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苏爷爷是一位老大学生,5年前因间质性肺纤维化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喝口水、吃顿饭、穿双鞋就能喘个不停,无法下地运动、照顾自己,平时只能坐在床上费力地呼吸,几年来被疾病折磨的日渐消瘦,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2年前因疾病恶化他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在这里苏爷爷接触到了一种除了药物之外,「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而正是这种「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改善了苏爷爷糟糕的生活状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开始苏爷爷对我们给他开具的『 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是质疑的,他说我只要稍微一动就喘,都这么痛苦了,你们还让我动,我不舒服不想动。」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的赵红梅主任说,最初苏爷爷最怕上厕所,因为只要一上厕所就喘得特别厉害,所以不憋到万不得已,他都不愿意上厕所。后来用了「 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后,上厕所不用使劲倒气,不会要死要活得喘了。获益后的苏爷爷开始信任康复医生的话,每天坚持练习「 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生活质量逐渐得到改善。
「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呼吸康复
赵红梅主任介绍的这种「 经济实惠的康复方法」就是呼吸康复。据介绍,呼吸(肺)康复一词1972年首次出现在医学论文中,并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呼吸康复,也称为肺康复,是在详细的患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基础上的一套多学科合作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但不仅限于运动锻炼、教育和行为改变等。其目的是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临床表现,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减少医疗费用。
图片来源:公众号「呼吸道場」
1.呼吸康复≠呼吸操
赵红梅主任提到,大家可能对呼吸康复不太了解,普遍认为「呼吸操」或者「呼吸训练」就是「呼吸康复」,其实不是这样,呼吸康复包括运动锻炼、患者教育、营养康复、心理康复等方面。所以,呼吸康复≠呼吸操。
2.为什么要进行呼吸康复?
- 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 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 改善身心状态,并长期坚持健康增进行为。
3.呼吸康复的三个核心是什么?
赵红梅主任介绍,呼吸康复训练是指有计划、有结构、可持续的一套治疗方案。运动治疗、行为改变、患者教育是三个核心,三者叠加效果大于任意两者相加,也就是「1+1>2」。
4.哪些人可以进行呼吸康复?
呼吸康复的对象不仅包含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肺癌;还包含了围手术期患者:肺减容手术、肺移植等;危重症及机械通气患者;以及神经肌肉病变导致的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问题,和其他系统病变导致的呼吸问题。具体情况康复师以及呼吸康复团队会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评估、诊断并制定适用于您的方案。
呼吸康复都要做哪些事情?
图片来源:公众号「呼吸道場」
赵红梅主任告诉我们,呼吸康复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干预的过程,并不是某个康复师单独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支横跨多学科领域的肺康复团队。包括: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运动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专科护士、其他(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
简单来说,呼吸康复包括患者教育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这两方面的内容。
1.健康教育
赵红梅主任提到,不论是患者或家属教育,还是医护人员的教育,健康教育都是基础。很多患者说过自己不活动的时候状态很好,一活动就开始大喘气,而这个时候如果让患者去运动,他会觉得自己一活动就大喘气没法运动,就更加不爱运动,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前期要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这个疾病,为什么要坚持用药,为什么要进行呼吸康复,呼吸康复都包括哪些内容,能够让患者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如何在运动过程中规避喘的问题,在饮食方面如何保持营养的摄入等。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平地行走训练、阻抗训练、持续耐力训练等一系列运动方法,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如呼吸操、太极拳、游泳、慢走等。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过度劳累或强度不够都不能达到康复效果。
「大家一提到运动,首先会想到快走、慢跑、游泳、打球等有氧运动,慢阻肺或者间质性肺病的患者因为喘得厉害,他们做不了运动,所以一听到运动疗法,他们内心很抵触,觉得我自己连呼吸都困难,你还让我动,这不是让我更痛苦吗?实际上,我们这里所说的运动疗法是个体化的,我们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比如有的患者他只能耐受低强度的活动,这种活动达不到有氧运动的状态,但通过这种低强度的活动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及疲劳的状态,减缓肌肉退化。」
图片来源:公众号「呼吸道場」
赵红梅主任说到,「健康教育是基础,评估是保障。」评估既是安全性的保障,也是有效性的保障。也就是说,呼吸康复团队对病人进行综合的评估,比如心肺功能、血生化等一系列评估;还有评估的量表和问卷,包括生活质量的问题、呼吸困难的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也要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找出最主要的问题,根据患者的这些情况制定运动方案,称为运动处方或者康复方案。
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运动训练方案
「运动锻炼是呼吸康复的核心基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升运动能力、缓解呼吸困难及疲劳等症状。缺乏运动的生活会加速机体肺功能、肌力的退化,降低运动能力,还能加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赵红梅主任解释,制定运动方案是为了让患者在锻炼中改变行为模式,逐步建立良性的生活方式,使之能够长期坚持自行锻炼并获。
3.营养康复
详见:慢阻肺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20%-60%,多吃啥?少吃啥?有没有最佳搭配?(点击题目即可阅读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
4.心理康复
「我们临床上有一位慢阻肺患者,他住院时,我们让他卧床做上肢训练,就是托举矿泉水瓶,开始的时候他举50毫升就喘得特别厉害,在我们的指导下,慢慢举到60、70毫升。有一天,我在外面开会接到护士给我打的电话,说这位患者今天能举到100毫升了,特别兴奋,一定让护士给我打电话报喜。」赵红梅主任说,由于慢阻肺患者干什么都喘,对自己没有信心,在内心深处一直否定自己,因此焦虑抑郁的情绪特别严重。但当他通过呼吸康复好转起来后,他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焦虑抑郁的情绪就会缓解。
「我们在临床上并没有刻意去加入心理康复,正是通过前面的教育、运动训练、营养康复来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就会缓解。」赵红梅主任介绍,在教育患者的同时也会教育家属,一定要疏导患者,让他的心情愉悦,慢慢地改善现状。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活半径扩大以后,病人焦虑抑郁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减轻。相比整天只能在床上的稍微活动,并且一活动就喘个不停的人而言,能出去溜达的时候,他一定不会焦虑抑郁了。
专家简介 赵红梅
主任医师,教授,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部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