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 老人偶尔可能出现“气短” ,尤其秋冬季节来临更易发生。但许多老人由于“气短”程度可能不是很明显,或者休息后能减轻,于是认为“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累着了”或者“晚上没睡好”。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ICU副主任医师潘龙飞教授给我们讲述的这几个发生在急诊科凶险的案例,提示我们出现“气短”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数十年夜里胸闷气短“垫枕头”缓解,急诊一查马上进ICU
一位七旬老伯夜里“一步一喘气”地来看急诊,一听“胸闷气短”值班医生就警觉。可老伯却一点不紧张,慢吞吞地说“我这症状起码二十来年了,从起初很轻偶尔发作到现在一躺下就加重,胸闷气短明显,但垫高枕头就好些。这几天特别厉害,整夜坐着仍气喘,感觉就像掉进水里了,憋得喘不动。”
检查结果一出大家都倒吸了一口气: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功能非常差,心衰指标高了十几倍,立即联系家属来签字,入住ICU。
经过一番治疗,大家问老伯,您数年来都夜里胸闷气短就想不到去做检查?他回答“隐约有这感觉时以为不要紧,到频繁发作时每次歇一下又都过去了,一直也没想到来医院,而这次是最重。”
这种“胸闷气短”可能是冠心病心力衰竭
“很多老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冠心病,过去从没检查。如果不正规治疗,冠心病可能发展为极其凶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就是‘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可发展为‘心力衰竭’。”
然而,并非所有心肌梗死都一定会有典型的胸痛。有一部分冠心病也可能因为心肌缺血等原因发展至心衰。有这几个特点:“胸闷气短”,尤其“心前区憋闷”、“呼吸困难”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也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
潘教授强调,“心前区憋闷”与“胸闷气短”常混合出现,但要注意,不仅“心前区憋闷”可能提示“心梗”的危险信号,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只要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或“胸闷”,或“心慌”,都要尽快就医,甚至有些特殊的心梗病例表现为“上腹痛”、“肩膀痛”、“牙痛”,这些不明原因的“痛”,结合有“气短”的特点,想要辨清险情并不难。
大妈以为“气短”是肥胖和劳累所致,不料是要命的哮喘
这个大妈更“心大”,四五年前莫名其妙变成了“过敏体质”,经常起荨麻疹。从2021年秋天开始又时常感觉“气短”,尤其劳累、炒菜吸入油烟或天冷吸入冷空气后,每次都喘得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慢慢缓过来。最近寒流来了,她又是这种现象,可她固执地认为是自己太肥胖,加之太劳累导致的,自认为或许是“感冒”,根本没想过到医院检查。
前几天,由于发作时家中恰好有亲属,亲属看到她气喘时脸色憋得“发青”,二话没说大家就把她送来了急诊。来了都不用问,听她那特别典型的“像吹哨子一样金属声的哮鸣音”,以及体表可以肉眼可见的“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这三个位置出现明显的凹陷)就足以说明问题。大妈过去没有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病史,结合“过敏史”和实验室检查,最终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这种病最开始时往往轻度活动无异常,因此常被误认为是过度劳累或者‘感冒’,但如果‘频繁发作,而且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有这个特点,就该来医院检查了。”
潘教授强调,通常多数人在轻度哮喘发作时都容易误认为自己是过度劳累或“感冒”,甚至很多老年人都自以为是“年纪大了”;很多人还认为哮喘仅仅只是青少年儿童才得的病,这就是一个错误认知,成年人也可以发生哮喘。要明确到底是哮喘还是支气管炎等疾病,需要到医院进行一系列检查。
“特别要注意的是,前面说到的心力衰竭,在严重发作时也可出现类似于哮喘的呼吸困难症状,我们一般称之为‘心源性哮喘’。所以在出现气喘时,一定要辨清特点,及时就诊。”
贫血、慢阻肺病急性加重……这些“气短”都特凶险
潘教授还讲了一位有“慢性气短”症状的贫血的女孩,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贫血,因一次夜里上厕所时“气短”晕倒才被室友送医。
“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声音小得一句话都听不清,像这种贫血的患者,近年来在女性中出现增多的趋势,尤其一些正在过度减肥的女孩子。慢性加重的贫血,平时容易被忽略,患者偶尔可能会有头晕、耳鸣、乏力的表现,尤其在活动后。严重贫血后果可以很凶险,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是用来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的,如果贫血,就会出现类似于缺氧的表现,可出现脑供血不足,导致晕厥。很多疾病也可导致慢性贫血,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外,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肿瘤、女性的月经紊乱等也可导致。”
“在慢阻肺病人群中,更为常见的一种‘气短’具有‘长期逐渐加重’的特点。前段时间诊断的一个刚退休就生了一场大病的65岁大叔,他是来急诊看病才诊断出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叫慢阻肺病)急性加重。这个大叔有30多年的烟龄,他回忆自己从刚满50岁时,曾得过一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而且印象中那次治疗了很久才缓解,此后每年秋冬在受凉后就经常发作,一发作就要几个月才缓解。尤其这几年,气短、喘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但自己没重视。”
“所以,我们要特别提示有吸烟史、年龄大、经常咳嗽咳痰的老年人群,或者从事比如井下作业、清洁工、面粉厂等常接触粉尘的人群,如果出现逐渐发展的喘、气短甚至呼吸困难,提示有可能是慢阻肺病。慢阻肺病也可简单理解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但这种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并发‘肺心病’,往往不可逆。”潘教授讲道。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院士作为我国呼吸学科的领军人、治疗慢阻肺病最权威最顶级的专家,本周三(11月15日)晚19:00,他将带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专家团队,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教授、侯刚教授、陈文慧教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他们将分别从慢阻肺病的防治现状、难点,以及慢阻肺病治疗的方法、技术和进展等角度,一起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慢阻肺病到底能不能治?”。
请把直播链接分享转发给更多的人, 让更多的患者和家人获益!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潘龙飞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急诊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委会委员、县域医共体急救医学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药学会应急与保障专委会委员,海医会青委会委员,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急诊急救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急诊急性心衰单元建设与管理专家共识》执笔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执笔人及通讯作者。擅长多种危重症尤其急性胰腺炎、MODS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