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坚持快走30分钟,一张曲线图记录了她摆脱病魔的奥秘│我的呼吸故事(11)
来源: 看呼吸 2023-03-13

(日记图片)


这张看着密密麻麻的曲线图是患有肺纤维化的80岁老人张女士每天的运动记录。从表中可以看到,张女士每天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血氧和心率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赵红梅教授给我们看这张照片时说:“正是她的这种坚持让专家制定治疗方案有了最准确的依据”。


“她第一次来中日医院看病时是憋气、呼吸不畅”,运动处方改变了她的生活


家住北京的张女士今年80岁,2020年她被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和很多到处求医问药的朋友不同,她除了服用抗纤维化的药物,还一直坚持康复运动。别看她已经80岁了,现在依然每天拖地、做饭,并且可以快走3公里。但中日医院呼吸中心赵红梅主任却说“她第一次来中日医院看病时的状态是憋气、呼吸不畅”。


一年多前,一直感觉“憋气、不得劲儿”的张女士来到了赵主任的门诊,赵主任看了她的病例后除了给她开抗纤维化的药还给她开了个“运动处方”。之后,张女士按照这个运动处方风雨无阻的每天进行锻炼,到如今已经坚持一年多的时间了,客观的说这张运动处方在80岁的张女士身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初,赵主任通过综合评估后指导张女士每天走30分钟,但对于当时的张女士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赵主任指导她间歇式的走,也就是先走5分钟,休息1分钟,再走5分钟再休息1分钟。就这样先上午走10分钟,下午再走10分钟。经过逐渐的练习后,可以做到上午走20分钟,下午走20分钟,但还是每走5分钟歇1分钟。然后渐渐地可以做到连着走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走到30分钟时再逐渐地提高速度。


要想恢复好,“运动日记”不能少


赵主任提及张女士的故事时多次提到“感动”这个词,从张女士第一次看病一直到现在,每个月她都带着自己的运动日记来请赵主任指导,并且非常严格的去执行,说走5分钟绝不多出1秒。


为什么要去记这个运动日记呢?赵主任表示,通过这个运动日记,医生能看到患者活动耐力的改善情况。比如张女士开始的时候,一走血氧饱和度就下降,心率也特别快,而现在心率和血氧都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医生通过这个日记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患者在活动中的风险,也为调整运动处方提供了依据。而对患者自身来讲,这也是一个监督和鼓励好办法,患者可以看到自己最后一次运动与第一次的明显变化,这也逐渐为他们建立起了信心。


张女士表示现在呼吸比以前通畅多了,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尊重科学、信任医生是她战胜病魔的必胜法宝!


高龄、慢性肺病、心血管病朋友都能从呼吸康复中获益


呼吸康复运动这么神奇,到底哪些人需要做呢?赵主任表示,首先是有呼吸功能障碍的人群,也就是有肺病的朋友,比如慢阻肺病、哮喘、肺纤维化、肺癌等。通过康复运动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呼吸肌肉功能,使呼吸更顺畅。虽然呼吸康复没有办法将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肺修复好,但会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把这个功能发挥到最大化,通过一些其他功能的代偿来实现整体状态的改善和提升。



另外它对有心血管病的人也是益处多多,因为没有肺来供氧的话,心脏就没有办法跳动,所以对于有冠心病、心肌病变甚至心梗的患者也是呼吸康复的受益人群。


还有老年朋友们,有人可能觉得自己肺和心脏都没有明显的问题,但会发现自己上半年走路还行,下半年走路就没有原来走的远了,或是走着走着觉得自己气短了。这时也需要做些呼吸康复,通过一些康复技术去缓解症状。



本周三(3月15日)晚7:00,我们邀请了吉林医药学院副教授、原中日医院营养科主任石劢老师做客《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间,一起来聊聊“慢性肺病的增重与营养”。本期节目我们依然会从《看呼吸》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投票的观众朋友中抽取四位幸运的观众,敬请期待!

识别上图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直播间(参与抽奖)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赵红梅

主任医师,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757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