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天天跑步打球,可没准已经是「慢阻肺患者」!往往这个患病「时间差」让人们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来源: 看呼吸 2020-09-05

小编每天早晚都能在街上或公园看到不少锻炼中的人。而像跑步、打球等这样的体育运动,更是现在喜欢养生的中老年人和时下酷爱运动的年轻人经常都做的活动项目。可是,要是谁突然告诉你说,就是这些看起来很健康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慢阻肺患者,而且有的甚至很严重,十有八九没人相信。可是,这就是事实!到底怎么回事呢?


前不久召开的一场与慢阻肺相关的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陈荣昌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时曾提到,慢阻肺未来的整个发展趋势其实是可以估算出来的。


「慢阻肺有『时间差』……他们每天还在正常跑步、打球、抽烟,但只要做肺功能检测就能发现肺功能比正常人低很多,CT甚至能看到有很多肺气肿、肺泡」


陈荣昌教授告诉我们,因为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可导致慢阻肺的发病状况,因此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就算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做到改变环境、改变空气质量、严控吸烟,或者是减少室内室外的空气污染,即便从现在开始就做得很好,效果可能也要再过5-10年才能看到。因此,慢阻肺的防控别太盲目乐观,它还有一个「时间差」


小编理解为,是不是这个道理也可以反推回来,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正在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中,很大程度上他们也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差」,才被诊断发现的?也就是说,只要人们生活在有慢阻肺危险因素的环境里,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慢阻肺患者」



陈荣昌教授告诉了我们一组数据:中国现在慢阻肺疾病负担较重,数据清晰。20岁以上人群平均患病率约8%,40岁以上人群13.7%。也就说明,中国有接近1亿的慢阻肺人群。他说,尽管这近1亿的慢阻肺人群不一定每个人病情都很严重,调查发现90%属于轻中度气流受限或轻微肺功能损害。但通过和慢阻肺病人朋友交流意见,许多患者自从得了这个病以后,即便通过正规治疗,肺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到以往的100%。比如原来肺功能有30%,用药以后提高到33%或35%,就已经很不错了。


通过陈教授的这番话,我们更好理解环境的重要性了。这说明我们现在的环境还并没有达到完全去除慢阻肺的危险因素。然而,还有一种更令人担忧的现况是,当前已经罹患慢阻肺的人,却往往很有可能丝毫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陈荣昌教授告诉我们,现在许多慢阻肺患者都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并不知道自己有慢阻肺;第二,基本没有症状。也就是说,可能这样的一个慢阻肺患者,他们每天还在正常跑步、打球、抽烟,但只要是对他做一个肺功能检测,就可以发现他的肺功能比正常人低很多。而只要一做肺部CT,甚至还可以看到肺里面已经有很多肺气肿、肺泡了。但病人没有任何感受,没有症状表现。而这个「没有任何感受,没有症状表现」的患病阶段,却正好是慢阻肺疾病干预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就算治疗,效果也不如早期干预那么好,能够维持稳定就很不错了。


陈荣昌教授说,如果在最佳干预时间里就能够及时发现、干预,比如让患者早戒烟,用少量吸入制剂药物,患者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运动,而且生活质量比较好,治疗药物的费用也很低。可是在医院里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况呢?完全是另一个侧面:很多病人都等到病情已经很重、连走路都非常困难、不得不去看病,这个时候才来医院,一查肺功能,可能只剩下正常功能的30%-40%,甚至更低。往往这个阶段就需要更多的药物治疗。


看来,慢阻肺防控不仅在效果上有「时间差」,就连患者的发现、治疗的及时性,也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差」。那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更早地让我们赶在这个「时间差」之前,发现疾病呢?


「从吸烟率和年龄也可估算未来慢阻肺趋势,未来会看到更多的慢阻肺患……病人常问我,『诊断这个病等于以后就要终身用药了吗?』正确观点是啥?」


陈荣昌教授告诉我们,我国现在吸烟率还处于很高的水平。中国希望在很多方面走到世界第一,但我们不希望中国的烟草走到世界第一。中国现在是烟草大国,无论从销量看还是从吸烟人口看。尽管经过很多学者、领导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吸烟率已降到百分之几,但男性吸烟率仍然远超过50%以上,而在发达国家,男性吸烟率已降到百分之十几。因此,我们的危险因素持续存在。


不仅从环境的危险因素、从吸烟率可估算出未来慢阻肺的趋势,从年龄也可以估算出。


陈荣昌教授说,从目前慢阻肺的患病率可见,40岁以下患病率只有百分之几,但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患病率就可能增加5%,到70岁,患病率超过20%。他非常担忧地告诉我们,中国总体的经济和健康保障能力现在已经进入到国际的先进行列。据一些数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平均寿命是78岁。广州的情况其实与全国差不多。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我们将来必定会看到的是更多的慢阻肺,而不是更少的慢阻肺。因此,未来十年,我们估算慢阻肺仍然是重要的疾病负担。


他告诉我们,这也是为什么《健康中国2030》把慢阻肺防控放在重要的位置,应该是基于这些数据而得来。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努力,推动大家对慢阻肺关注和对慢阻肺防诊治工作的进一步普及。



而谈到关于慢阻肺的治疗,小编想起曾有读者在我们的后台留言问:慢阻肺在未来有没有可能通过药物或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呢?或者说如果不能治愈的话,是否意味着患者终身无法停药?为此我们也请陈荣昌教授来作答。


陈教授告诉我们,慢阻肺是不能根治的疾病,它已经由于长期吸烟,并且不是吸烟一天两天而导致的病,非常多的患者可能吸烟时间长达十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么长时间形成而导致的疾病,一旦形成,就不能逆转。能够让慢阻肺稳定,就是我们治疗的目标。因此,慢阻肺的目标不应该说是让它越来越好,而是让它越来越稳定。尽管很多学者在探讨所谓的再生医学,探讨能否把上皮和肺相关的干细胞回收到气道里面,从而让它改善慢阻肺里边肺的情况?但是近期内可能还不能够用于临床实践,就目前的医学来讲,慢阻肺是不能治愈的,只能将它控制好。


陈荣昌教授还表示,自己经常也被病人问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诊断这个病等于以后就要终身用药了吗?其实,老年的慢阻肺如果告诉他们需要终身用药,病人可能还能接受,可有些年轻人的比如哮喘,要是医生告诉他们,基本上你们需要终身用药,他们就很难接受。但是,无论接不接受现实,我们从医学角度来讲,面对慢性病,不单是慢阻肺,还包括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慢性病就必须长期用药。想停药的这种错误观点,大家要共同来努力改变它。


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观点。既然有病,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个药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而我们用一段时间就想停掉它?有时候,医生半开玩笑地回答病人说:你问这终身用药要用多长时间?你想保身体健康保多少年?到哪一年不想保健康?就用到哪一年。而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面对慢性病的正确观点。其实慢性病现在很多的证据证明,长期规律地使用药物,对身体健康的获益非常显著,这个观点不单纯针对慢阻肺,而是针对多数的慢性疾病。所以,慢阻肺一旦诊断,应该长期用药,长期用药不等于永远用同一个药,医生会根据病人病情的重、轻、改善或者恶化来调整药物的治疗。


「如何提高慢阻肺的知晓率?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肺功能检查普及率……将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程度要做到像量血压一样」


对于慢阻肺知晓率,小编查到一个数据:对社区的调查显示,社区人群慢阻肺知晓率为2.5%。因此,只要是没有症状,还可以运动、正常生活,早期慢阻肺知晓率就只有2.5%。


是什么原因造成知晓率如此低呢?


曾经有专家分析过,一是可能过去大家对慢阻肺不认识,如果换另外一个名词,可能大家对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肺气肿等名词更为熟悉。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该说这三十年来用得比较多,因此,名词的转换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能导致知晓率低;二是慢阻肺是持续的气流受限,而气流受限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但我国的肺功能检查普及率不高,因此导致很多人没有检查、诊断。


陈荣昌教授告诉我们,提高慢阻肺知晓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实际上,从2016年开始,国家对于肺功能检查就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起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当时发布了一个文件,要提高基层的肺功能检查的诊断水平,包括把它作为一个发现慢病、筛查慢病管理要求提出来。到2017年,国家的「十三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当中已经非常明确,也是国家第一次提出要把肺功能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陈教授举例说,我们知道体检对于健康非常重要,但在常规体检主要是做心电图、X光、B超、血尿常规等等一些检查,肺功能没有纳入,但从「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2017年底提出以后,就已经作为国家的一个卫生健康政策提出,一直到2019年提出的「2030健康中国」,还有实施意见中也进一步明确了要把肺功能检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慢病防控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它130个字的介绍当中就有3次提到了肺功能检查:


一、要把肺功能检查作为常规的体格检查;

二、40岁以上的人群要做肺功能检查;

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肺功能检查的服务能力。


陈荣昌教授告诉我们,从这就能看到肺功能检查对于像慢阻肺等等一些慢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性。而我们国家过去肺功能检查没有普及或者大量推广,很关键的原因可能是大家对肺功能检查的认识不够,还有就是过去没有相关诊断治疗的规范,包括肺功能检查的规范、检查指南等等,标准化的缺陷导致大家对它的认识,以及对它如何操作,操作以后怎样评价等等都了解不够,所以大家没有积极推广。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的肺功能专业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2013年成立了肺功能联盟,2014年出版了第一个我国的肺功能检查指南,这是一个指南系列,而且现在已经出版了9个指南,其中包括了肺功能的各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判读、检查报告的格式,以及检查结果解读对临床的指导等等,给予了医生们指导意见。将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程度要做到像量血压一样,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知晓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大奔
622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