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德俊教授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之战中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在抗疫一线,他不仅负责全区疫情研判和临床救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要掌握全区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从诊断确认、评估、远程会诊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尤其是重症患者的诊治必须亲自把关,不能有丝毫懈怠。另外他还承担援助湖北团队遇到的疑难、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远程会诊。在内蒙古本土病例清零后不久,孙德俊来不及休整,随即将工作重心转到境外输入患者的救治中。回顾过去的三个月,他感受颇多,想对后疫情时代PCCM发展的几点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感受最深的是要培养和储备人才,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内蒙古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于1月24日0时确诊,1月25日,内蒙古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今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4例。面对新冠肺炎这个新对手,最初的确紧张,现在心里有点儿底了,我们知道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中国的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整个社会几乎共同参与了抗击新冠疫情。从病原到临床表现方面的深入研究,疾病谱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的不断认识,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及特殊人群的确定,以及病理的证据方面包括尸体解剖和组织穿刺病理等等,病原检测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临床药物研究和疫苗研发的不断推进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警示,对以后如何进一步应对新冠肺炎我想我们一定可以的,那我们究竟靠什么战胜疫情?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培养和储备人才,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后疫情时代PCCM的人才培养一定是PCCM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冠病人的病情变化犹如过山车似的,个别患者短期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一度将危重型患者推向死亡的边缘,而大部分定点医院都没有专业的RICU和ICU,作为组长的我,此时真的是如坐针毡,必须要派人,那么派谁去?首先想到就是PCCM的专家们。我讲1个病例,记得赤峰市1例77岁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基础性疾病较多较重,及时派出我院RICU主任和1名呼吸治疗师亲临现场参与救治,自治区专家组每日远程会诊指导诊治。患者病情复杂严重,病程中合并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9分钟心肺复苏成功,几经波折几经抢救,由重型转为危重型,由危重型抢救为重型,最终由重型转归为普通型,新冠肺炎康复出院后继续住院康复治疗其他疾病。
大家知道「三驾马车」战略一直在引领呼吸学科发展,「三驾」之一:以专培、专修、单修相结合的PCCM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我认为「三驾」之首一定是人才培养,要多培养人,多培养PCCM人才,这次疫情我科派往湖北的医生就包括了PCCM专培医师和PCCM专修医师,他们在湖北的1个多月里得到了非常好的历练,尤其是PCCM专培生小陈大夫在谈到这次驰援武汉的经历,她感受颇深,收获颇多,她说:「工作虽然辛苦,但作为年轻的呼吸科医生,能有如此经历十分宝贵!我们年轻的PCCM专培医生深入新冠重症病区,同全国呼吸及重症专家一同工作、学习,是PCCM专培路上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我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专修医生(两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在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区和湖北荆门救治患者
加大对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CCM规建投入,再遇到急性重大传染病我们一定不会措手不及
正如我前面所说,新冠肺炎个别患者短期内病情加重,不断考验定点医疗机构的危重症救治能力,因为大部分定点医院是传染病专科医院,记得巴彦淖尔市一例新冠患者短期内病情恶化,入院后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给予相关药物、鼻导管吸氧、经鼻高流量、无创呼吸机等积极的治疗,并且自确诊后,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组每日均进行远程会诊指导诊治,当地医院积极治疗下病情却一直在加重,诊断为危重型患者,之后当地ICU团队全面接管患者,同时我们先后派内蒙古PCCM专家3人、呼吸治疗师2人和ECMO团队8人等去当地医院亲临现场救治,缺经鼻高流量设备,紧急调配!缺高端无创呼吸机,紧急调配!缺专家,紧急调配!就这样一个「临时重症方舱」成立了,实际在此次疫情过程中,我们组建了多个这样的「临时重症方舱」,大大降低了我区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治愈率达98.7%。但我们胜利了吗?正如王辰院士所说,千万别以为我们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我想说我们虽然短期内战胜了新冠病魔,但接下来我们的紧迫任务就是促进PCCM的规范化建设,将传染病专科医院纳入PCCM评审系统,再遇到急性重大传染病我们一定不会措手不及。目前的新冠定点医疗机构应该尽快规建RICU或MICU,已经通过PCCM评审的机构应该进一步做好做实PCCM的规建,即将要参加PCCM评审的机构借此机会尽快完善PCCM规建。我们知道呼吸学科发展战略「三驾」之二: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推动科室建设,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该加大对呼吸重症医疗资源的投入,同时尽快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展PCCM的科室规范化建设,当然评审标准可以不同,为的就是在传染病大疫情期间避免出现重症医疗资源挤兑,提高危重症传染病患者的救治能力。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RICU团队在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危重新冠患者
特殊的「面对面查房」
在全区一盘棋抗疫中,内蒙古设置了113个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每天上午,我们的专家组成员守候在内蒙古远程医疗中心,连线定点机构,逐一对全区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特殊的「面对面查房」,对危重患者还进行包括患者在内的「三方会诊」。从患者病情变化,到用药调整,是否氧疗、是否上呼吸机,再到流程制定、病情研判等,都由专家组协商决定完成。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远程会诊大大缩小了时空差距,避免了新冠救治专家的长途跋涉。远程会诊使很多工作变得便利,例如可以24小时在线,可以随时调配会诊专家,还可以直接听取钟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团队的意见建议。在诸多便利中,我认为,多学科诊疗在患者救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新冠救治专家组有近百位成员,包括呼吸,重症,影像,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科,血液科,中医、蒙医、营养等各临床医技专业学科的专家,按照动态调配的原则,有选择地上线会诊。为了更好的发挥专科特长,儿童患者,我们请儿科专家会诊;孕产妇,则请妇产科专家会诊。专家组还借鉴湖北、浙江、广东、北京、宁夏等地临床救治经验,通过远程三方联合会诊,制定救治方案,效果都非常好。
我们知道呼吸学科发展战略「三驾」之三:以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推动行业发展。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以下简称呼吸专科医联体)成立于2016年8月14日,旨在「整合资源、构建体系、照护患者、发展学科」,即通过整合与管理探索发挥优质专科资源的作用,通过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平台建设为呼吸专科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专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呼吸专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同时开展基于现实数据的大数据临床研究,全面推动我国呼吸学科建设与发展。远程医疗在我区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原有加入自治区远程医疗平台200多家医院的基础上进行全区定点医疗机构远程联调对接后,开展新冠肺炎远程医疗培训20余场,新冠肺炎远程会诊近100天,为今后呼吸专科医联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区行业的发展。
图为孙德俊和云春梅教授等专家组成员为全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图为孙德俊教授为内蒙古援助卢旺达医疗队做新冠肺炎防治培训
图为内蒙、呼和浩特、北京(詹庆元教授)三方联合为呼市境外输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远程会诊。
图为内蒙、包头、武汉(赵建平教授)三方联合为内蒙本土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远程会诊。
图为孙德俊和云春梅教授等专家组成员为内蒙医院援助湖北荆门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
图为孙德俊和专家组成员为内蒙医院援助湖北荆门重症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
专家介绍
孙德俊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慢阻肺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烟草病学组组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政策工作委员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国戒烟联盟副主席、内蒙古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等。中华结核与呼吸病学杂志第5、6、7、8届编委,2004-200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