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登顶热搜第一,吃不对不仅会耐药,这些副作用也要警惕
来源: 看呼吸 2023-10-18

继支原体 肺炎患儿骤增后,阿奇霉素也登顶了热搜榜第一,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生素,是眼下支原体肺炎的一线用药,很多人也都不陌生,特别是进入秋冬,出现咳嗽、发烧,或者咳嗽严重一点就会想着赶紧吃上。阿奇霉素究竟是一个什么药?什么情况下可以吃?吃了不管事是因为耐药吗?吃不对,会出现肝损、耳损,甚至心脏骤停?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佘君医生。


为什么阿奇霉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


佘君医生介绍,阿奇霉素是一个大环内酯类的广谱抗生素,作为一种抗生素,首要的作用就是抗感染,打开说明书,我们可能会看到阿奇霉素对很多菌都敏感、都有效,那它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尤其出色,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通常都会首选阿奇霉素。而且,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首选阿奇霉素,还有一点就是其他的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身高发育。


第二个阿奇霉素比较出彩的点,是它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这里说的炎症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发炎”,它能对体内的一些高炎症状态起到抗炎作用,我们能看到一些支气管扩张的病人、经常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是可以考虑长时间服用阿奇霉素的,当然前提条件一个是低剂量,一个是长时程。另外,阿奇霉素也常常会用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非典型分枝杆菌的治疗。



为什么要“吃3天停4天”?阿奇霉素究竟要怎么吃?


佘君医生介绍,临床上患者比较集中的疑惑是阿奇霉素该怎么吃?吃几个疗程?最常见的就是吃3天停4天,考虑到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半衰期的关系,对于轻症患者这是目前比较推荐的做法,但很多患者会记不住,特别是一些支扩、慢阻肺病需要长时间抗炎治疗的老年患者,可以选择隔天吃(半衰期四十多个小时可以覆盖到),这样效果也不差,也便于服用。


至于疗程,要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严重程度,出现肺炎跟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具有相应临床症状表现,是需要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一般阿奇霉素用1个疗程也就可以了重症支原体肺炎则需要静脉用药,但何时停用,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说必须服用几个疗程。如果是长期低剂量服用来抗炎的患者,那也就不存在我们说的疗程这个问题。



吃了不管事是耐药了吗?哪些用药误区要规避


佘君医生介绍,我们要了解,虽然叫做肺炎支原体感染,但不是说感染了就会肺炎,有的可能没有症状,有也就是感冒的症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来就吃阿奇霉素。至于说用了不管事,首先要看是不是对症,有的患者一发热、咳嗽就赶紧吃药,哪怕就是这一轮肺炎支原体感染,也不是所有发热、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抓来就吃不对症自然没有用。


另外还有耐药问题,我们在做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时会发现,由于大家抗生素使用的频次比较高,尤其是儿童方面应用非常广,所以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在人群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长大以后耐药率更高,那接下来就麻烦了。


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出现支原体感染以后用阿奇霉素效果不好,尤其老年人,往往还会同时合并其他的感染,这时候就只能升级换药,或者联用其他的抗生素治疗。阿奇霉素毕竟是个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潜在有一些耐药菌株的产生,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时间用药的患者,用药要慎之又慎,一定遵医嘱。



恶心、呕吐、肝损伤……阿奇霉素的副作用如何权衡?


佘君医生介绍,阿奇霉素这么好,相较于其他抗生素安全性也高,但它不是“神药”,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其中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首要的就是胃肠道的不适,首次使用的时候一定得观察病情,如果恶心、呕吐、拉肚子非常严重那就需要考虑换药;再者对于肝脏的损害,肝功能不好的病人呢,尤其要注意,检测肝功能的同时,必要的时候要减量;阿奇霉素还可引起 QT 间期延长(一种心电图检查术语)有发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也要慎用;其他一些不良反应还包括听力下降、肾功能的损伤,也都值得注意。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佘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气道疾病亚专科副主任。博士,美国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职业和环境健康网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物联网联盟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青年委员,曾到美国Mayo Clinic访学。主要方向为慢阻肺、哮喘、肺损伤和肺癌、呼吸生理和呼吸危重症等诊治。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26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