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慢阻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必不可少,但是不少患者会疑惑,什么是有氧?什么又是抗阻?抗阻就是拿个哑铃练习吗?坐着抬腿也能锻炼呼吸功能?究竟哪个对慢阻肺病患者更好?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中日医院康复医学科杨天祎医生。
什么是有氧锻炼?什么是抗阻锻炼?
杨医生介绍,有氧运动也就是我们说到的耐力训练,是主要涉及大肌肉群且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动力性活动,比如慢走、快走、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等,是一个中等强度又富有节律性的训练。在有氧运动中,肌肉群主要通过有氧代谢的方式获得能量。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使心脏的射血功能更有效、更快速地把氧气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抗阻锻炼,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肌力锻炼,力量训练。是需要克服外来阻力完成的运动。要求强度相对大,短时间,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运动速度来锻炼的方法,比如哑铃推举、俯卧撑、负重肌肉训练等等,需要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一个相对高强度的“瞬时极限”训练。最直接的就是有助于提高我们肌肉的力量,增强爆发力,预防肌肉萎缩,提高运动表现。
有氧锻炼好还是抗阻锻炼好?两者相辅相成?
杨医生介绍,有氧锻炼和抗阻锻炼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很难独立开来,比如临床碰到的慢阻肺病患者,我们除了要做心肺评估,也同样需要做肌力评估,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肌力下降,那么他的心肺耐力评估结果也不会优秀,所以在后面的康复训练中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
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密切相关的。肌肉力量好,那有氧运动做起来也会轻松,肌力差力量跟不上,有氧锻炼肯定也做不好,同样,如果你的有氧不行,那也没有足够的耐力支撑你完成抗阻练习。
只是肌力训练更强调单一关节肌肉的训练,比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更针对的是局部,单一关节的运动,而有氧锻炼,针对的是多个肢体,整体的一个练习。在肌力增加时,低负荷下的耐力也会增加,在相对低负荷的耐力增加时,虽并不能明显增加肌力,但是对患者后续增加肌力起着良好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上将增加肌力和耐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做功更为合理。
如何把握运动的强度?高、中、低强度该如何判断?
杨医生介绍,运动强度太低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强度太高又容易发生危险,如何把握运动中的度?
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靶心率的概念,靶心率是指能够产生运动效应而又比较安全的这样一个心率。靶心率的计算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即用220-年龄,那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要求患者完成低强度运动,那么心率上升的区间要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静息心率)的40%到60%之间;如果要求患者完成中等强度运动,那么心率上升的区间要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静息心率)的60%到80%之间。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50岁的人,静息心率是70,那推荐他低强度活动,活动达到的最低心率就是:( 220-50-70 ) x40% + 静息心率( 70 )=110,活动达到的最高心率是( 220-50-70 ) x60% + 静息心率( 70 )=124. 心率区间即110-124,后续根据具体评估结果再适当调整运动量。
本周三(4月26日)晚7:00,我们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陆海雯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得了支气管扩张症怎么办?”。本期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杨天祎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