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这个看似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往往被我们低估了其潜在的致命性。对于35岁的我而言,这次看似普通的流感,却引发了一场与脑膜炎的生死较量。这个故事不仅是我对生命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提醒大家必须提要健康意识的一个警醒。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流感及其并发症的高度重视,及时就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同时,我也想传递出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对家人的深情,以及自己在面对疾病时那份坚韧不拔、充满希望的心理力量,这些能量也许能在危险时期帮助自己建立信心,配合好治疗,渡过难关。
流感初期我的心态是盲目乐观,总想着“我肯定没事”
我姓孙,今年35岁,IT工作者,自我感觉是一个大多数时间都身体健康、并且充满活力的中青年,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死亡如此接近。发病的一个星期前,我们全家还在策划着春节的旅游计划,那是一个特别普通的早晨。
我记得当时一起床,我就感到有一点轻微的头痛和发热,不假思索我就自己下了定论“肯定就是昨天夜里开车回家路上吹了风,感冒了。”于是我便随意服用了一粒“布洛芬”,这个药在新冠流行期间我的同事们都戏称它是“万能药”,既能解决发烧问题,又能解决疼痛问题,其实作为IT从业者,加班头疼也是常有的事,每到这种时候就用它来“对付对付”,现在回想起那些擅自胡乱用药的行为,实在是太草率。
然而症状并未如期缓解,还没撑到中午我就感觉逐渐加重了,这时心里才涌起了一丝丝不安,当时隐隐感到可能是流感或是其他什么感染。但我又仔细回想了近期的接触史,并没有找到感染流感病毒的可能途径,周围人也似乎都很正常,于是我没有管,而是按平时的工作常态开会、写程序、加班……到这时我的心态都是盲目乐观的,总想着“新闻看到的那些报道那是少数人,我这么年轻,我肯定没事。”
妻子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一起度过这个难关,其实我内心很自责
结果到了第三天,我的头痛开始变得异常剧烈,仿佛有锤子在我的颅内不断敲打。伴随这个感受的同时,我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和颈部僵硬等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症状。即便过去熬几个通宵写程序,也不至于有这么猛烈的症状。我妻子看着我这种痛苦的状态也满是担忧,不停地催促我去医院。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情况可能比我猜测和预估的要严重得多,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恐慌。第三天半夜,我们打车到县人民医院挂了急诊。
在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我被确诊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但医生告诉我说我有并发脑膜炎的风险,我被安排住院留观。我妻子这时紧紧握着我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坚定地对我说:“我们会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的。”其实我内心既感动又自责,我们孩子当时还放寒假在我父母家,孩子也面临即将小升初开学,这个时间节点还有许多事要处理,我觉得自己给家人带来了太大的负担。
住院前两天我的病情还相对稳定,但流感症状并未完全消退,医生们也密切关注着我的病情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越是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在我住院第三天病情突然恶化,我发起了高烧,剧烈头痛,出现意识模糊和抽搐等症状,后来我意识也逐渐模糊。后面才从家人口中得知我进了ICU,在“鬼门关”转了一趟。我的腰穿检查结果显示是有脑膜炎球菌感染。
剧烈头痛、颅内压升高导致频繁抽搐,不得不用药物控制
在ICU里待了五天,我的思维断断续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身心煎熬。首先是高烧不退,我感到身体仿佛被火焰吞噬,每一丝热度都加剧了我的焦虑和恐惧。剧烈的头痛一阵阵涌来,根本无法思考,我只能紧紧抓住床单,甚至感觉指甲都深深嵌入了掌心,我试图通过肉体的疼痛来转移头部的剧痛。
我还时常陷入昏迷,但听得到医护人员来定时呼唤我,确保我保持清醒。也是在模糊的意识中,我仿佛看到了我年迈的父母,还有我妻子和孩子的身影,也只有他们能给我坚持下去的力量,但这也让我更加害怕失去他们。
由于颅内压升高,我经历过频繁的抽搐,不得不用上了抗癫痫类的药物来控制症状。而每次抽搐过后,我都感到身体就像被掏空了一般。唯独心中的那份对家人的牵挂让我不敢放弃。就这样,在ICU里躺了五天,我经历了无数次挣扎,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随着体温下降和头痛减轻,我发自内心的开心起来……
在ICU的第五天,我的病情终于出现了转机——体温逐渐下降,头痛减轻,意识也逐渐恢复。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看到了妻子那满是泪痕但充满笑容的脸庞。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和感激,这种发自内心的开心感,就像是重新活了一次,很奇特。我也知道,自己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
现在我已经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在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两周后出院,现在已经逐渐恢复了体力。虽然我的身体还很虚弱,但我的精神状态已越来越好。
每当回忆起自己在ICU的那短短几天,我都会感慨万分。而我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人的爱也更加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深知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时也是宝贵的,每一个今天都值得我去珍惜和守护。
反省自己过去疾病意识的淡漠,尊重生命得从小事做起!
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出来,主要是想对自己和周围人有一个深刻警示。我最想说的是:流感真的并非小事,它的并发症可以危及生命,无论你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其实现在更多年轻人都是亚健康的状态,免疫力并不比老年人好多少。
我最庆幸的是自己还赶上了一趟“末班车”及时就医了,并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如今县(区)一级医院的医疗设施还是很好的,我选择就近就医而不是长途奔波到省城大医院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出现“流感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如果尽早吃上流感药,我也不至于会经历如此凶险的脑膜炎。还有,过去我们老是把“尊重生命”挂在口边,落于空谈,其实真正的尊重生命就是从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比如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等。听起来已经被宣传泛滥了,但却是最实用的预防宝典。
患者故事征集
在过去两年里,《看呼吸》曾推出系列专访《我的呼吸故事》,很多呼吸慢病患者用心讲述了自己患病、看病的体验,比如,72岁的魏大爷讲述了如何用四年时间就打破了“慢阻肺病不可逆”的魔咒,51岁的张女士分享了一张“运动处方”扭转她人生轨迹的故事,一个20 岁出头的极重度肺功能障碍患者讲述了自己如何用整个青春从恐惧变得无畏……
有读者从《我的呼吸故事》中获得了疾病知识,还有人汲取了面对困境的力量。
为继续传递这份力量,我们真诚地欢迎所有患有呼吸慢病的朋友们联系小助手,讲述您生病、看病的真实经历,或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有趣体验或感悟,我们将会根据您讲述的内容撰写成文章。
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故事,并发邮件至editorkanhuxi@163.com投稿。
说明:
1、只接受基于本人或近亲属真实经历,不接受虚构内容。
2、稿件必须是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3、文章字数建议在 1000-2000 字。
4、编辑部审稿、修改、加工后发布。
5、请在邮件中注明常用联系方式(手机号或微信号)。
6、对于接受采访或撰写故事的患者,文章一经发布,付稿酬 500 元/篇。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