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口罩外表面新冠病毒竟可存活七天,内表面用显微镜放大后惊现移动颗粒,口罩怎么戴才能防病不添病
来源: 看呼吸 2020-04-18

近期发表在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能够在口罩表面存活7天。


据「商业内幕」网站4月6日报道,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潘烈文、Malik Peiris(裴伟士)等研究者2日在《柳叶刀》上发布通讯,阐述了对新冠病毒在不同材料表面上存活时间的研究。



该项实验的对象包括纸巾、木材和布料等,一周后研究人员在口罩表面发现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结果表明,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非常重要。


口罩外表面利于病毒存活


研究者在不同材质物品表面,分别滴5微升新冠病毒培养液(每毫升10^7.8半数组织感染剂量),这其中的病毒含量略大于患者呼吸道飞沫。将物品置于温度22℃,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中干燥。之后在不同时间点,将物品浸入培养液中提取病毒,并检测其活性。


新冠病毒感染能力在吸水材质上消失最快,打印纸及纸巾仅需3小时,木制品及织物为2天。光滑物体表面利于病毒保持活性,不锈钢及塑料上的病毒可存活7天,玻璃及钞票4天(钞票材质不同,时间也会有差异)。在病毒感染性消失后,仍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需要注意的是,到第7天时,仍可在医用外科口罩外表面检测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Peiris告诉《南华早报》:「这就是为什么戴着外科口罩时不要去碰口罩外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触摸口罩会污染你的手,如果你用手触摸眼睛,就可能会把病毒带到眼睛里。」


研究小组还发现,新冠病毒在光滑的表面上更稳定。先前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以在铜表面存活4小时,在纸板上存活24小时,在塑料表面存活3天,但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还受到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道称,因此各国都建议定期消毒经常接触的家庭物品,如门把手、台面和电话等。


新研究再次提醒,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一定时间。戴着、摘下和丢弃口罩的时候,尽量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不小心接触后不要再去摸眼口鼻,及时洗手。如果你想保护自己,只要保持良好的卫生,勤洗手,清洁之后再触摸脸、口、鼻。


使用过的口罩在显微镜下放大后的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日常使用口罩,一直戴着没有什么感觉。然而,当你把使用过的口罩在显微镜下放大之后,你会发现:使用过的口罩的绒布面上充满了黄色的杂质和毛丝。



再接着放大,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纤维,正是这样的纤维为我们阻挡了细菌、病毒、空气中的颗粒物。而使用过的口罩的纤维上明显附着着

黄色的颗粒物质。



再接着放大到1000倍,更清楚地看到了口罩纤维上附着的颗粒。



再接着放大到2000倍,可以看到正在口罩上面移动的细菌。



所以说,为什么使用口罩有以下这些注意事项,这也是一直强调的!


用口罩,再次提醒注意这4点!



1、摘戴的时候,一定要洗手


无论是佩戴前,还是脱除口罩后,都应洗手。


2、摘戴时候,不要碰口罩外侧面


一般来说,摘口罩时也最好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口罩的外表面。因为新冠病毒仍然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摘口罩时手触摸了口罩外侧,很有可能接触到手上,然后如果未洗手,病毒就容易通过用手触碰口、鼻、眼等进入人体。


3、保证口罩和面部没有空隙


口罩与人脸留有缝隙,会严重降低口罩的过滤作用。如果口罩在佩戴时不是密封的状态,没有贴合,很容易让外界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从而进入人体的呼吸道。


日本 MBS 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曾做过一项实验,节目组找到一位女士,让其在戴口罩后故意不贴合口罩的鼻夹处。结果,医生使用特殊设备,测量口罩内外侧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泄漏率达到 100%,戴了相当于白戴。



4、存放有讲究


取下口罩后请立即将其弃置于封闭的垃圾桶内,并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什么时候该戴口罩?


(1)如果是独处,比如在家里没有跟外人接触,可以不戴口罩,包括在私家车上,或者单独在户外、在小区里遛弯,在行人稀少的公园里散步,这些都不必要戴口罩。


(2)如果是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商场,乘坐电梯,包括会议室,去普通医疗机构(除了发热门诊)的患者,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口罩,即一次性医用口罩。回家后将口罩置于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还可以重复使用。


(3)如果是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和疫情相关的行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快递人员等等,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长和更换频率。一般来说,如果口罩没有明显的脏污变形,可以不必每四小时一换,但是如果出现了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要及时更换。


本文内容来源:今日头条号「中国网」,公众号「医学用书」






本文完
排版:大奔
917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