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西安市民康老伯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有30多年时间。他还有始终戒不掉的烟瘾,尽管已经极力控制吸烟量,但其生活质量仍然不断下降,时常感到呼吸不通畅,稍一咳嗽就能感到肺里有痰,却始终咳不出来。
每天练习「有效咳嗽、咳痰」,能帮助一部分罹患「慢阻肺」的人群顺利排痰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张明医生首先带康老伯去看了戒烟门诊,规劝老伯积极戒烟。针对老伯咳不出痰的问题,他又支了个招,教老伯每天练习「有效咳嗽、咳痰」。
何为有效的咳嗽、咳痰?这个练习到底是怎么做的?
张医生告诉我们,咳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咳嗽又分很多种,比如一般的刺激性咳嗽,还有许多因疾病引起的咳嗽。但通常呼吸科医生在给患者做诊断的问询过程中都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有效的咳嗽、咳痰。很多人由于咳嗽方法不当,本想将痰咳出来,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反而导致了声带撕裂拉伤或者咽炎等其他问题。因此,教会大家有效咳嗽、咳痰还是有十分必要的。
要做这个练习,首先第一步,需要我们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3-5秒时间,有点类似于在泳池里潜水前的动作;第二步,在胸腔内,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第三步,再进行一次深咳。这三步完成后,通常情况下,便能张口将痰液咳出了。
经过了医生的示范和带教,康老伯很快掌握了有效咳嗽、咳痰的窍门,能把痰咳出来,他顿时感到舒畅多了。
张医生告诉我们,每天这样练习「有效咳嗽、咳痰」,能够帮助我们一部分罹患「慢阻肺」的人群顺利排痰,同样,普通人群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排痰。
针对慢阻肺人群,这几个办法常常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肺功能……术后康复的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均同样适用
张医生告诉我们,针对慢阻肺人群,有几个办法常常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肺功能,包括其他呼吸道慢性疾病以及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同样适用。此外,普通健康人群也可以这样练习,提高我们的肺功能。
办法一:腹式缩唇练习法
这个动作的要领是,首先,胸部要保持不动,吸气时需要闭嘴,然后用鼻子去吸气,而吸气末尾时,需要屏住气,心里默数几秒钟(视自己的情况可以6-8秒不等);要注意,吸气时,让我们的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而呼气时,嘴唇要呈一个「吹口哨」的状态。在做这个练习时,选择站姿或者坐姿都可以。
办法二:吹气球练习法
首先我们需要事先准备一个气球。这个动作的要领是,慢慢地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时间大约1秒就可以,然后对着气球口进行吹气,一直吹到吹不动为止。做这个练习每天需要做3 次就可以,每次需要10分钟时间。但在做这个练习时,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吹气球,不在于吹得多么快,也不在于吹的次数多,只要尽量地把气吹出去就可以,同时循序渐进地保持每天有进步就可以。
办法三:吹泡泡练习法
这个办法与上一个办法大同小异。事先准备好吹泡泡的工具。首先,慢慢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屏气时间约1秒钟,然后对着吸管口慢慢吹气,直到吹不动为止。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即可。
办法四:呼吸加强练习法
呼吸加强练习需要循序渐进,首先我们练习正常的呼吸法:
第一步、正常呼吸法训练。要求我们保持标准的站立体位,脚尖要朝前,以我们人体的第一至第五跖骨(即脚掌的最外侧那根脚趾骨)和足跟保持三点支撑的状态。将我们的脚掌垫高,保持膝盖于髌骨正中。夹臀、收腹,将我们的下腰部贴在墙部,挺胸、抬头。保持这样的姿态进行正常的呼吸,以此作为训练的基础式。
第二步、胸式呼吸加强训练。参照第一步,我们在靠墙站立后,收紧腹部,做抬胸廓的用力呼吸训练,这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胸廓腔的涨幅比较大,而且腹部会有紧绷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5-20次的呼吸即可。
第三步、腹式呼吸强化训练。参照第一步,在靠墙站立时,将我们的双臂举起,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有鼓起的状态,呼气后,腹部有凹下的状态,可以感受到腹部随着我们的呼吸,有明显的涨伏。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5-20次的呼吸即可。
第四步、膈肌强化训练。这个办法我们通常也叫它「狗喘气训练」。参照第一步,双臂上举,并将腹腔收紧,从憋气开始,张大口快速呼吸。通过这样的呼吸训练,感受到憋气后从身体迸发的畅快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5-20次的呼吸即可。
第五步、潮气量提升呼吸训练。参照第一步,保持身体靠着墙边站立但是不要紧绷。想象我们的面前有花香,要像闻花香那样慢慢地、不断地吸气,直到吸不动为止。然后再以吹蜡烛那样的方式慢慢地呼气,直到不能呼出气为止。在这种状态下,进行15-20次的呼吸即可。
这五个步骤,是一种激活肺部死腔的方法,我们可以在锻炼中以秒表计时,观察自己,在训练一定的时间后,我们呼吸的时间是否能够延长。
张医生也提醒我们,如果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时,是暂时不适合进行这些运动锻炼。而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除了需要正规用药治疗外,每天进行适当的这些呼吸功能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在医院对慢病管理随访患者中,我们也发现,坚持适当锻炼肺功能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许多患者都反馈,经过这些动作的坚持锻炼,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的确会有明显改善。
专家简介 张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熟练掌握普通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在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并多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青年委员、陕西省心肺康复委员会常委。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