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月,这位肺移植医生经历了人生最极致的坚强与脆弱
来源: 呼吸界 2018-07-03

编前语


每次看陈文慧老师的文章,眼前都会有很多画面晃来晃去,然后泪眼模糊……这篇文章让人想起2003年SARS,当年编者做了一个专题片名叫《舍生忘死》,此刻那些画面犹如再现,而那句话更是如此的熟悉:你若不离不弃,我们就会坚持到底!在这个肺移植的战场上,这些医者又何尝不是在用生命挽救生命。


婴儿听到妈妈在别人胸中的心跳不哭了

 

王辰老师让我在完成100例肺移植手术之际,写篇小文章给《呼吸界》,谈谈自己的感受。其实在做肺移植的这15个月是各种感受、感动最多的,在马德里开会的无眠的凌晨记录下这段文字。



在下午的国际移植年会(TTS)上,王海波教授用娴熟而铿锵有力的英文展现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幻灯中有一小段宣传片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不停哭泣,任谁无法抚慰,直到他听到去世妈妈的心脏在受捐者胸腔内的跳动,才停止哭泣,露出笑脸。而随后的一段儿童器官捐献的视频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已然不记得这位妈妈说了什么,只知道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发现坐在第一排的黄洁夫部长也在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眼角。捐献和移植其实是爱的延续,是生命的传递。因肺移植重获新生、享受自由呼吸的的终末期肺病患者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这些奉献大爱的捐献者。

 

跑着奔波于频繁的各种抢救和不停的术前准备中

 

100这个数字于大部分手术、甚至实体脏器移植而言都是稀疏平常的,但于肺移植,确是个艰辛的数字,艰辛到什么程度,可能只有真正参与其中的人才会深深体会。记得16年初被问到是否要去美国学习肺移植时,当时很是犹豫,怕自己没有精力顾及不来这么困难的一项工作,杨汀老师曾宽慰我说,出去学习一下很好的,咱们一年也做不了几例肺移植的,谁曾想短短15个月的时间100这个数字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



肺移植像一个战场,有前面冲锋陷阵的战士,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手术麻醉科术中的精准管理、和手术的娴熟配合,诠释了「你创造生命奇迹,我让你无所畏惧」的真谛;监护室是肺移植危重患者的坚强后盾,守候在肺移植术后的第一道和无数道危重关口;胸外科不分昼夜的出去评估,取肺,为了爱心器官「日夜奔波」;康复科随时介入到患者的呼吸康复中;后勤保障部门打电话一直在那里,给我们的最坚实的守候。记得3月份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们完成12台肺移植到5月份的12台手术,几乎每个病人从监护室回来都是4个输液泵、1台V60无创呼吸机、1个经鼻高流量的标配,护士们只能跑着干活,而我们更是奔波于频繁的各种抢救和不停的术前准备中,以至于现在回想起那段异常酸爽的日子都心有余悸。

 

最受用的话:我们一直都在

 

肺移植是个系统工程和团队工作,是体现一个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技术,没有领导层面的协调、推进,和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肺移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记得在做一台重要的、高难度肺动脉高压双肺移植时,心中难免紧张,给刘鹏老师打电话,他兼职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和心外科专家,刘鹏老师说:文慧,我一直都在,有事随时电话。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就很受用。


王辰院士与陈文慧教授


经常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在王辰老师搭建的如此优越的呼吸平台上工作,身后有代华平、曹彬、詹庆元、翟振国、杨汀老师们的支持,外科有陈静瑜、梁朝阳老师的包容和理解。每每王辰老师给我发短信或是打电话,最后都不忘记提醒我,一定要我注意休息,保重身体。这种时候都觉得自己幸福满满。

 

你若不离不弃,我们就会坚持到底

 

这15个月比任何时候都脆弱,又比任何时候都坚强。记得我们一个27岁先天性心脏病、艾森曼格综合征,是那种「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的坚强乐观的漂亮女孩儿,每次查房都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而她却不幸的没有挺过肺移植手术的难关,那天哭得很伤心。肺移植艰难,艰难到即使竭尽全力可能也不能挽救所有的患者。而来自这些家属的信任和理解更是让我们勇往直前。医疗从来都不是冰冷的,从来都是充满温度的。我经常会和患者家属说:只要你们不放弃,我们就不会放弃,谁知道生命会有怎样的奇迹。你若不离不弃,我们就会坚持到底。


虽然这15个月是在间断的焦虑、煎熬中度过,虽然经常累的、委屈的大哭,但更多的是肺移植患者存活下来获得的小小的成就感和工作被认可的幸福感!


作者介绍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