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嗓子疼”能2小时致命,排除流感、支原体,这种病会被99%的家长忽略掉!
来源: 看呼吸 2023-11-21

“家长带7岁小孩来看嗓子疼,称怀疑‘流感’或‘支原体肺炎’,出现症状刚不久……小孩很快确诊另一种病,这种病很危险,成人儿童都可罹患,不及时治疗可能窒息致死。”前几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兼儿童重症科主任史长松教授给我们讲了这个病例。


极易误认为是感冒,警惕“突然嗓子疼”


史教授首先告诉我们,这段时间较多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又加之正值流感季,这位家长在孩子刚出现“嗓子疼”症状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上医院就诊,这恰恰是最正确的做法


图片源自百度健康医典


史教授告诉我们,这个孩子很快确诊为“急性会厌炎”,这种疾病会让绝大多数甚至于99%的家长都忽略掉,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所幸这个孩子就诊及时才被发现。它是被称为耳鼻喉科‘第一杀手’的可怕疾病,初期症状多为嗓子疼。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嗓子疼’,你千万别以为是感冒或上火了,认为喝点水或吃点药就能好,感冒、上火,都不至于说‘突然嗓子疼’,都有个渐进的过程。这种迅速而至的突发的症状,都说明它是急性的,需要看急诊


它在冬、春季高发,尤其春季,重症率高,一旦不及时就诊或被误诊,很可能导致窒息死亡,因为它发病时间很快,最危险的也是这里,从嗓子疼到呼吸困难、窒息,可能不到2小时。这个病不只是儿童会得,成人也会出现,也曾经有过一些新闻就是成年人急性会厌炎窒息死亡的案例。



千万别自行用抗菌药!


“我讲个家长们最喜欢做的事但又恰好是最错误的,一旦发现像这种突然出现的嗓子疼症状,越来越疼,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上医院看急诊,而是先自行用上抗菌药,比如擅自给孩子就吃上阿奇霉素,如果是成年人自己就吃上了头孢等抗生素。这些药不是万能消炎抗菌药,千万别以为自行用上抗菌药就有效。”


显微镜下的流感嗜血杆菌(左)和链球菌(右)(图源网络)


史教授告诉我们,尽管急性会厌炎和普通感冒、流感一样属于感染,它多为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发,并且儿童感染最常见的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等,也可能因摄入腐蚀性物质、热烫伤,以及会厌部位周围其他组织感染(比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症等),最终引起会厌炎……原因多种多样。



有这2种迹象尽快就医

会厌部位日常肉眼看不到,用压舌板也不行,要通过喉镜才能看到。


食物是这样经过会厌的(看呼吸原创)


“急性会厌炎为什么这么厉害呢?是因为会厌部位一旦被感染就会发炎肿大,甚至肿大6-10倍,就像个肿胀的球,堵住了气管的入口,引起窒息。因此急性会厌炎多数人的症状就是嗓子疼,吞咽东西困难,患者情绪躁动,在呼吸频率加快的同时,在24小时之内还会出现‘吸气性喉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鸣笛样呼吸声,或体表出现吸气性凹陷。感觉有点憋气,呼吸不上来,病情严重的几小时之内就会室息,同时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一旦有这2种迹象,都要尽快医院:1.急性剧烈的咽喉痛;2.任何程度的呼吸困难。通常是挂耳鼻喉科,如果病情紧急,直接去急诊。



儿童出现“三脚架”姿势要警惕


儿童的“三脚架”姿势(看呼吸原创)


“儿童还可能会‘流口水’,因呼吸不畅所以不能平躺,出现‘三脚架’的姿势,来扩撑气管呼吸,这是呼吸困难时伴有的一种特殊体位,一般为前倾体位,婴幼儿患者可出现身体前倾,头、鼻子伸向前上方。感觉和急性喉炎有点像,但与急性喉炎有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急性会厌炎一般没有咳嗽症状,而急性喉炎有犬吠样咳嗽。而且会厌炎的声音改变会更明显(声音模糊或像吃了满口食物),而喉炎主要表现为嘶哑。家长们可以仔细辨别来帮助判断,有任何符合的症状都要紧急就医。”


本周三(11月22日)晚19:00,我们邀请了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董亮教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长期管理是控制哮喘的关键?


请把直播链接分享转发给更多的人,每期我们将会从分享直播链接的朋友中,抽取 4 名幸运观众送出我们的精美礼品。


敬请期待!


扫码后分享,参与抽奖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史长松

史长松,主任医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兼儿童重症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河南省医学会、微循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多个学会儿科分会的多项职务;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儿科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第四届儿科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99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