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五岁以下婴幼儿易出现重症流感,流感加重的重要提示是什么?
来源: 看呼吸 2018-12-21

2018年,恰逢人类梦魇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距今100年,据柳叶刀杂志报道,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人数29-65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恐慌。


“有数据显示,H1N1流感的病死率为13%,H7N9流感的病死率为40%,H5N1流感的病死率为50%。”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王一民介绍,流感类型不同,病死率也不一样。但流感的病死率高不意味着得了流感就必死无疑,关键是早期识别流感,而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重症流感也要高度警惕。 


王一民医生介绍,流感根据症状特征分为轻症流感、重度流感、急危重症流感。


◎轻症流感: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头痛、咽痛等。


◎重症流感:有流感并发症出现的流感,如最常见的肺炎。



王一民医生介绍,重症流感表现之一就是呼吸困难,也就是百姓俗称的“憋”、“闷”、“喘”、“气短”等,这些表现是提示病情加重的重要提示,这往往提示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这时候往往需要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是识别呼吸衰竭重要检查。“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提到“动脉抽血很疼”,疼痛的确有可能,因为动脉相对位置较深,痛感有可能会比普通抽血增加,但是病人大多可以接受。

重点


◎急危重症流感:出现呼吸衰竭、神经系统损伤、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王一民医生介绍,在急危重症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是影响流感预后的重要原因。


哪些人群易感染重症流感?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中。”王一民医生提醒大家,一旦到了重症流感阶段对器官损伤较大,甚至威胁生命,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应及早就医,这点至关重要 


易出现重症流感者:


1、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小于5岁的婴幼儿;

2、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肺差、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力低下者;   

3、孕产妇;

4、感染流感后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持续增高,此类患者多病情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


“不是说不在高危人群范围内的人就不会发展为重症流感,只是说一个无基础疾病的人发展成重症流感的概率要小,甚至有些健康人他得了流感,不管它就自愈了。”王一民医生介绍,尽管如此,对于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还是要高度重视流感,因为临床上,也出现过非高危人群发展为急危重症流感的例子。


“我们门诊上就有2个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人,一个是高中生,一个是30多岁的年轻人,两人都是急危重症流感,出现了肺炎、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急性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在医患共同努力下,经过人工肺等一系列治疗措施,治疗了2-3个月后,两位患者都痊愈出院了。” 王一民医生说,社会可能因对流感误解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刷屏,让“达菲”、“人工肺”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引起热议:一旦发展成重症流感,还有救吗?该怎么治疗?上了“人工肺”能救命吗?愈后能自理吗?


截图来自《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点击图片可放大


治疗首先抗病毒,严格管理抗生素


王一民医生介绍,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治疗手段为抗病毒药物,目前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达菲)、帕拉米韦、扎那米韦和一部分中成药物(详见2018年医务人员流感培训手册),从疗效上看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属于同类药物,均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不需要联合使用


奥司他韦(达菲)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少数人服用后食欲不振、恶心等,如果症状不重可以观察。肾脏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肾功能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孕妇服药需要咨询医生,科学用药。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不治疗流感病毒。但重症病患常合并或者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可怕的流感病毒就如同一场烈火一般侵袭了人体的气道上皮,造成严重“似烧伤一样”的表现,之后由于严重的损伤很容易“引狼入室”,引来其他病菌,而此刻抗生素就发挥了作用。


因此治疗重症病例常联合使用抗生素,但是流感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多为常见细菌,耐药细菌较少,如果早期使用抗生素不宜过于广谱,不宜广覆盖。重症流感肺炎恢复时间较长,甚至长期需要住院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益于减少后期耐药细菌出现,所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手下留情,根据病原学随时调整治疗是可以的,不可滥用


呼吸支持很关键,因症施治勿过度。


王一民医生介绍,流感易导致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为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因此呼吸支持技术对治疗重症流感患者十分重要。目前可以选择的氧疗方式多样,从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支持到有创机械通气,再到各种“高大上”的辅助支持手段,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也就是人工肺。无论如何选择,需要因人因地制宜,严格把握使用适应症。


如图:常用的吸氧装置选择


“前面我讲的两个重症流感的病例,都用到了人工肺等治疗手段,最后完全治愈出院,生活、工作恢复得都跟正常人一样。”王一民医生说,要明确一点,是疾病的程度导致治愈率、自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而不是上呼吸机/ECMO等治疗手段导致治愈率或自理能力的问题


病人就如同等待救援的落水者,决定他是不是可以得救的,不仅包括他的水性(患者本身的情况)、营救方式(治疗手段的选择)、周围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打击的严重程度),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种契机。


而呼吸机/ECMO种种支持手段,就如同抛入水中的皮筏,它能让本可能快速沉水的人支撑更多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落水者可能始终未被发现(病因不明),可能遇到新的恶劣环境(二重打击),可能因为体力不支(免疫受损)等等原因而最终未能获救,但不容置疑的是,皮筏的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人获得被救的机会。简单来说,ECMO作为一种生命支持的手段,与呼吸机一样,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能治疗原发疾病,而是为治疗引起急性呼吸或循环衰竭的原发疾病赢得更多的时间


66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