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管是“二阳”还是“首阳”,发热成为了最主要的症状之一,人们也开始对退热药的使用产生了一些焦虑。有人吃了退热药但不退热,有人是低热不知该不该吃退热药,还有人吃了退热药出现了不良反应,退热药到底该怎么吃?是否存在某种陷阱?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陈文慧主任告诉小编,公众在使用退烧药时的确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
误区一:一发烧就马上吃退烧药
陈主任告诉我们,并不是只要一发热就要吃退热药,我们要看身体整体的状态, 如果只是 低热, 体温在 38度以下 ,可以考虑物理降温, 比如温毛巾擦拭 身体或 冰袋 物理降温 等 ,这是最安全的退热方式。 低热有时是身体自我调节的正常反应 。 但也有一些感染者虽然是低热,却有强烈的头痛、浑身酸痛等不适感也可酌情使用退热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基础病的朋友,退热药可能引发血压下降或影响肝肾功能等问题,还有些哮喘患者是由于阿司匹林诱发的哮喘,而很多复方退热药含有阿司匹林的成分,所以在用退热药时一定要咨询医生。
误区二:吃了药体温就该马上退
有些人吃了退热药但依然不退热,非常着急。陈主任告诉我们,所有退热药的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并不是刚吃上就能立即降温。以布洛芬为例,它的起效时间大约在60分钟内,两到四小时达到峰值作用。有人说我吃药后三个小时还不降温,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在吃药的时候体温还没有达到高峰,发热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是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发应,所以体温才会逐渐的升高。
其次就是剂量不足,如果退热药的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退热效果,还是以布洛芬为例,现在市面上的布洛芬有多种制剂和规格,比如布洛芬分散片、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片等,在用之前应遵循医嘱或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法和剂量指导正确使用。
另外,退热药只是对症降温的药物,如果退热效果不佳,应及时就诊,需对发热的病因进一步判断,并根据情况对因治疗。
误区三:一种退烧药吃了不管用就加量
如果用了一种退热药一直不退热,不建议再吃同等剂量的相同药物了,因为药物吃进去之后就开始吸收了,短时间内吃同一种药物就会超量,引发不良反应。首先就是肝脏负担增加,许多退热药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盲目加大剂量会增加肝脏的负担。长期过量使用退热药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甚至引发严重的肝病。其次盲目加量还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另外,某些退热药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过量使用退热药可能增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其他药物的疗效。
现在市面上主要的退热药物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如果一种不起作用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这两种药的代谢途径不同,布洛芬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肝脏代谢,所以使用这两种药物不需强调时间间隔。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物都有它的时效,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上的间隔时间来吃,如果间隔时间太短则会引发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后果。
误区四:持续高热会把脑子“烧坏了”
还有些人担心持续高热会对身体带来伤害,陈主任告诉我们,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的不是发热本身,而是导致发热的原因。我们知道小朋友可能会有高热惊厥,这是因为小朋友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但成人不存在这个问题。发热是机体异常病理状态的反应,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新冠的感染没控制,可能会造成肺脏的持续损伤;有些重症感染还可以造成感染性休克。 只有把造成发热的病因解决了,体温才能真正的降下来。 近期感染新冠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可能吃点退烧药或多喝点水,一两天就好了。
但是对于有基础病,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来说,一旦感染就要迅速吃上新冠抗病毒药,把致病原遏制了,体温也会随之下降,同时预防重症的发生发展。
本周三(6月7日)晚7:00,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主任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你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够强吗?”。本期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视频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陈文慧
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科副主任;200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习肺移植;国家卫健委肺移植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肺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围手术期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THORAX中文版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