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真的能预防吗?国家级名老中医公布了这个中医方
来源: 看呼吸 2020-03-29

最近有关新冠肺炎的热点层出不穷,比如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文章,指出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爆发;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吗?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会造成大流行吗……作为普通公众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方法,还有什么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王莒生老师贡献了一个预防「新冠肺炎」的方子王老告诉我们,这个方子传出去以后,当时北京的疫情还不严重,很多人到医院开药,用来预防。大多数人都觉得原来嗓子有点痒,有点干咳,服用后有所好转;也有人觉得自己感冒了,但是不敢去医院,王老通过观察舌苔分辨症状,让他们服用这个方子,后来也好转了;有些医院也会给全体职工发药,让他们用来预防。服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清淡,居家休息,保证睡眠。


【方子图片】


方子:黄芪10g,党参10g,北沙参10g,紫草10g,板蓝根15g,天花粉10g,苍术10g,连翘10g。

服用方法:每天一剂,饭前饭后均可,连续7天。

适宜人群:健康人群均可服用。孕妇禁忌,患有基础疾病或者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慢阻肺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对应症状:嗓子干痒,稍微有点干咳、流鼻涕,有点感冒的症状,乏力,食欲不振等。


组方中药品大多取材根茎部,便将一包包的中药,打磨成粉,以便充分利用药效。而且小包包装不论是在家服用还是外出携带都很方便,用量相对合理且经济实惠。


王老介绍,中医的脏腑理论里,有五脏六腑的说法,其中的「肺」被称之为「娇脏」,意思是说,肺本身比较「娇弱」,容易受到外邪的影响而受伤。这个方子主要是提高免疫力,能够清热解毒,稍微有点消炎的作用。用中医的话来讲,可以健脾益肺。「三焦」是人体六腑之一,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在横膈以上,包括心、肺;中焦为横膈至肚脐,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因此,这个方子对这「三焦」均有益处,对全身是有好处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医的概念和西医的概念有点交叉,实际上不太一样。西医称为SARS或者新冠肺炎,对于中医来讲,一个是冬季的肺热,另外还有肺阴虚,要养阴。所以关键要瞄准的病位在肺,还要通过健脾来调理。这是从中医的理论来讲,不管是SARS还是新冠肺炎,在症状上有点不一样,但是机理上存在相通之处


这些药材分别有哪些功效?


「新冠肺炎」中医认为是风邪犯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要想抵御外邪,首先要补正气,黄芪、党参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能够补人体正气。黄芪用于补气,提高免疫力,对于身体乏力、气虚有效;党参主要补脾肺这两条经络,也可以说是补中益气。


除了黄芪和党参,方子中还有一味药有健脾的功效,就是苍术。苍术也有健脾的功效,但与黄芪和党参的健脾相比,苍术重在燥湿,能把多余的湿气去掉。有着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的功效。


中医讲肺忌燥,就是肺最害怕干燥,燥邪伤肺就会引发燥咳、干咳。因此肺喜润,北沙参有润肺补气、补而不燥,是临床常用的滋阴药,养阴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冠状病毒侵入肺脏后引发炎症,「炎」字由二火组成,一旦有炎症体内就会有热,连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王老介绍,连翘是一个广谱药,全身十二经络都可以通达,有排脓祛邪、消毒之效。


方子中的紫草板蓝根现代研究有抗病毒的功效,这两种药材都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板蓝根还可以利咽。



天花粉

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王老介绍,天花粉能解喝水都解决不了的渴,边喝水边渴的口渴,有滋润之效。而且现代研究可以抗病毒。



王老曾在2003年SARS肆虐北京之时,亲自为SARS病人号脉、看舌苔、问诊、使患者发热、无力、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了56名患者零死亡及医疗队员零感染。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王莒生贡献了一个预防「冠状病毒肺炎」的方子,这个预防的方子,是王老特意请教了自己90多岁的恩师,得到首肯之后把它公布出来的。


最后,小编提醒各位,用药还需遵医嘱,王老提供此方仅为预防方,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还是要及早就医,对症治疗。


专家简介



王莒生

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会长。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北京市首届“十大健康卫士”获得者:2007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临床擅长治疗疾病:干燥综合征、白癜风、湿疹、痤疮、银屑病、糖尿病皮肤损害、痛风、慢性支气管炎等皮科、内科疾病。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大奔
1427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