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红玲是在隔离病房里接受《呼吸界》记者电话采访的,本想先关心的她的身体状况,不料她却先传来一份她的病例讨论记录,「我前后几天影像学的对比能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对确诊的患者做好动态的观察……」躺在病床上的她,回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言语中全是对同道的提示与叮嘱。她说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病例」,「拿自己开刀」才能对所有患者负责。
「看到确诊结果那一瞬间我很沮丧……那我就在病房里继续『战斗』」
1月16日,就在大家都还在战斗中时,我就倒下了……当我拿到我的确诊结果的那一瞬间,我很沮丧。说实话,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踌躇满志地要和大家一起「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不得不宣布你必须「退场」了。我的心里亿万个声音在问我自己,「天呐,我真的『中招』了吗?」我不愿意去相信。在隔离病房里,我将自己前期每天工作的细节前前后后地梳理,一点一点地回忆,我一定漏掉了哪里,「对!一定是那一次的检查!」我想,我一定要把我能做的,能起到作用的全掏出来,我告诉自己,「那就在病房里继续『战斗』吧!总比每天干着急强」。
这是我1月16日凌晨的肺部影像学。15日晚上我在值夜班,发现自己浑身乏力、畏寒、肌肉酸痛。我骨子里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几乎完全没有往那方面去想,我安慰自己是不是最近太累了,前段时间的感冒复发了,多睡会儿就会好的……结果发现,怎么休息都不对劲,一测体温,38.2℃……那晚我在隔离病房刚刚送走了两个抢救无效的重症患者,心情十分沉重,出病房后又紧接着打包会诊了好几个病例,都是急诊科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忙完以后已是凌晨。我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去做了肺部CT,结果很快出来了,我确实感染了。
确诊之后,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窝」在哪里才好?科室和家都不能去,会传染给别人……那时候还没有酒店可以让大家隔离。没办法,我只好打电话给我们主任,主任让我立马去办住院。我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有地方可以待了。
接受隔离治疗后,我开始仔细回顾自己的经历。最有可能让我感染的时机,就是接触了前期救治的那名年轻人。因为我所在的门诊是呼吸与危重症普通专家门诊,当时,那个年轻人在我门诊做了一个肺部CT,只是一般的实变影,比较像一般的肺炎。收治入院以后,为了明确他的病原学,我给他做了气管镜检查。当时我戴了普通医用外科口罩,但当时我们还没有防护服穿,也没有
护目镜。 我想,正是这次做气管镜产生的气溶胶感染是最大的可能性。 那个年轻人入院后,很快就确诊新冠病毒肺炎进行隔离治疗了。
胡红玲医生正在给患者做气管镜
「在隔离病房每天给自己开药进行治疗……激素应用剂量个体化,时间可适当延长」
病程中,我最严重的反应就是头痛和消化道症状,期间有过反复加重,每天会出现恶心呕吐,毫无食欲,两次复查CT都有进展,这样的症状也一度令我差点崩溃。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患者的苦不堪言,每当最难受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地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对患者再好一些,温柔些,再温柔一些,他们太痛苦了」。在我住院期间,我的导师赵建平教授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设备不断地安慰我,给我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你会好的,你一定会好的。」
我也很认真地在对我自己进行治疗,以前有句老话叫「医不自医」,我偏偏不信这个邪。但对于在治疗过程中我肺部影像学出现反复加重的情况,我自己也做了分析。我的结论是:把握好个体差异,在早期轻症时,可以适当用激素治疗。
0我有个同学最开始肺部影像学比我轻,我建议他适当地用激素,他没听,过了几天,进展成为重症。其实早期如果能迅速地控制住高烧,对后期的治疗是有帮助的。我对自己的激素治疗在中间断掉了,也是想再观察一下。但断了之后,1月28日的CT又有进展,29日又出现发烧,我又开始使用激素,然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来我想,是不是激素不能用得太短,应该逐渐减量,比如从40毫克先减到20毫克,再改成口服,有一个逐渐递减的过程,让机体能够适应。我个人认为激素的量只要不是太大,也不是长年累月使用,副作用不会太大。我早期用激素症状改善明显,激素的使用时间3-5天可能还不够,可以在5天后减半再维持一周。
「最想提示『战友们』尽可能避免开放性操作,做好严格防护,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一定动态观察」
后来,我将自己的病例材料仔细地作了整理,拿给大家进行病例讨论。
对胡红玲医生病例讨论录音片段
音频:
通过我的这个典型案例,也想分享给大家几个问题的思考:
1、肺部CT病变进展的原因与对策
2、我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原因
3、我再次发热的原因
4、我的发病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分级
5、居家隔离与住院治疗的选择
6、思考我为什么会感染
我很开心的是,通过我的病例分享,我的同道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也将这些讨论的重点与大家作一个梳理:
一、对患者肺部影像学病变进展的原因分析,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合并二次感染?是否原发感染加重?是否为局部「细胞因子风暴」?而对策方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采取小剂量激素,以及预防感染。
二、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要考虑是否为药物的副作用,还是原发病的胃肠道表现?
三、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再次发热,我们要把握是否合并二次感染?是否激素停药后的反应?亦或是药物性发热?比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
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判断患者的发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分级,到底患者是普通型、重型还是危重型?根据诊疗方案,重型患者多在一周后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我自己通过此次感染,也得到一个教训:作为呼吸医生,我也经历过2003年的SARS防治,我的防护意识比较强。但我在发病前6天曾给那位当时还是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做气管镜检查,最终该患者确诊新冠病毒肺炎,我也随即被确诊。所以我最想提示我的「战友们」:尽可能避免开放性操作,无论你是在哪个门诊,都要做好严格的防护,且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一定要动态观察。
「建议轻症患者若使用激素应注意补钙,做好营养补充和护胃,普通抗生素预防感染」
目前我的状况比较良好,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即可解除隔离出院。在对自己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激素的使用,我还用了丙种蛋白中和抗体,以及普通抗生素预防感染。结合自身治疗经验,我的建议是对轻症患者有使用激素的,应该注意补钙,做好营养补充和护胃。
因为激素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所以这个时期就需要补钙。我自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胃口,但我会强迫自己吃钙片,拼命喝牛奶,能吃就吃,尽量地进食。而对于居家隔离的患者,我们建议只要肺部出现阴影,就要尽早住院治疗。居家隔离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备少许口服激素,与家人严格隔离。
最后还想告诉大家的就是,面对压力和病痛,一定不要抱怨、消沉,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家介绍 - 胡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主持/参加科研项目7项,研究领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特色诊疗技术专长为呼吸疾病的诊疗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诊疗。科室教学秘书,统筹安排和组织科室本科生、规培生以及进修生的教学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目前继续深入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关注变态反应科慢性病康复治疗方面最新进展,申请相关课题及进行相关研究。申请省市级及国家级课题各1-2项。
* 特别鸣谢:拜耳(中国)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