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下都觉得疲惫,慢阻肺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度”在哪里?如何分辨运动过度?
来源: 看呼吸 2022-04-04

这是不久前我们收到的一条私信留言:



都说慢阻肺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适度运动,不仅能够提高骨骼肌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情绪障碍,还能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但这其中的的“度”该如何把握确实值得展开聊聊,我们也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北京安贞社区医院心肺康复科的郭爱颍医生。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适不适合自己?运动中吸氧好还是不好?


郭医生讲到,“慢阻肺病人在运动当中最直观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监测自己的血氧饱和度”。一般说来,正常的血氧饱和度都应该是在94以上,如果慢阻肺病人在运动当中低于94,那最好可以动态吸氧,一边吸氧一边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情况,那就说明目前的运动强度不是很合适,需要减小运动强度。


关于动态吸氧,不仅能增加慢阻肺病患者锻炼的机会,打破越不想动,呼吸越困难的恶性循环,增强运动耐力,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很差的患者,如果勉强不带氧气进行活动,会让身体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反倒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一般说来,建议血氧在90-94之间的患者都能进行动态吸氧。


慢阻肺病患者在康复运动中,运动疲劳如何界定?如何把握“适度”?


对于大部分一动就喘的慢阻肺病患者来说,康复运动中对于疲劳的界定,郭医生也解释,最好的状态就是患者在运动中能感觉到“有点用力”运动后的疲乏感可以在休息一晚之后消失,那这样的一个运动强度就算是在正常范围之内。


循序渐进是慢阻肺病患者康复运动的关键,运动的强度也要根据自身各项指标去界定,要看血氧、心率上升情况,也要参考气促评分以及Borg用力程度评分等等,像一些极重度的慢阻肺病患者,他的活动可能就需要在卧床情况下由他人辅助来进行。


郭医生讲到,一般在血氧饱和度能维持一个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医生在运动中要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当患者平躺不动的时候,要监测记录他的心率,当他在运动的时候,比如说从平躺转到立位,那在立位之后,就要立刻去监测他的心率变化情况。如果心率上升超过20-30,那患者可能就只适合卧床去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监测数据就是患者的血压,一般运动前的血压不超过140-90,运动中不超过160-100,如果血压不符合条件,那就需要减小强度,或者控制运动量。


郭医生提醒,慢阻肺病人的康复一定不能心急,对于一些运动能力特别差的病人,能够坐一段时间可能就已经很累了,一定要在一个阶段运动耐受之后再进行下一步。不能说刚可以踏步走,就尝试去爬楼梯,那不仅不会锻炼到身体,还很可能会引起急性加重。


慢阻肺病人的康复训练想要安全高效,康复科的就诊必不可少!


适合慢阻肺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我们也给大家推荐过不少,有可以锻炼呼吸肌的,也有可以锻炼上下肢的,还有在家就能做的阻抗训练,但这些对于重度慢阻肺患者来说实操起来难度不小。


而且很多慢阻肺的病人,不只有肺部的问题,很多还会合并有冠心病、心肌供血不好的情况,这都需要专业的监测。对于这类病人,单纯在运动中监测心率没有办法保证运动安全,最好能由专业的康复师在监护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指导练习,这对于病人的安全以及动作要领的把握至关重要。在掌握一定的运动能力,学会如何进行自我监测、调整之后,可以转为居家自行锻炼。


郭医生也说到,整个的康复指导不仅仅是运动训练、呼吸训练的指导,康复科医生会经过系统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措施,帮助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潜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运动的耐受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简介



郭爱颍

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心肺康复科主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京津地区社会康复联盟委员会委员。从事社区常见慢性病诊疗工作10余年,对于心肺功能评估及康复处方制定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可对于运动后气短、乏力、运动能力减低等情况进行病因筛查,开展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肺病以及运动缺乏引起的心肺功能减低的康复工作。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98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