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王大妈,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4年,谨遵医嘱坚持使用吸入剂药物,但效果始终不好,病情总是反复急性发作,每次都要住院治疗。王大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哮喘门诊后,呼吸综合诊疗室专职护士冯小莉老师告诉我们,经详细了解,才发现王大妈的吸药方法一直都是错误的,予以纠正后又经过定期随访,患者的不适症状逐步减轻,急性发作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王大妈吸完整盒药后的器具
冯老师说,像王大妈这样的案例还很多。在临床或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老患者长期使用这些吸入剂,但是由于他们在使用初期时就没有得到正规的指导,因此使用吸入剂的方法经常是五花八门。在吸入剂使用过程中还有一些用药误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冯老师告诉我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常用的吸入剂是一种药物剂型,在呼吸系统主要用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而临床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加压定量吸入装置、干粉吸入装置和雾化吸入装置。比如速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LAMA、LABA/LAMA、ICS/LABA/LAMA等。而正确使用吸入剂的好处很多:一是避免药物浪费,减轻经济负担;二是减轻疾病引起的痛苦不适;三是利于更好的控制病情;四是增强疾病的信心。
吸入前的两大问题:
冯老师告诉我们,第一个方面主要是存在用药方法和装置适应性的问题,患者依从性差。临床中见到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患者,心里通常有两种错误想法:
1. 认为药物是气体,边打开边吸,害怕药物漏掉。
2. 认为药物是激素,过分关注副作用,忽略正向作用,导致不规范用药。
我们在帮助患者了解吸入剂类型后做到正确上药很关键,首先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吸入剂的成分、作用,了解副作用,其次遵医嘱定期随访调节剂量。例如大家知道,在哮喘治疗中会用到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最常见患者会讲:我听别人(非专业医护人员)说药里有激素,会引起发胖,症状好了我就自己停药了。帮助患者调整认知,认识药物治疗作用就很重要。
第二个方面是未正确上药的问题:
1.准纳器:很多患者认为不推滑动杆或者不把滑动杆推下去,这是错误的。需要推动滑动杆到底部,听到响声,口含嘴完全暴露。
2.都保:很多患者认为不旋转开关就可以直接吸药;或者是先左后右或者先右后左,来回旋转;有的是旋转幅度小导致上药不全。我们建议患者先向右旋转红色开关,拧不动后再反方向向左旋转红色开关,听到咔嚓响声,上药完成。
3.吸乐:很多患者认为不刺破胶囊药就可以直接吸,还有患者直接就将吸入胶囊喝下去了。嘱咐患者药放进凹槽后,按压针头开关刺破胶囊,规范吸药。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吸入装置的问题。
很多患者在不知使用方法的情况下,随意旋转拨动开关数次,甚至数十次更多,造成了药物浪费。每种吸入剂的上药方法不同,因此医生指导患者正确上药非常关键。吸入剂的开关在不使用时是不能随意旋转拨动的,都会导致药物释放从而造成浪费。
使用过程中的五大问题:
冯老师告诉我们,许多患者在吸药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归类总结后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问题:
1. 口含嘴包太多(能包多少包多少)或太少(嘴唇舌部抵住吸嘴,导致吸药不畅)。
2.吸气时间短,1-2秒,药物不能完全吸入小气道。
3.一吸一呼,药粉黏附于口含嘴周围。
4.吸气方式有问题,有鼻子吸、有嗓子吸。
5.边推滑动杆边吸药,滑动杆还没有到位,吸药动作已结束。
冯老师强调,每位患者的肺功能都会有差异,吸药时间差别较大,因此医生要指导患者做到自己的最佳吸药状态。针对以上这些患者常常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详细指导吸药流程,确认患者理解后,患者完成吸药过程,发现患者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纠正,确保患者吸药无误。针对个别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指导患者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尽可能的延长患者吸药时间;必要时发放器具训练哨;对于老年患者,嘱咐家属一起学习,回家后指导患者。
使用后的三大问题:
1.不憋气,非常多见,甚至有患者吸完药立即呼气。
2.吸完药后,不正规回拨滑动杆或回扭开关。
3.不漱口或漱口水下咽。
冯老师告诉我们,指导患者正确漱口很重要,可以避免口腔药物刺激,出现口腔溃疡、真菌感染、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吸完药后,及时进行漱口,漱口水在口腔前后、左右、仰头等深度清洁,切记吐出去。
专家简介 冯小莉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专职护士,从事慢病用药指导、电话随访、健康宣教工作。呼吸科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及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熟悉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知识。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在慢病患者宣教指导方面有较深体会,能够给予每位患者针对性的指导,协助医生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在海蓝幸福家静修生学习4年,心理咨询师,善于发现疑难慢病患者用药方面问题,及对新诊断哮喘及慢阻肺患者初始用药问题,给予精准干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