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后做错一个动作就可能导致嗓子「失声」口腔「长菌斑」?(视频)|哮喘大咖谈3
来源: 看呼吸 2021-05-09

这次关于哮喘的科普采访中,小编意外获得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哮喘患者中,几乎所有人都会使用吸入药治疗。但很多患者却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比如:患者在使用吸入制剂药物后,有没有清洁口腔,漱口的方法对不对?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个动作的失误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样的误区到底应该如何避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为我们作出详细的解读。


哮喘患者使用吸入制剂药物后是保留药物还是漱掉?方法大有讲究!


小编身边就有一名老哮喘患者蒋大爷,他的回答貌似有一定的道理:「虽然医生有说过,叫我吸完药物后要漱口,但我始终认为药物停留在喉部越久效果越好,使用吸入药物后我恨不得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吐痰,生怕把药物给带走了。药不就是在那里时间越久作用越好吗?」


像蒋大爷这样理解的患者不在少数。那到底需不需要漱口呢?瞿教授明确地告诉我们,需要!



到底用什么方法漱口?


很多患者认为这个问题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和平时吃晚饭漱口一样么?那就大错特错啦!瞿教授特别提醒我们要注意,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在使用吸入制剂药物之后的漱口方法如果一直做错了,很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药物若停留在口腔、声带、声门附近时间久了,会长真菌、霉斑,发哑、讲不出声,甚至出现声带小结




正如瞿教授告诉我们,使用一些吸入制剂后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可能失声,可能长声带小结。这可不是吓唬人。


瞿教授告诉我们,使用吸入制剂药物之后如何清洗是个学问。有的药物一定必须要漱口,而且还要用准确的漱口方法,否则这些药物就都停留在了口腔,停留在声带、声门附近,时间久了,口腔那些部位就会容易长真菌、霉斑,患者有可能会嗓子发哑,讲话讲不出声音,甚至出现声带小结等等。


为此,小编也特地查询了相关的知识点:


延伸知识点:


尤其是气雾剂药物,使用后如果不及时漱口,对身体副作用很大。因为气雾剂里的药物一般都有激素成分,如果吸完后不及时漱口,很容易造成口咽部的霉菌感染,以及全身吸收后激素长期慢性刺激引起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相当严重:一般一次吸完后,要等上一分钟后才能吸第二次,这样才能达到缓解哮喘的作用。



那到底要怎样漱口才是正确的呢?


瞿教授强调,要足够地、有效地漱口。比如:要漱口5-6次,而且是深部漱口。如此,才能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不出现局部不良反应。


他特别还提示医生,在教给患者这些科普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比如记录哮喘日记,了解峰流速仪的使用,记录数值的变化等等。


专家简介 瞿介明


医学博士,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岗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原院长。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刘旋
1295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