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我们收集了一些哮喘的误区:没有症状就代表哮喘治好了?只要不发作就不需要用药了吗?吸入激素对全身危害大?只有喘鸣音才是哮喘?……以上这些哮喘的常见误区,您都了解吗?
图源网络
在世界哮喘日到来之际,我们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克武教授,为大家揭示哮喘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哮喘在不发作的时候就无需用药
图源网络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绝对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到可能引发哮喘的因素。因此,一定要通过规范管理来预防哮喘的发作,对于绝大多数哮喘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如果只是在哮喘发作时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平喘,而一旦平喘之后又不通过维持治疗进行有效的控制,结果就是屡治屡犯,哮喘反复发作,这样就很容易致使肺功能受损,影响长期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只有「喘鸣」了才是哮喘
虽然哮喘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喘息,就是在呼气的时候有类似于鸟叫或者吹笛样的喘鸣音。一般是在夜间加重。但是,有些患者就没有标志性的喘鸣音,主要表现为咳嗽或者憋气、胸闷气短,也都是在夜间加重,有人一到晚上就咳嗽得厉害,影响睡眠。
图源网络
但是仅仅出现上述症状,在临床上还不能诊断为哮喘,还需要做肺功能检查来判断。当气管受到刺激以后,气道收缩,所以呼气时会有喘鸣音,或者产生咳嗽、胸闷的症状,在哮喘发作时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会有所下降。但是在肺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再给病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很有可能气管就会舒张,再做肺功能检查,就会发现肺功能很快改善。所以诊断哮喘需要依靠肺功能检查来判断。
误区三: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不用去检查肺功能
图源网络
哮喘在严重时很危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患者往往对病情不够了解,很多人都在症状加重或减轻时,自行加减药量,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认为只要不喘就是健康的。其实,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也应定期检查肺功能,只有更好地了解肺功能的情况,才能加以防范,避免急性发作的可能。
误区四:吸入激素对身体危害大
哮喘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一种药物,吸入激素会直接吸到气道,药物直接在气道里发挥作用,而且剂量小。但是很多患者一听到激素就非常排斥,担心长期服用会出现发胖、免疫力低下、肺部感染等情况,这种一般都是激素用量比较大,特别是口服或者静脉激素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激素相关的副反应。
图源网络
哮喘主要是使用吸入激素,与上述提到的口服或静脉激素有不同之处:
首先,吸入激素的剂量小,口服或静脉激素的使用是以毫克(mg)为单位,比如10mg、40mg;但是吸入激素是以微克(μg)为单位,比如160μg、250μg,1000微克等于1毫克,相差1000倍。
其次,药物剂型不一样。吸入激素是直接进入气道,即使有时因为漱口误把激素吸到嗓子或者进入食管,但是经过肝脏代谢,吸入激素对全身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所以,吸入激素基本上不会产生口服或静脉激素的副作用。
图源网络
那么,长期吸入激素几十年,累积的量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呢?黄克武教授表示,和上述谈到的两点一样,对身体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吸入激素对哮喘患者来说是非常安全的药物。
注意:
吸入激素后,一定记得漱口!如果长期吸入激素,但是不漱口的话,可能会造成嗓子哑或者嗓子干,某些患者可能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如鹅口疮。
误区五:哮喘得到控制后,就不用继续治疗了
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即使有些哮喘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可能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段时间内没有症状,并不代表哮喘就治愈了。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不能自行停用药物。如果忽视或不重视哮喘的规律治疗,往往会造成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图源网络
哮喘管理或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哮喘的长期良好的控制,比如没有日间症状,没有夜间憋醒;没有活动受限,可正常运动;没有急性发作,不需要使用缓解症状药物;肺功能达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当哮喘达到长期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有80%以上的哮喘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甚至参加体育和休闲活动,哮喘管理目标是达到控制。控制并不是疾病的根治。作为普通的百姓看病认为疾病能达到根治,实际上在医学上,许多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不是根治,都是通过现有的医学治疗手段,使疾病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没有症状,并尽可能减少出现疾病未来急性发作的风险。
图源网络
哮喘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为了打好这场战役,医患双方必须相互信任,并肩作战!
专家简介 黄克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