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表现为发热、多汗的「布病」可致流产、不育?极少量细菌即致人感染,无特效人类疫苗,生活中该如何防护?
来源: 看呼吸 2019-12-13

甘肃兰州兽医研究所因多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近日登上热点。截至12月10日17时最新情况反馈:该事件就诊者中布病确诊病例1例、疑似2例、隐性感染10例。就诊的49名学生均来自于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图为CCTV2对该疫情刚暴发时的新闻报道截图


布鲁氏菌病究竟是什么病?它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何联系?生活中该如何防护?


「人对这种菌普遍易感,很少量就能染病,甚至青壮年都可能被感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的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属(简称「布鲁氏菌」)引发的传染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而乙类传染病中有我们熟知的乙肝、疟疾、肺结核、艾滋病等。目前每年全球新发感染病例在50万人以上。城镇化和畜牧业的发展,加上动物饲养、食品加工缺乏防控措施,导致近年布鲁菌病传播,为公共卫生带来一定程度风险。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在动物间传播,如牛、狗、猪、绵羊和山羊,常给畜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成年动物感染布鲁氏菌后,生殖系统会受到影响,其中,雌性动物流产是动物布鲁氏菌病较常见的并发症。


布鲁氏杆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但它不止步于动物间传播,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很少量的细菌就能够使人类染病,并且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不论儿童、老人甚至是体格健壮的青壮年,都可能会被感染。唯一庆幸的是,「布病」几乎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羊种菌』毒力最强,『牛种菌』影响最大,这个时段是暴发高峰」


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如果要追踪溯源,这种「布病」的病原布鲁氏菌是于1886年由英国医师David Bruce在马耳他军队发生此病流行时首次发现的。而人类是布鲁氏菌的「机会性宿主」


什么叫「机会性宿主」呢?


卢洪洲教授解释说,患者患病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暴露的布鲁菌菌种类型。「羊种布鲁氏菌」是最常见的人布病致病菌,也是毒力最强的菌种,与严重急性疾病相关。「羊种布鲁氏菌」通常感染绵羊和山羊,但也可以感染犬、牛、骆驼等动物。而牛一旦被感染,则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因为感染的牛可以产生大量被污染的牛奶,对所有消费者产生威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看来,「布病」每年流行是以2月至6月为高峰,流行形式呈多发、分散的点状,非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受感染人群除了职业人群外,老年、青少年乃至儿童的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染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动物饲养繁殖增多、缺少针对相关动物及从业人员的检验检疫和隔离措施、相关经济动物的频繁交易等。比如此次感染事件中的受害者为兽研所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都属于高危人群。


「急性期表现发热、多汗,可导致流产和不育,影响全身重要器官」


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布病」没有特定的症状,临床表现不一,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痛、睾丸炎、脑脊髓炎及心内膜炎等;牲畜感染主要导致流产和不育。严重感染可能会影响大脑、心脏、肝脏、脾脏等重要器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可演变成慢性疾病,并可持续多年。这种疾病没有特定的潜伏期,一般为5-60天,但可以延长至数月所以,一次感染治疗痊愈后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种疾病仍可能会复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经这几类途径传染人类,做好这些预防措施,忌食这种乳类食品」


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布病」可由受感染的动物或污染的动物加工产品,经以下途径传染人类:1、饮用或进食受污染的产品,包括未经消毒的奶类产品、生或未经煮熟的肉类或动物内脏;2、经皮肤伤口或黏膜(如眼结膜)接触受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尿液、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和胎盘;3、吸入受病菌污染的空气粒子。人类「布病」是通过直接与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牛、羊、骆驼、猪等)接触,或食用了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的肉、乳制品而感染罹患此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积极预防


一、切忌食用未消毒生乳制品,以及未经灭菌处理的感染动物肉、乳制品。经消化道传播食物传播,是城市人口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通俗说来,通过食入带菌的生乳、乳制品和半生的病畜肉类,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二、奶酪制品须在阴凉环境下储存至少6个月再食用。这是因为奶酪制品中的布鲁氏菌可存活数月以上,因此需要注意储存方式和储存期,奶酪制品并非越快食用越安全。不过,酸奶和酸奶酪导致感染的风险较小,因为布鲁氏菌不耐酸性环境。


三、与家畜密切接触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须做好防护工作。这两类人群是高危人群,与家畜密切接触者包括从事与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畜有关工作的人,如农民、农场工人、动物饲养员、牧民、剪羊毛者、兽医和配种员。由于他们与病畜直接接触或暴露在严重污染环境下,病菌很可能从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均可受染。而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因此这两类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


四、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必须用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立即清洁、保护受损的皮肤,用敷料妥善包住伤口,避免伤口直接触碰动物或其分泌物。触摸伤口前、后须洁净双手。处理动物组织或内脏时,尤其是高风险人群,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眼罩及保护衣或围裙等。工作完毕后,必须彻底洗手。


五、对于献血或器官捐献者需行「布病」筛查。虽说「布病」人传人案例极其罕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所以对于献血或器官捐献者还是应当进行「布病」筛查,以排除近期感染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布病」患者经规范治疗总体预后良好,患者大多于3至6个月内康复,仅10%至15%病例的病程超过6个月。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为2%至3%,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内膜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慢性患者一般会遗留有关节病变、肌腱挛缩等而使肢体活动受限。所以,虽说病死率不高,但转为慢性病后其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和带来的痛苦大。


卢洪洲教授告诉我们,预防「布病」还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畜做起,具体说来即患者及病畜隔离,人畜分居、生乳须经巴氏消毒处理、家畜肉类经煮熟后才可进食,此外,现有减毒活疫苗保护效果较好,高危人群做好防护可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风险。


卢洪洲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布鲁氏菌属于兼性胞内寄生菌,这意味着它能躲在宿主的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容易躲过药物的追击,故需要保证抗生素的有效性和足够的疗程目前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布病」的主要方法。除了根治病菌,还要留意有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若没有并发症的急性期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后一般能痊愈,有并发症的患者还要对症治疗。其中,对患「布病」的孕妇做出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甚至可以挽救胎儿的生命


如何更好地预防由食物传播的疾病?大家在处理食物时也可以遵从「食物安全五要点」


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

保持清洁(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

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

煮熟食物(彻底煮熟食物);

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


专家简介



卢洪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内科学与护理学博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共同主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6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