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慢性肺病的家庭氧疗为何要推荐双腔鼻导管?3种储备装置选哪种?家庭氧疗起码还要懂得这种「湿化」物理疗法效果才更好!
来源: 看呼吸 2022-05-12

82岁的李奶奶有一双孝顺的儿女,在她70岁那年就为她添置了「高压氧气瓶」,据说这种氧气瓶能够长时间地储存氧气,推销员极力推荐这种家用氧气瓶。那么,到底慢性肺病的患者,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下降、肺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选家庭氧疗装置时候到底要看什么功能呢?听听医生有何建议。


家庭氧疗是这些人群的缺氧性疾病必需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氧疗处方有个关键问题就是「浓度」,调不好增加病死率


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慢性肺部疾病导致的缺氧性疾病较为常见,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而氧疗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缺氧性疾病必需的治疗方法之一。


那么,慢性肺病的家庭氧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随着近年来「氧疗」这个词已经已逐步从医院被推广到了家庭。许多人多它并不陌生。我们知道,家庭氧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还可以预防某些疾病的加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氧疗的治疗效果是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法完全替代的。


当下正值春夏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升高,慢性肺病的患者是否需要继续家庭氧疗呢?开展家庭氧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医生一般都会为需要家庭氧疗的慢性肺病患者开具氧疗处方。要记住的是,这个处方的氧疗浓度非常重要。必须按照处方上面的浓度来调节氧气流量,使我们的SpO2维持在88%-92%。而在运动时,是可以提高到95%左右,每天至少要进行15小时的氧疗时间,否则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还有一点往往是患者不被重视的,那就是高浓度的氧,会加重机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在氧疗时,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3种氧气储备设备供选择,其实建议最常用的是这种……为何要倡导用双腔鼻导管?吸氧方式有讲究,更要注意「湿化」这个关键问题


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家庭氧气储存设备主要有3种,制氧机、压缩氧气(氧气瓶)和液态氧。像82岁的李奶奶家用的就是第二种,压缩氧气,也就是俗称的氧气瓶,这种高压氧气瓶虽然能够长时间储存氧气,但是移动起来不是很方面,因此安全性交叉,并且它的储存氧气量还是有限的。而医生常常给需要家庭氧疗的患者推荐的还是制氧机。


制氧机在家庭中是最常用的,它是利用分子筛吸附和解析原理分离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并且价格低廉,移动方便。而液态氧采用的是空气低温液化,利用不同气体蒸发温度差异分离出氧气,储存氧气量多,1L液体氧能够储存1000L氧气,但这种氧气价格昂贵,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


我们知道家庭氧疗头许多种吸氧方式,常用的有哪些呢?


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临床常用吸氧装置包括双腔鼻导管、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和储氧面罩等。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家庭吸氧最常用的吸氧装置是「双腔鼻导管」,为什么强烈推荐这种鼻导管?因为它使用方便,耐受性好。但是,因为鼻导管是持续吸氧的,会导致我们在呼气时的氧气浪费,所以为了减少持续吸氧时氧气的浪费,可以采取间断吸氧装置、储氧导管和气管内导管。


另外,我们还要格外注意一点的是氧疗湿化。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湿化疗法是指通过专门的湿化装置,将水或溶液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我们在家庭氧疗中所用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氧气瓶和制氧机,均配备有湿化装置,在氧疗时,要注意湿化装置中蒸馏水的补充,以达到充分湿化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湿化装置中的水要经常更换。建议每天更换1次湿化水,并且清洗湿化水箱和湿化瓶,避免吸氧者因细菌污染了湿化水箱和湿化瓶内的水而发生感染。


很多人问吸氧装置的消毒工作该如何做?


王春亚医生告诉我们,家庭氧疗一定要做好吸氧装置的消毒工作,避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而对于家用制氧机和呼吸机的清洁和消毒,机器表面用干净湿软布擦拭即可,湿化器每天清洗晾干后备用,空气滤网每3到4天清洗1次。


对呼吸机管路的清洗和消毒每周1次即可。要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完全浸泡在2%浓度的戊二醛碱性溶液或呼吸机专用消毒溶液中,浸泡时间为45分钟以上,以流水漂洗干净,晾干后备用。而对于压缩机进气过滤器,也建议要定期更换,每个过滤器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000小时。


王春亚医生同时也提醒我们,有些慢性肺病的额患者对于氧疗是有一些不良反应的,这就要考虑到氧疗的安全性问题。要注意的是,氧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道黏膜干燥、器械相关的面部压伤、高碳酸血症与呼吸抑制、氧中毒等。因此,我们又不要提请广大患者在氧疗过程中注意气道湿化,佩戴鼻面罩时注意颜面部局部使用减压贴防止压伤。


而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风险的患者,应当谨遵医嘱进行规范化的氧疗,吸氧浓度一旦大于50%,就会增加肺组织损伤。同时,在氧疗的初期,一定要定期监测二氧化碳水平。一旦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并临床症状加重,建议及时至医疗机构就医。


虽然氧气是一种安全、不可燃的气体,但它能够助燃,因此在有氧状态下,一些材料极易着火和燃烧。我们在使用氧气时要遵循安全措施,比如操作氧疗装置时一定不能在氧疗设备旁使用明火,如吸烟、做饭等。


专家简介



王春亚

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从事重症医学相关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熟练掌握各项危重症相关技术,包括人工气道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血液净化、ECMO等。精通各类危重症的诊治。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1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4篇,获得校级新技术1项。承担规培生、进修生及研究生临床带教工作,曾承担8年制及教改班PBL教学,发表教学论文2篇。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60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