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妇女结核菌阴性却确诊结核,慢阻肺病长期使用吸入药出现1个症状要在意!
来源: 看呼吸 2022-11-07

60岁的李阿姨被诊断为慢阻肺病6年多时间,6年多以来她坚持遵医嘱规范化地使用吸入药物治疗,没有出现过急性发作。本以为自己的疾病能一直这样维持并得到改善,但2个月前突然出现少量咯血,起初没有引起她的注意,直到2个月后还不见好这才让她慌了神……


患者称从半年前开始她使用吸入药物也会咳嗽,但因症状轻微忽略了……咯血2个月才来就医,实在太掉以轻心


诊治患者李阿姨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杨拴盈主任告诉我们,从她的病史和自述症状,我们的第一感觉她应该就是「结核病」。但刚开始让她做结核菌检查时,她却十分抗拒,认为自己并没有结核的典型症状——发烧、盗汗及消瘦等。经耐心解释后,她才同意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却是阴性。


第一次结核菌检查结果为阴性,就一定不是结核菌感染吗?


对于这个问题,杨主任告诉我们,许多患者都为此很伤脑筋,反复问过医生。因为许多罹患结核病的患者在初次做结核菌检查时,不一定都能得到阳性结果。但要跟他们解释清楚来龙去脉,请他们配合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检查,有时候十分费口舌,患者不一定能理解这种疾病的感染途径和症状表现。但是,有慢阻肺病这种基础疾病以及其他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如果在长期遵医嘱规范化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吸入药物时,起初作用一直有效,但从某个时期开始就变得无效,症状也不能得到缓解时,就有可能是出现了新的感染或疾病。患者李阿姨正是如此。半年前她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时也会咳嗽,但因症状轻微,于是她忽略了。2个月前在咳嗽时有轻微咯血(血丝)时,也没有太在意,而是咯血时间长达2个月,才想到来医院就诊,实在是太掉以轻心


「对于一些我们高度怀疑为结核菌感染的患者,即便是结核菌检查的结果好几次都为阴性,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坚持让患者继续做检查。因为有时候阴性结果并不代表患者没有感染这种细菌,结合患者基础疾病以及临床症状,当最终得到阳性结果时就能说明判断是正确了。而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说服患者,继续接受检查。」杨主任说。


当慢阻肺病患者出现这些现象时就需要高度怀疑为结核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长期吸入含有激素药物的,也要注意避免结核感染


杨主任告诉我们,最终患者李阿姨经过三次结核菌检查,得到了阳性结果。目前她正在接受正规治疗。


为什么医生对李阿姨的预判会如此肯定呢?


杨主任告诉我们,首先,李阿姨罹患慢阻肺病后一直遵医嘱规范化吸入药物,起初效果佳,但半年前出现咳嗽症状,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加之她从2个月前出现轻微咯血(血丝)到现在咯血量变多且频率增加,即便按照慢阻肺病的规范化治疗也出现长期咳嗽症状,就足以能够让我们预判她是患了肺结核。


「有的患者即便是最后确诊了结核病,依然会不甘心地问,我没有咳痰,我也不气喘,我也不发烧,结核病一治疗起来就要至少半年时间,我真不相信我是结核病。这里要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感染结核后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发烧,也不是每个患者都气喘,有的人咳痰,有的人不咳痰。但有一个关键点,多数是使用含有激素的吸入药物后抗炎效果不好,依然出现长期咳嗽。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如果您是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想到是不是感染了结核,一定要尽快到呼吸科检查。


长期吸入含有激素的吸入药物跟结核菌感染有啥关联呢?


杨主任回答我们,慢阻肺病的患者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激素的吸入制剂,就有可能会导致肺脏局部的免疫功能下降,由此感染结核。或者是原来就有过结核的陈旧性结核病灶中,还残存着的一些结核菌在免疫功能下降的条件下又「复燃」了,最终导致肺结核发病。尤其是当患者长期熬夜、劳累、营养不良等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态下,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杨主任提醒大家,要预防结核病,还要注意咳嗽礼仪,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特别是在封闭和拥挤环境中。如果接触不可避免,则可使用适当的呼吸防护装置,如面罩。对肺结核高危人群或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的个人,我们应该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尽早发现肺结核。疫苗接种和预防性化学治疗对预防肺结核也有重要作用。关键还是要加强营养,加强锻炼,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劳累;记得戴口罩,房间保持通风;注意原来症状的变化并及时检查。


本周三(11月9号晚19:00),我们将重磅推出名医访谈特别节目“舒畅呼吸”系列的第一期,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迟春花教授。 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从咳嗽喘到呼吸衰竭经历哪几步?”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可以扫码直接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专家简介



杨拴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学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名医、名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秦创原”创新驱动项目首席专家;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8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肺癌诊疗指南、共识20部。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图片来源网络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507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