来说第二代抗组胺药安全性良好,它主要针对轻度、间歇性的患者。对于症状持续或中重度的患者,可能要加上鼻喷激素类的药物。它虽然是激素,但主要作用于鼻粘膜,剂量也比较小,安全性良好。
有些鼻塞症状非常突出的患者,还可以间断的合并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果鼻塞特别严重,药物可能喷不进去,需要用一些减充血剂来减轻鼻塞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孟娟,徐睿,叶菁,等.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22,成都)[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3):215-224.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23[EB/OL].(2023-07-10)[2024-3-22]. https://ginasthma.org/wp-content/uploads/2023/07/GINA-2023-Full-report-23_07_06-WMS.pdf.
3.Chen J, Zhao Y, Li B, et al. A multicenter study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entral China[J]. Am J Rhinol Allergy. 2014,28(5):392-396.
4.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5.Shaaban R, Zureik M, Soussan D, et al. Rhinitis and onset of asthma: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 Lancet. 2008,372(9643):1049-1057.
专家简介
陈育智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2015年全球首届GINA大使。
邵明军
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审批编号:CN-132296 ,过期日期:2025-3-21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疾病教育使用,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