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截止目前全球已经超过9000万人感染,我国河北石家庄、辽宁沈阳等地又迎来新一轮疫情冲击,疫苗是否能够完全抵御新冠肺炎,接种疫苗是否可以放松口罩佩戴,普通百姓就医应如何选择口罩等话题仍然成为热点。因此笔者整理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讨论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困扰和是否可以放松佩戴口罩等话题。
在医疗保健机构(health care settings)和社区环境(community settings)中使用口罩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包括SARS-COV-2在内)的实时快速综述近期第4次更新(Update Alert 4) [1] 。在前述的综述中,在综合评价了39项研究(18项随机对照试验和21项观察性研究,包括2项关于 SARS-COV-2研究,共有33867名参与者)后,得出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使用口罩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比在社区环境中效果要更好。与外科口罩相比,N95口罩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可能降低SARS-CoV-1的感染风险,但是否适用于SARS-CoV-2尚不确定还需要更多研究。因此从预防角度而言,普通人到医疗机构就医,是否必须佩戴N95口罩,还存在争议。
本次更新新增3篇使用口罩预防SARS-COV-2感染相关内容的研究,一项是在社区环境中(2),另两项是医疗保健机构(3,4)(表1)。
表1. 3项观察性研究的研究特点
此前的几次更新中,关于在社区环境中是否使用口罩或使用医用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与SARS-CoV-2感染风险的几项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不能充分证明口罩的必要性 [5,6] 。丹麦一项新发表的高质量、开放标签的研究中显示6024名居住在社区的成年人评估了在室外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的效果,而当时在社区佩戴口罩既未被推荐也不常见 [2] 。参与者中SARS-CoV-2感染的发生率为2.0%。是否使用口罩与SARS-CoV-2感染风险之间仅有较小且无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别(佩戴口罩略低,OR值,0.82;95% CI, 0.54至1.23),不同人口分组中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该研究的目的并非评估口罩控制传染源的效果;此外,其他感染控制措施实施(例如,保持社交距离和洗手)可能会削弱佩戴口罩的一些效果。目前关于口罩在社区环境中相关研究证据等级相对较低,结果显示对SARS-COV-2感染风险仅有较小的降低。
此前几次更新中关于口罩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作用的研究证据也存在不足 [7-9] ,本次更新中的2项来自美国的队列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作为补充 [3,4] 。第1项针对16397名医护工作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其中86%为医护人员)的研究发现,始终佩戴N95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与间断佩戴口罩相比,可降低感染风险(分别为校正OR值,0.83;CI,0.72至0.95和校正OR值,0.86;CI, 0.75至0.98) [3] 。在第2项针对20614名无症状医护人员进行的研究中,佩戴任何类型的口罩与不佩戴口罩相比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OR值,0.58;CI, 0.50至0.66]) [4] 。按照不同口罩类型分层分析时,结果是一致的(N95口罩:OR值,0.54;CI, 0.47至0.62和医用外科口罩:OR值, 0.71;CI, 0.58至0.86]),与外科口罩相比,N95口罩更能降低感染风险(OR值,0.76;CI, 0.63至0.92])(表2)。这2项研究也都还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第1项研究未校正混杂因素(confounders),第2项仅调整了年龄和某些不一致的地方。
表2. 口罩使用与SARS-COV-2感染风险
*基于已有数据计算未调整OR值
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还是存在些许不足,仍需要继续积累更多的证据。但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佩戴口罩在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中具有一定作用,综合此前的研究结果 [1],在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对于医护人员和处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十分重要,条件允许在医疗机构内更应该使用N95口罩;另外对于日常工作生活的人群来说,在口罩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灵活,但也提示前往医院等风险较高的场所时应该尽量提高防护标准。当然,如果在空旷环境,人群密度小的地区口罩佩戴也可以灵活一些,保持社交距离与手卫生同等重要。
既然口罩依然重要,那么新冠疫苗的作用和舆论的反应如何呢?疫苗一定是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最重要的手段,但不得不承认部分公众对于疫苗接种仍存在一定纠结甚至恐惧情绪。人类为什么会担忧疫苗接种?我们担忧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提高公众疫苗的接受度?
近期Fisher教授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探讨了该话题,他认为 将人群简单分成赞成疫苗和反对疫苗两类并不合适,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这部分中间人群,真正接受COVID-19疫苗,必须提供方便易行和负担得起的免疫接种。在美国大约有一般的百姓不愿意接种疫苗或持犹豫态度 [10] ,因此需要努力提高人群对疫苗的信任,特别是对推荐疫苗的信任,以及了解COVID-19疫苗接种的真正好处和可能风险。不幸的是,社交媒体可能传递了部分关于 COVID-19疫苗的不恰当信息,加上公众未知事物的不了解使前述的任务成为一项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11]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下面的建议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启发。
首先,需要纠正错误信息,积极传播关于COVID-19的真实情况以及接种疫苗的风险和优势的准确信息。这既需要与各人交流解惑,也需要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精心策划一些宣传活动,特别是针对那些持犹豫态度人群。
第二,我们必须承认而不是忽视人群对COVID-19疫苗的担忧。例如,目前确实缺乏关于疫苗长期安全性的数据,而且美国现在获批接种的疫苗是基于一种新的mRNA技术产品。为了减少这些担忧,重申COVID-19的不良结局可能会帮助人们认识到疫苗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什么伤害,帮助他们平衡接种疫苗的风险和收益。
第三,需要把握好公众的期待。部分人认为如果接种疫苗不能实现立即摘掉口罩并恢复正常生活的效果,那何须接种疫苗呢。这里需要强调,疫苗接种的第一个目标是保持人群健康,远离医院,并能够降低死亡率;第二个目标是防止疾病在更多人群中传播,从而逐渐结束大流行。实现第二个目标时,就可以开始摘下口罩,与亲友欢聚了。
第四,当人们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时,我们需要解释,紧急使用授权的试验包括不同年龄、种族背景和合并症(comorbidity)的参与者。此外,公共卫生知识宣传人员需要得到公众的信任,并反映他们的需求。
总之,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需要对人们的问题和关切做好评价、验证并准备好解决方案。必须推广合理的信息,打击猖獗的虚假信息;对疫苗产品充满信心,条件允许情况下主动接种以身作则。
笔者认为,提高疫苗接种信心对于目前意义重大,疫情仍在肆虐,而疫苗效果方面数据还没有完全公布,因此打消公众对疫苗恐慌,对于今后疫苗全面推广,尽快结束疫情十分重要。前文不难看出,美国民众对疫苗的态度有些与我国类似,公众对于疫苗产品的安全性存在担忧,以及疫苗接种的效果存在误解十分正常,因此让大家立刻接受全民接种疫苗还有一定难度;另外,即使是已开展接种的国家,也无法满足全民接种的需要,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也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对进口冷链、生鲜市场、医疗疾控等重点人群开展接种;第二步将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实现应接尽接,无论如何我们都在努力推广疫苗,为最终战胜疫情做努力。因此接种疫苗和佩戴口罩等社会防疫措施同等重要。
通过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尚需时间,因此就目前形式而言,佩戴口罩等健康的社会防疫措施仍是公众特别是医护人员以及高风险环境工作人群最必要的防护手段,佩戴口罩、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这些个人防护措施帮助我们安全度过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我们仍然强调佩戴口罩和手卫生等措施的重要意义,也希望广大同行一起做好宣传疫苗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Chou R, Dana T, Jungbauer R, et al. Masks for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including SARS-CoV-2, in health care and community settings. A living rapid review. Ann InternMed. 2020;173:542-555. doi:10.7326/M20-3213
2. Bundgaard H, Bundgaard JS, Raaschou-Pedersen DET,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dding a mask recommendation to other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o prevent SARS-CoV-2 infection in Danish mask wear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InternMed. 2020. doi:10.7326/M20-6817
3. Akinbami LJ, Vuong N, Petersen LR, et al.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among healthcare, first response, and public safety personnel, 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 Michigan, USA, May-June 2020. Emerg Infect Dis. 2020;26: 2863-2871. [PMID: 32956614] doi:10.3201/eid2612.203764
4. Sims MD, Maine GN, Childers KL, et al; BLAST COVID-19 Study Group. COVID-19 seropositivity and asymptomatic rates in healthcare wor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job function and masking. Clin Infect Dis. 2020. [PMID: 33150375] doi:10.1093/cid/ciaa1684
5. Wang Y, Tian H, Zhang L, et al. Reduction of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households by face mask use, disinfection and social distancing: a cohort study in Beijing, China. BMJ Glob Health. 2020;5. [PMID: 32467353] doi:10.1136/bmjgh-2020-002794
6. Doung-Ngern P, Suphanchaimat R, Panjangampatthana A, et al. Casecontrol study of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risk for SARS-CoV 2 infection, Thailand. Emerg Infect Dis. 2020;26:2607-2616. [PMID: 32931726] doi:10.3201/eid2611.203003
7. ChatterjeeP,AnandT, SinghKJ, et al. Healthcare workers & SARS-CoV-2 infection in India: a case-control investigation in the time of COVID-19. Indian J Med Res. 2020;151:459-467. [PMID: 32611916] doi:10.4103/ijmr.IJMR_2234_20
8. Piapan L, De Michieli P, Ronchese F, et al. COVID-19 outbreak in healthcare workers in hospitals in Trieste, North-east Italy. J Hosp Infect. 2020;106: 626-628. [PMID: 32805309] doi:10.1016/j.jhin.2020.08.012
9. Khalil MM, Alam MM, Arefin MK, et al. Rol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measuresin prevention of COVID-19 spread among physicians in Bangladesh: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SN Compr Clin Med. 2020: 1-7. [PMID: 32904377] doi:10.1007/s42399-020-00471-1
10. Fisher KA, Bloomstone SJ, Walder J, et al. Attitudes toward a potential SARS-CoV-2 vaccine: a survey of U.S. adults. Ann Intern Med. 2020;173:964-73. doi:10.7326/M20-3569
11. Hotez PJ. Antiscience extremism in America: escalating and globalizing [Editorial]. Microbes Infect. 2020;22:505-7. [PMID: 32961275] doi:10.1016/j.micinf.2020.09.005
作者介绍
王一民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委副主委。
贾举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主要从事流感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关研究工作。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