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一半烟民因吸烟提早死亡?30岁时戒烟几乎避免了所有的危险吗?
来源: 看呼吸 2018-07-2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这也就意味着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现存吸烟者中将会有一半的人因吸烟而提早死亡 [1]


我国目前在烟草方面囊获了三个「世界之最」: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最大的烟草消费国,以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300万 [1]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来看看烟民们对于戒烟有什么想法:


“吸了半辈子烟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还有必要戒烟吗?”


“单位人手一根烟,领导也不例外,不吸感觉格格不入,等大家都不抽了我再戒吧!”


“尝试过好多次,真是吃够了戒烟的苦,已经在减量了,慢慢来、慢慢来。”


“吸烟是一种可自愿选择的行为习惯,我吸我的烟,与你们何干呐?”


可见,关于戒烟,有些烟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却尚无戒烟之意……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


1、减少吸烟并不能减少发病风险?


烟草燃烧后产生的混合气体被称为烟草烟雾,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包括已知的69种致癌物、高度成瘾的尼古丁以及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烟焦油」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烟草烟雾中数百种物质可以引发疾病,威胁健康 [1]


吸烟与恶性肿瘤:吸烟可引发体内基因突变,打乱正常生长控制机制,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引起恶性肿瘤。除了烟民们听说比较多的肺癌之外,其他胃、肝、胰腺等其他脏器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均与吸烟有关。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对呼吸道免疫功能、肺部结构和肺功能产生影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上至老年人的慢阻肺,下至青少年的哮喘,还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吸烟与生殖和发育异常:吸烟会损伤遗传物质,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以降低受孕几率,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引发妊娠不良事件。


吸烟与糖尿病:吸烟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并且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影响疾病预后。


吸烟与其他健康问题:吸烟可以导致牙周炎、白内障、皮肤老化、痴呆,增加消化道溃疡风险,引起手术伤口愈合不良及其他术后并发症。


吸烟与经济负担:增加了误工费和医疗费用。


戒烟已被证实是减轻吸烟危害的唯一方法,可延长寿命、降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改善预后。而减少吸烟并不能降低其发病和死亡风险。


所以,戒烟就比不戒好,生存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高。


2、早戒比晚戒好,30岁戒烟几乎避免了所有危险


英国有一项研究,对将近3.5万男性医生进行了为期50年的观察,发现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平均寿命减少10年。
而每提早戒烟10年,可相对延长将近3年的预期寿命,并且所延长的寿命具有更高的健康指数和生存质量。吸烟越早、烟量越大,其相关死亡风险越高,
在50岁时戒烟却减少了将近一半的危险,而30岁时戒烟几乎避免了所有的危险
[2]


可见,每个年龄段戒烟都可获益,早戒比晚戒好。


3、一口气戒烟的成功率远高于逐渐戒烟


据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口气戒烟的人,其成功率要远远高于逐渐戒烟的人 [3]。研究者将大约700名有戒烟意愿的人们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突然中断」组,即某一时间点开始不再吸烟,第二组则为「逐渐中断」组,即用2周时间逐渐减少烟量,最终完全停止吸烟。


在戒烟的4周后,「逐渐中断」组中有39%的人没有再吸烟,「突然中断」组为49%。


在戒烟的8周后,「逐渐中断」组中有29%的人在继续坚持,「突然中断」组为37%。


在戒烟的6个月后,「逐渐中断」组的戒烟成功率为15%,「突然中断」组为22%。两组的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突然中断」组的成功率更高 [3]


戒烟断然停止比逐渐减少有效。


4、我国7.4亿不吸烟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烟伤害


一手烟是指吸烟者的主动吸烟,二手烟是指接触者的被动吸烟。全世界因二手烟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烟者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其中75%是女性及儿童,而我国有7.4亿不吸烟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烟的伤害 [1]


拒绝一手烟,避免二手烟,却不知还有难以遁逃的三手烟。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表面的烟草烟雾,这些残留可以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可谓隐匿而持久,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婴幼儿。世界无烟日之所以定为每年的5月31日,就是因为第二天是国际儿童节,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的危害。


一人戒烟全家获益,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戒烟势在必行。


「酉水为酒,若不撇出终是苦;因火生烟,丫能回头便成人。」借以郑板桥的戒烟联,愿在成瘾苦海中的广大烟民,早日回头是岸。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 Doll R, Peto R, Boreham J,et al.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 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 BMJ. 2004; 328(7455):1519.

[3] Lindson-Hawley N, Banting M, West R,et al. Gradual Versus Abrupt Smoking Cess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Ann Intern Med. 2016;164(9):585-92.



作者介绍


赵博

医学硕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郑锐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呼吸过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原微生物感染检测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并感染学组委员等。


本文由中国戒烟联盟、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联合推荐,并获2018年世界无烟日「医者先行,全民促进,共享无烟生活」科普大擂台征文活动优秀奖。如需戒烟帮助,可咨询: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 808 5531。

623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