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被感染确诊新冠,不戴手套是关键错误?……哪些细节才是真正的「漏洞」?
来源: 看呼吸 2021-10-31

【新闻背景】:

10月29日,北京市通报10月28日0时到24时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昌平,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确诊病例里,其中一例为社区工作者,其作为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经过如下:10月21日,一名社区工作者为某确诊病例的房门安装门禁锁,接触病例时佩戴N95口罩,未戴一次性手套,与病例有近距离交谈。10月25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如何做好新冠病毒的防护,这方面的科普宣教已是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可身为工作人员的「社工」却依然被感染,这说明什么?「漏洞」到底在哪?哪些细节方面我们还没做到?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防护呢?《呼吸界》记者专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吴安华教授。


这个社工接触病例时没戴手套并不是关键错误,要注意的是接触后如何洗手的细节问题,戴口罩的细节问题


本次「社工」作为密接者被感染说明什么?在接触病例过程中,他的防护哪里还没做到位呢?

 

吴教授表示,社区工作人员接触确诊病例后仍被感染,尤其是戴了N95口罩还被感染,说明病毒传染性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仍然不足,尤其是对可能接触病例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仍然不到位。比如戴了N95口罩,但佩戴不符合要求,没有密闭,存在漏风;虽然这个社工接触病例时没戴手套,我们还不能说一定是因为不戴手套造成的感染。即使戴了手套,如果用被污染的手套接触颜面部、口鼻、眼睛,仍可以被感染。如果我们注意到接触后如何洗手的细节问题,以及戴口罩的细节问题,感染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我们在接触病例过程中,应当注意手卫生,注意洗手的时机。比如,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并且最好是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的时间不应少于40~60秒,洗手前不要接触口鼻、揉眼睛,避免接触颜面部;

 

第二,注意戴好口罩,防止飞沫四溅。我们在选择口罩时应当选择适合自己脸型的口罩,注意口罩的密封性。比如,不能小脸戴大口罩,这样密闭性不严;反之,比如有双下巴、鼻子高的面部特点,戴小口罩,密闭性也不严格。

 

吴教授告诉我们,对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培训时,也会常常直接告诉他们,口罩戴不好就不要上岗,不戴好口罩就等于没有戴。因此,对普通大众我们也是如此要求,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戴口罩、洗手、保持距离、通风都很重要。看起来都是平常小事、不难,但真正要想做好并坚持住不容易。

 

口罩究竟应该怎么戴?……做到这5点细节才是关键

 

吴教授告诉我们,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部门对戴口罩指引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护指南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其中有几个重点需要注意的内容,公众日常佩戴口罩应当严格按照以下注意事项操作:


一、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1. 戴口罩时要注意清洁双手,摘除口罩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罩朝外的部分;

2. 要正确分辨口罩的内外,佩戴前将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无颜色区别的口罩褶皱向下为外;

3. 戴上口罩后,要注意调整口罩使其贴合面部以保证密闭性。

4. 有个别人戴口罩时只覆盖口部和下巴,鼻子反而裸露在外,甚至有人是进入公共场所后才戴上口罩。这种做法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也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的表现。

 

二、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目前口罩基本上是一次性使用的,如果出现了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它们已经不能起到保护作用了,要及时更换。

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定期更换一次口罩,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三、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能排除被污染的可能性,不建议重复使用。

 

四、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果长时间戴口罩感觉不适,佩戴者也可到相对空旷、安全的地方暂时摘下口罩进行深呼吸。

 

五、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 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吴教授还特别提醒我们,在目前的形势下,第一,要做到慎重出行。请大家持续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动态。如非必需,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必须出行,请密切关注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旅途全程务必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嗅(味)觉减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就近诊疗。如果身处中高风险地区,或经过中高风险区的人员,最好留在原地,遵守疫情地的要求,不要出行;第二,尽量不参与各类聚集性活动,会议活动等最好线上参加。


专家简介 吴安华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院感专家组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控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常委,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Asiya
614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