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贪凉险送命……有哮喘谨记这「三看」,关键时刻靠它判断急性发作,「6个法宝」能帮我们控制好支气管哮喘
来源: 看呼吸 2021-08-09

这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林晓萍医生的门诊上突然来了一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老大爷。这位爷爷84岁高龄,家属送来时他的脸色苍白,浑身大汗淋漓,呼吸十分急促,因喘不过气,连说话都说不出来,并且还有焦躁不安的情绪表现。林医生一看,这不正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吗?二话不说,赶紧进行治疗。


这个老人去买菜晒了大太阳,一进家门就把空调开到20℃,很快就感觉不行了……这些情况下的患者都容易急性发作


这个爷爷平时病情控制得还算稳定,怎么突然急性发作了呢?林医生询问其家属后得知,原来,老人当天上午去买菜,逛了半天的菜市场,当日晌午才从室外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回到家中,本就热得满身大汗,老人一进家门却把空调直接开到了20℃,坐在沙发上休息。可这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因为很快,他很久没有急性发作过的支气管哮喘突然爆发了。见形势不对,老伴和子女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

 

支气管哮喘为什么会急性发作呢?


林医生告诉我们,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长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干预,很容易在多种因素刺激下使炎症加重,导致其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包括: 治疗不规范、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季节变化、运动等 。 首先,治疗不规范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 其次,环境中的过敏原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过敏原会使气道反应性增加,炎症急性加重,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引发气喘等临床症状或导致症状加重; 再次,多种病毒/细菌呼吸道感染均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还有就是冷空气、空气湿度及气压变化均可诱发哮喘,温差变化大、湿度大或气压低时哮喘发病率明显升高。 春季、秋季气温变化频繁,更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 这位老人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正是由于突然吹了过冷的空调,冷空气导致的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主要出现的是哪些症状呢?


林医生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出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经常在 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临床上还存在着不典型哮喘,患者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好。支气管哮喘的本质就是炎症,它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并对气道造成长期破坏,造成气道上皮损伤、平滑肌肥大、气管壁变厚等气道结构改变,引起多种呼吸症状发生。

 

关于「支气管哮喘的本质就是炎症」这句话,小编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曾经就遇到一位网友在后台问我们: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我们也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林医生。

 

林医生回答我们,哮喘的炎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不同。发炎通常是指细菌或者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炎症,随着感染控制,炎症会随之消散。而哮喘的炎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往往会长期存在,需要长期治疗。


如何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严重程度?哮喘人群谨记这「三看」,关键时刻可靠它自行判断


林医生门诊上的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林医生还要看门诊,于是急匆匆地挂了电话。可小编心里还有诸多疑惑。比如:

 

我们要如何判断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和它的严重程度呢?到底有没有窍门?发作了该怎么办?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支气管哮喘?


  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又采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主任曾奕明教授。 曾教授首先为我们普及了一个常识,为啥有的人会发生支气管哮喘?

 

曾教授告诉我们,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遗传相关因素包括父母或亲属有支气管哮喘的,有特应性皮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这些都会影响并导致子女支气管哮喘患病风险增加。而环境因素,大多数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伴有过敏性鼻炎,因此他们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比如:螨虫、灰尘、花粉、宠物皮毛、霉菌等;某些食物,如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油漆、活性染料等过敏……通常会因为空气污染、吸烟、呼吸道感染、妊娠以及剧烈运动、气候变化、吸入冷空气等因素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此外,精神因素也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

 

为了方便我们了解正常的支气管是什么样子,以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是什么样子,曾教授专门发来一张对比图。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发作时的支气管发生痉挛、并被这些所谓的「炎症」堵得严严实实,难怪患者会那么难受。

 


如何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它的严重程度呢?



  曾教授告诉我们,尽管支气管哮喘往往是突然发作的,但是大多数在发作之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和表现,比如平常走路或爬楼梯很轻松,今天好像有点累,胸闷、气喘、呼吸不是很顺畅。哮喘急性发作的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急性发作甚至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因此, 哮喘人群谨记这「三看」,关键时刻可靠它自行判断并及时治疗:


第一,看呼吸——怎么看?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呼吸急促、气短、言语无力、喘不过气等;


第二,看神色——什么神色?主要观察患者是否焦躁不安、唇指青紫、脾气暴躁、脸色惨白、大汗淋漓等;


第三,看意识——意识怎样?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嗜睡、意识模糊、全身极度衰竭等。


牢记这「三看」,这可是关键时刻的诊断法宝,就连临床医生也是这样看的。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曾教授提醒我们,如果自己感觉症状尚能控制,就应该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如果用药后情况有所好转,可以记录本次哮喘发作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但如果用药后情况还是没有好转,就要马上去医院看急诊,或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一刻也别耽误;如果症状迅速恶化,感觉呼吸严重困难,根本无法顺利地讲话或者嘴唇发紫,这时不仅要立即使用缓解药物,也要同时拨打120,呼叫救护车。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起来真是太危险了,哪些人群更容易罹患支气管哮喘呢?


曾教授告诉我们,有研究显示,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发生支气管哮喘: 第一,家族史。 如果您的父母或者近亲有哮喘或过敏性疾病,您更容易得哮喘。 亲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高。 第二,个人过敏史。 如果您患有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鼻炎,那么您患哮喘的几率比正常人群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第三,接触诱发因素。 过敏性诱发因素有尘螨、食物、霉菌、花粉、动物毛皮屑等; 非过敏性诱发因素包括运动、病毒感染、冷空气、烟雾、空气污染、吸「二手」烟(即处在吸烟的环境中)、阿司匹林等药物。 第四,职业因素 : 工作时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漆、燃料等而产生「职业性哮喘」。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总是「能完全控制或治愈吗?」……除了常见治疗手段和药物,「6个法宝」能帮我们很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


曾教授说,许多患者总是会问,支气管哮喘这种病到底能不能根治?

 

面对这个问题,现在就可以很明确地回答:支气管哮喘是不能根治的,但是哮喘是可以临床控制的。这种病与其他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也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后,接近80%可以达到良好控制。

 


那么,支气管哮喘的常见治疗手段究竟有哪些呢?

 

曾教授告诉我们,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核心。1、药物治疗:控制药物通过抗炎作用实现哮喘的临床控制,缓解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2、非药物手段:戒烟、避免职业暴露、锻炼、避免接触过敏原、减重、呼吸锻炼、避免接触室内外污染空气、缓解情绪压力等。

 


常见的治疗药物则包括两部分: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1、控制药物:是需要坚持每天使用的,可以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临床常用的控制药物有信必可、舒利迭、吸入型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2、缓解药物:就是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这类药物通常在几分钟内起效,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的目的。常用的缓解药物:信必可、万托林、博利康尼、全身用激素等。

 

在这里,小编也替已经罹患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多问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常见治疗手段和药物,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控制住支气管哮喘,让它不要发作呢?

 


还真有!曾教授告诉我们,这「6个法宝」就能帮我们控制好支气管哮喘。首先患友们要了解,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实现哮喘控制的重要前提保证:

 


这「6个法宝」到底是什么?且看:


法宝一:坚持长期用药。哮喘存在慢性气道炎症,需要坚持长期用药,减少炎症对气道的损害,改善哮喘症状,提高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就医,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法宝二:定期随访。需要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法宝三:记录哮喘日记。正确评估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反应,总结和分析哮喘发作与治疗的规律,并据此选择和调整治疗药;


法宝四:使用峰流速仪监测病情。正确使用呼气峰流速仪并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法宝五:适度运动。可以减轻气道的炎症,改善哮喘的严重程度、发作的天数和去急诊室的次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哮喘患者可以经常进行散步、游泳、慢跑、瑜伽等锻炼;


法宝六: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提高抵抗力,增强气管抗炎、抗过敏能力。


专家简介 曾奕明



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福建省呼吸疾病介入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睡眠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创新领军人才、世界支气管病与介入肺脏病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基层呼吸学组(筹)组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呼吸内镜分会副主委。担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herapies 》高级副主编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栏目副主编。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呼吸介入)、获“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奖”。在国内首创“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在国际上率先建立该项技术体系。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l 110多篇,主编中文专著及英文专著各一部,获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4项。牵头主编专家共识1部,参与一系列行业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的制定。


专家简介 林晓萍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治疗与肺康复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福建省医院协会呼吸病学研究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福建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泉州市康复医学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泉州市高层次人才。在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积累较丰富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是哮喘、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治和管理。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泉州市科研课题等,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刘旋
843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