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人立教授:治疗成果、乱象、现状……从每28天死亡率35%,降到15%,针对新冠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丨新冠两年美国所见(2)
来源: 呼吸界 2022-04-24

编者按


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已2年余,现仍肆虐横行。南加州大学医学院PCCM专科临床医学教授乔人立长居美国,以第一线呼吸医生的身份奋战抗疫一线,他如何以专业视角看待和总结美国新冠疫情?他独特的解读和思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呼吸界》继续推出对乔人立大夫的独家专访《美国新冠两年所见》。


美国人口共3亿,而全美新冠病例达8,000万,近1/3美国人感染过新冠,死亡98万5千……现在已有相当的把握将病人活着送出ICU


图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冠疫情大流行2022年4月10日最新数据


这是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22年4月10日的数据做的幻灯。这里用到的主要指标:以7天为一阶段的病例平均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每天都有新病例,但美国卫生管理部门周末不上班,不统计数量,导致到下一个星期一统计病例数量就呈大幅上升。所以我们从数据上看到的是,一到周末疫情就好转。因此,以7天为一个统计单位来计算平均数才能反应较为真实的病例情况。目前大约有3402例,现在这种情况与当时美国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新冠病例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更主要是出现了总数与重症「分离」的明显变化。以ICU患者为例。一开始时,ICU新冠病例处理原则是尽早气管插管,而死亡率平均在40%以上。但现在的新冠病人不一定再需要呼吸机支持,经鼻高流量吸氧即可救治大部分病人,而且按照全国平均数ICU死亡率稳定下降到20%以下。我们所管理的ICU28天死亡率降低到15%。

住进ICU的新冠患者死亡率,照统计数字看约占20%左右。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总死亡率,若以新冠病例的总数来计算死亡率,只占1%左右,非常低。


两年前美国新冠刚暴发的时候, ICU里天天都有病例死亡,每天都有尸体往外拉。当时医生每接下一个新冠病例,心里都没有底,不知道这个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是否会高于存活。但现在至少在这方面已有明显的变化。我们每接一个新冠病人住进ICU,都有相当的把握能将病人活着送出ICU,这就是两年前和现在的最大区别。


对于全美而言,总病例已达8,000万,大家知道美国人口一共3亿人,相当于接近1/3的美国人全都感染过新冠病毒,死亡总数98万5千,这是美国新冠疫情的总体情况。从两年积累数据曲线可以看出,死亡病例的快速聚集主要发生在2020年秋天以前。2020年后半年开始,总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开始脱离。与此同时,一个是疫苗开始推行,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治疗手段的进展。


美国轻至中度病例治疗方案首选Paxlovid,官方认为能将重症率降低90%,另一种抗病毒药能将重症率降低30%……单克隆抗体Sotrovimab只对奥密克戎BA1.1有效,对BA1.2无效


图2: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


目前,针对新冠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若是轻度至中度的病例,治疗方案第一是Paxlovid,这是以nirmatrelvir和ritonavir两个合成剂制作而成的口服药,一天2次,共服用5天,总价格为530美元。官方宣布该药物能将新冠重症概率降低90%;另一种抗病毒药口服5天,700美元,认为能将新冠重症概率降低30%。


两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剂,一是Sotrovimab,对奥密克戎BA1.1有效,但对BA1.2证明无效。如果医生分辨不出来这个病人罹患的新冠病毒到底是哪种亚型,就用另外的一种Bebtelovimab 。单克隆抗体只需要用1剂,但它的价钱是2400美元。

需要入住ICU的都是新冠重症病例,在重症病例,英国做的研究,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6毫克/天,共10天。用激素治疗新冠肺炎,我们知道在中国的SARS期间,这种治疗方法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但在中国学术界之内争议却很大。非常遗憾的是当时国内武汉疫情暴发,情况紧急,费了很大力量研究两个新药最后都是无效。而对中国自己的原创,却没有专门针对用激素治疗来进行正式研究。一次非常遗憾的墙内开花,墙外结果。


图3:乔人立教授的ICU团队


以此为启发,当我在美国接手新冠病人后,立刻就开始尝试激素的治疗效果:用甲强龙1毫克/每公斤体重,以3天为单位判断效果,一般平均需要3-6天剂量。该剂量的设置是根据以下考量:新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与所谓「炎症因子风暴」引起的特别剧烈的系统性炎症情况,非常类似于肺移植的急性排斥。因此,我们选用的剂量和天数均参考了肺移植急性排斥的治疗方法。有人问为什么不进行正规的临床试验呢?美国对临床实验要求的各种手续异常繁琐。当时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以上。ICU工作,当时的精神压力不说,体力消耗就快吃不消了,实验申请书写与提交一再推迟,因此不能进行正规的临床试验。但是,怀着清楚的实验目的,好在激素已经属于常用药,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只能尽量按照这个标准,使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

当时我们只能做到这一点,无法去设计随机对照等等。好在当时美国人极少有人相信激素的作用,就连同事很多也不用激素进行治疗,恰好为我们提供了阴性对照组的一些宝贵数据。我们自己的数据已经总结发表。我们的数据表明,在新冠病毒的治疗中,我们的甲强龙方案比英国的地塞米松方案效果好很多。按照标准激素强度换算,我们用的剂量强度比英国的剂量约高1倍,但用的时间长度基本上短1倍。因此,无论从治疗效果还是从副作用、正作用上看,我们激素方案的表现都要好一些。

还有一种治疗新冠的药物叫瑞德西韦(Remdesivir),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是当时国内有人管它叫「人民的希望」。这个药上市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后来,WHO以「无意」的方式透露其无效的结果。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它并不能改变死亡率,我个人也认为它没有作用。

恢复期血浆缺乏治疗效果其实科学含义非常重大。患者二次三次感染的病例非常多,佐证了恢复期血浆无预防或治疗效果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抗体持续时间不够长,也可能是诸多病毒蛋白抗原同时作用,可能使得真正有特异防治作用的中和抗体的产生被淡化。这其实对指导疫苗的研发非常有意义。

另外两个较新的药物。一个是Toci(Tocilizumab),这是一个白介素-6的抑制剂,其治疗效果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另一个是Baricitinib,但大家知道这些全都是试图阻断炎症因子风暴反应信号传递通路,手段与地塞米松的原理比,尽管所作用的位点不一样,但想要达到的效果一样,无非是针对炎症因子风暴下手。


按当时每28天死亡率35%的基数,我们能降到15%……作为医生,尤其是对于呼吸专科医生而言,我们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成就


图4:2020年3月16日,首次一天成功为3个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团队无比兴奋。


回顾这两年,事实上整个的这次ICU轮转都相当令人压抑,直到那一天的出现。那一天本来也是相当压抑的一天,但那天却出现了让我们ICU团队异常兴奋的事。「第三个拔管——you bastard virus!」这句话非常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当时那一刻的精神状态。当时我还有点纠结那个「YOU」。You就是「你」的意思,代表斗士们的对手或者斗士们需要与其斗争的人和事。随着这场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我觉得越来越搞不清这个「你」都包括什么?


从2020年3月11日起我接下这次轮转,我们团队管理着大量新冠病例,全部都是气管插管,靠着呼吸机做生死挣扎。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我们所能赖以管理这些患者的只有无特异的支持治疗。我们必须根据病情迅速变化随时不断地做出判断调整,这使得整个医疗工作显得希望非常渺茫。

不用说,团队里年轻医生们心里难免多少都遮着层恐惧阴影。每天管理新冠危重患者,听着他们如何被感染的故事,无法避免地让人容易产生联想,任何人都可能发生这样的危急状况。但是,拍下这张照片时,那一天之内我们成功为3位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支持。傍晚查房时,大家的情绪变得欢快而高涨。

穿过楼道时,碰见附近一家冷饮小店的年轻老板推着满满一车的波霸奶茶。甜饮是他专门做给医院工作者的,免费。他是一位相当精干帅气的美国华裔,以前曾在这家医院工作,他想用他的方式对医生护士们表示感谢与支持。完美时刻又送来了完美的冷饮,可能压抑的那段时期,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庆祝的情绪。我没有推却,参加了合影,且明知道一个住院医用手指在我头上摆出「兔耳朵」,我也不会介意。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意味着你或者消灭敌人,或者被敌人消灭。我们管理中每一次失败都是受到了敌人的一次打击,而我们的每一个成功无论大小,都意味着我们反攻的一次胜利。拔管,每一次都算胜利。这是一场疫情战争,敌人应该是病毒,而且应该只有病毒。但是,要是有什么人或什么事,无论有意与否,在助长病毒的流传该怎么算?又或者,要是有什么人什么事在消弱斗士的力量,妨碍斗士与病毒格斗力量的发挥,那又该怎么算?这些隔在斗士与敌人之间的人和事是不是也应该算在「YOU」里面?也应该冠以B打头的形容词?

图5:死亡率-地塞米松VS甲强龙


这是我们自己总结的数据。从2020年2月截止到2020年7月,这4个多月所有入住ICU里新冠患者的符合统计标准的有近200余人。我自己团队手里管理过的新冠患者使用甲强龙3个月的100余例,没用使用任何激素的约75例。英国报告发表以后,除了我的团队别的同事都开始使用地塞米松。因此,我们有条件比较除了无激素对照组,还有两个激素方案效果之间的不同。


从表格可以看到,刚开始新冠的死亡病例若按28天周期计算,死亡率约为35%;若按50天周期计算,死亡率约为40%。也就是说,每近2名新冠患者就有1名死亡。虽然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能将死亡率降低1/4,从40%左右降到26%左右,但使用甲强龙则非常稳定地将死亡率降到20%以下。使用甲强龙治疗以后, ICU在此前已形成的每天大约死亡1-2名新冠患者的「习惯性现象」不复存在。拔管的患者越来越多,整个ICU的气氛都发生了变化。按当时每28天死亡率35%的基数,我们使之降到15%。回顾这些数据:对于医生,尤其是对于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生而言, 这无疑就是事业最大的成就。


图6:美国抗疫1年记


下一期乔大夫将和我们继续分享《新冠两年美国所见(3)》


专家介绍


乔人立

美国内科委员会四重认证专家(内科,肺疾病,危重症,睡眠医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医学教授,PCCM专培委员会顾问。






本文完
撰文:冬雪凝;责编:Jerry


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