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春季流感为什么「全民易感」?为什么说三年封控全民欠下“免疫账”?
来源: 看呼吸 2023-03-20

今年二三月份这波「甲流」绝大多数人都感觉比较「厉害」,有人说是由于三年新冠封控阻断了甲流的传播,因此这波流感显得很明显;还有人说实际上是因为过去我们坚持打疫苗,今年很多人没来得及打疫苗,所以才导致感染人数多……


前不久,一位病理学医生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这波流感之所以这么厉害并非流感病毒本身的问题,而当前面对流感病毒我们是「全民易感」的状态。《看呼吸》记者采访了这位研究病理近30年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的杨军主任。


三年封控阻断的并非仅是甲流,而是人与自然正常接触产生的「天然免疫力」,多数人理解有偏差


杨主任首先从病理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今年这波甲流,他认为实际上从前三年的严格防疫和控制人流等相关举措,已经能够预测到今年封控政策放开后肯定会有大量普通传染病情况的发生。


「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就是共存关系,人从出生以来与病毒就是共存的过程,人体通过与病毒在一起生活、一起进化,达到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就好比是我们体内有正常的肠道菌群一个道理,病毒也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的呼吸道或体内,这些病毒与我们是共存、共生的;又好比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医学上的内共生学说就认为,我们体内的『线粒体』最初就是由一种与真核细胞共生的细菌进化而来的,并成为包括人体细胞在内的所有真核细胞内必不可少的细胞器,专门负责真核细胞的有效呼吸和能力代谢。」



杨主任告诉我们,有人认为由于三年新冠封控阻断了甲流的传播,因此这波流感显得很厉害,这是大多数人理解上存在偏差。


「三年封控阻断的并非仅仅只是甲流,而是人与自然正常接触产生或维持的『天然免疫力』。我们知道,甲流病毒大约出现在2009年前后,由于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几种病毒在某一个特殊的环节病毒片段整合后形成了甲型流感病毒。每年冬春季、秋冬季都会有甲流的流行,它的流行符合一般流感的发生规律。正因为它是2009年左右新出现的流感病毒,因此,大家对它比较重视。但实际上它比普通流感症状稍微重一些,对于普通群体没有太大影响,个别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稍重。」


疫苗并非一劳永逸,免疫正常的人也不建议频繁打疫苗


杨主任还指出,每年流感季出现的流感其型别都不一样,一些人认为过去我们坚持打疫苗,今年很多人没来得及打疫苗所以才导致感染人数多,依然也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完全要以疫苗来预防,那每年就需要打不同类型的疫苗才能够对新的一年可能发生的流感进行很好的预防。当然目前来讲疫苗接种已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疾控部门每年都在做这方面的宣传,比如会在下一个流感季到来的时候告诉大家使用哪种相应型别的疫苗去做预防。但是,对于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并不太建议频繁地去打流感疫苗,因为对普通人群而言即使感染一次流感,他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实际上比疫苗更强,而这些人即便感染以后也不会引起太严重的症状。疫苗主要是针对一些脆弱人群,比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主要是害怕流感对这些群体引起肺部感染,他们才需要打疫苗。」



儿童尤其婴幼儿在这波甲流中情况严重原因在于天然免疫力未得到训练……三年封控全民欠下「免疫账」导致「全民易感」


我们都知道这波甲流中,青少年儿童尤其婴幼儿群体的情况最令人担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防护不到位吗?还是说这波甲流专门选择强攻小孩子?对此杨主任也从专业角度给出了答案。


「并不是甲流这种病毒选择强攻某个特定群体,未成年人、尤其婴幼儿这个群体本身从出生开始,他们的免疫系统就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训练,逐渐成熟起来,培养、训练指的就是与病毒不断接触,感染、修复、再感染、再修复,这样的循环过程。假设我们没有遇到新冠病毒,过去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比如通过玩泥巴、奔跑中摔倒爬起……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免疫系统成长的必要过程。比如在某个流感季感染了病毒的孩子,治愈之后身体就会有一定免疫力,感染其它病毒也一样,治愈之后又产生免疫力,反复循环那么体内的免疫能力就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


「过去三年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以及新生儿,被保护得很好,极少与外界接触,即便家中的成人也严格戴口罩,交叉感染的几率低,这很好地预防了新冠病毒的感染,但实际上同时也使这部分群体的基础免疫力的发育和成熟严重延后。因此全面放开以后,但凡遇到有致病力的病毒比如甲流,就会引起很多小孩非常严重的症状。」



杨主任告诉我们,不仅青少年儿童和婴幼儿这部分群体易感,同样的道理,即便是免疫系统已经成熟的成年人仍然易感,这三年我们为了防新冠不得不采取的封控措施,无可避免地也导致了全民欠下一笔「免疫账」,因此在面对到来的新病毒比如当前的甲流,就是「全民易感」的状态。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积极应对,在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地通过均衡营养的饮食、适度地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早期将这笔欠下的账还清。


本周三(3月22日)晚7:00,我们邀请了国家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慧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初乃惠主任,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如何早期发现无症状结核感染者?。本期节目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抽奖)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杨军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三秦人才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第五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2004)获得者。兼任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分型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组织生物样本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分子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和肿瘤免疫、分子诊断及转化医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4项,参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共获国家专利15项,发表论文80多篇。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34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