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面前有英雄,憋气面前无意志”,慢阻肺病发展严重时憋气带来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在《幸福呼吸-世界慢阻肺病日特别节目》中,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指出“不能忽视平常的咳痰喘症状、40岁以上的朋友应把肺功检查纳入体检项目、慢阻肺病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哪些人需要就医?如何早发现?哪些治疗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王院士为我们做了详细解答。
有咳痰喘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王院士告诉我们,在40岁以上的中国人中慢阻肺病的患病率达到了13.7%,它在人群中并不少见,其常见和多发程度堪比高血压和糖尿病。但真正能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人却少之又少,许多人发展到很严重时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慢阻肺病。
慢阻肺病的症状是多样的,有的人是喘不过来气,有的人是痰多。这个病的特点就是在早期时症状不明显,到后期咳嗽、咳痰、喘这些症状就会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憋气的症状。慢阻肺病最主要的病变就是气道狭窄,患者会逐渐因通气功能障碍而形成一系列症状。
现在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自己的症状不重视。以憋气为例,憋气是个主观性很强的症状,但它不像疼痛和瘙痒,只要有症状就会被认为是个不正常的表现。很多人有憋气症状时会想是不是自己体力不好或是没睡好觉?人们很容易把已经出现异常的憋气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承认它是病态的。
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有咳嗽、咳痰、喘憋这些慢阻肺病的常见症状,要保持敏感性,及时就诊,一定不能置之不理!
慢阻肺病越早诊断获益越大,如何诊断?
王院士特别强调,慢阻肺病发现和不发现是不一样的,早干预和晚干预也是不一样的。越早发现越早开始干预效果往往越好,这样能够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减缓病情的进展。
慢阻肺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就是肺功能检查。慢阻肺病的特点是气道的慢性阻塞,在肺功能机上用力吹一口气,测得的指标能够判断是不是发生了气道阻塞。而这种气道阻塞如果排除了其他的原因,就是慢阻肺病。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手段,例如胸部CT、诱导痰检测等, 这些检查不仅能帮助更准确的诊断慢阻肺病,还能够帮助细化慢阻肺病的类型。
哪些人应该去做肺功能检查呢?王院士告诉我们,“应该把肺功能检查列入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项目中,尤其是有慢阻肺病高危因素的朋友,不要等有了症状再去检查”。慢阻肺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长期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如烧柴火等)、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人、早产儿或从小诊断哮喘、直系亲属中有被诊断为慢阻肺病的人。这些人群中慢阻肺病的检出率更高,所以尤其要注意。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进行了有效治疗?
很多慢阻肺病患者会问,“我的治疗是不是最好最有效的?”王院士告诉我们,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是否使用了吸入剂?使用了什么吸入剂?吸入剂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
慢阻肺病是不是进行了规范治疗,第一要看患者有没有使用吸入剂,吸入剂是直接针对慢阻肺病气道病变的。它从呼吸道吸入,沉积在病变的位置,这样药物作用是最直接的,局部产生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同时全身的副作用也是最小的。
*注:扫码看吸入药操作宝典,视频由呼吸学科顶级专家详细讲解,包括各种吸入装置正确操作方法和易错点。
吸入剂有很多种类,每个人使用的吸入剂类型也是有区别的,患者到底适合哪种类型的吸入剂?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医生会根据患者慢阻肺病的种类、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去考虑该用哪种吸入剂。
最后拿到吸入剂之后患者有没有正确的使用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临床上确实有些患者,用了几十年的吸入剂,虽然有效果,但总是控制的不太满意,他们往往是没有正确的使用吸入剂。比如吸药时的体位是否正确、吸药的时间是否足够长、吸药后是否屏气等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王辰
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群医学及公共卫生专家。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群医学及公共卫生的医疗、教学与研究等工作。长于呼吸疑难病与危重症诊治,在慢性气道疾病、肺栓塞、呼吸衰竭、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烟草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明确中国人慢性气道疾病流行状况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创建方舱庇护医院,提出卫生费用在GDP中合理占比,指导改善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以先进理念引领我国现代呼吸学科健康发展,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格局的形成;建立我国群医学学科;推动创立我国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4+4”医学教育制度。在New Engl J Med、Lance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