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姐患有慢阻肺,多年的咳痰、气喘一直困扰着她,最开始她四处寻找「民间偏方」,从未规范化治疗,直到有一次发生严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她才意识到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然而在治疗期间,她一直心事重重,总是对自己没信心,总担心给家人添麻烦……经过几年规律的诊治,刘大姐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后来甚至还去了心心念念的拉萨。
「民间偏方」治疗慢阻肺?这次急性加重后她意识到了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三部的牛宏涛医生在临床上遇到过这类患者,刘大姐在七八年前第一次确诊为慢阻肺时,就是出现了严重的咳嗽、咳痰、气喘的症状。她当时认为,慢阻肺能像其他疾病一样,通过治疗立竿见影,恢复如初。于是她辗转多家医院去寻找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病痛的良方,甚至在网上求取「民间偏方」,但一直没有坚持规范化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大姐有过一次最严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那天家人不在身边,她只能拼命地在地上爬到门口,通过呼喊邻居,最终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紧急救治,才能转危为安。从这之后,她意识到慢阻肺这种疾病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导致的,也明白了慢阻肺必须要进行长期规范化治疗,万万不可相信那些偏方或者民间妙招,这些不但没有治疗作用,甚至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从生活不能自理、没信心外出,到自己上街买菜、和伙伴去拉萨
刘大姐刚开始治疗时,觉得得了慢阻肺令她很丢人,动不动就大口喘气,就连完成日常刷牙、洗脸都很费劲,无法接受自己得了慢阻肺的现实。实际上,这是一种「病耻感」,通常由于患某种疾病,自身出现负性情绪,缺乏自信,担心被外界歧视或不理解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不太敢出去社交,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房间,总是担心给家人增添负担,无法融入社会。
通过住院期间的规范化治疗,规律使用吸入制剂,每天坚持呼吸康复锻炼,刘大姐从生活不能自理,到逐渐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洗脸、梳头,后来能单独外出买菜。慢阻肺的居家治疗基础药物是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同时配合化痰等药物。定期门诊复查时,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吸入药物的使用频率、剂型、数量也会逐步下调,所以用药并非一成不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几年规范的治疗,刘大姐的症状和精神状态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从最开始不愿意见人、没有信心外出,到如今亲自组织关系好的姐妹和同事去拉萨旅游。她在出发前,很多医生建议不要去,因为到海拔高的地方对慢阻肺患者来说风险很大。但她通过几年的治疗,她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也想完成心愿,最终从拉萨平安归来。
刘大姐坚持每半年到医院复查,病情控制的也非常稳定,症状较前改善很明显。
最后,牛宏涛医生强调,我们不仅要关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更要留意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疾病症状的缓解,还会帮助他们重建与疾病对抗的信心,进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专家简介 牛宏涛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住院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全国优秀科普讲解人员 (国家卫健委),研究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