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始末:武汉疫情如何「化危为机」
来源: 澎湃新闻 2020-03-11

「方舱医院的建设,

在防与治两个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为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重大灾情疫情,

迅速组织扩充医疗资源

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方舱医院,

也将写在武汉

写在湖北,

甚至写在中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册上。」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月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在这天下午的会议上,面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建议征用大型场馆建设能够大量收治、隔离患者的方舱医院。


中央指导组当即拍板,武汉市当晚开建。


3月10日,方舱医院完成使命,全部「休舱」。此时,武汉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从高峰期的四位数甚至五位数,下降到二位数。


一个月来,武汉的方舱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000多张,累计收治患者12000多人。「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方舱医院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


王辰认为,「(方舱医院)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迅速大幅度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非至善之法,但确是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


王辰院士称,方舱医院是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新华社 图)


「多方求助,一床难求」


2020年一上来,就糟糕透顶。


在矗立于江河纵横之上、坐拥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武汉,情况不只是糟糕,间有恐慌和绝望。


「封城」次日,除夕之夜,一位发热超过4天的患者说,去过多家医院均未收治。因需隔离,无奈只能坐在街头。「把我关起来都可以,我不知道还能去哪里。」


同一晚,武汉市民何永祥在家里晕倒了。送到汉口医院,接诊医生指着过道里的病人摇了摇头,「实在不能收。」大年初一,他的体温蹿升至39度。武汉市第六医院将其列入高度疑似名单,但依旧没有床位。


5天后,家人多方求助,才给何永祥觅得协和医院的一张床位,次日他即确诊,医生同时嘱咐,「要做好心理准备」。2月2日,何永祥在被转院的路上过世。此前,何永祥的妻子、儿子也出现了发热症状,不久也被确诊。


甚至有感染者自觉救治无望,走上绝路。


一个个有恙的生命,坍缩成一个个没有温度的点,将统计数据的曲线日日抬高。


2月2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破千,达到1033例。未来17天内,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四位数,临床诊断病例归入时一度破万。



同一天,武汉26家定点医院一共开放床位7259张,但已用床位7332张。


病人就医数量「井喷式」增长,远超医疗资源负荷极限。


大量确诊、疑似、密接人员居家隔离,既引发了一场求治难的生命危机,也成了疫情「内防扩散」的一大障碍。何永祥类的家庭聚集式感染悲剧,时有爆出。


彼时,武汉的疫情形势,被形容为「不是严峻,是非常严峻」,传播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内防扩散」、「应收尽收」的目标看起来甚至渐行渐远。


院士献策,方舱落地


2月1日晚,王辰乘坐高铁抵达武汉。


「知道情况紧张,但不知道武汉已到这个程度了。」站在街上,很久看不到人,天气接连阴雨,接触的人普遍焦虑,不时有极端社会事件的消息传出,「感觉整个社会停滞了。」


在当地调研后,王辰向中央指导组提出方舱医院之策,当天即被采纳。


2月3日晚上,武汉市首批改造的三家方舱医院连夜动工,王辰也赶赴各个现场以专业建议指导改造工作。


次日上午,一直钉在湖北的中央指导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赶到正在进行改造的方舱医院实地考察,要求抓紧做好救援队进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连夜改造方舱医院的工人蹲下休息。



2月6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改造完毕,准备投用。



2月7日晚,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投用,民警程佩准备进舱执勤。



2月7日晚,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迎来第一批入院轻症患者,东西湖公安分局交通大队民警在患者进出口维护秩序。


此时,中央指导组调动国家医疗救援队22支方舱支援队伍星夜赶往武汉。几天内,上万名医务人员便进入方舱医院,开展诊疗工作。方舱医院几乎是「边建设、边接收、边治疗」。


征用大型场馆改造为方舱医院,有三个优点:其一,大容量,可提供大量的床位;其二,高速度,短时间即可建成,可以「救急」;其三,低成本,放置床位、配备一些紧急的医疗设备即可投用,且开放病区里医护人员可以照看大批患者。


与此同时,武汉也开始实行新增定点医院,改造隔离治疗点和观察点等一揽子措施。


方舱医院的定位是收治有自主生活能力的轻症确诊患者,王辰将其作用比喻为「关掉溢水的龙头」。


彼时,大量轻症患者滞留于家庭、社区、社会,此类人群的活动性大,造成的传染也更广泛。因此,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于方舱医院,可以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水龙头不关,再怎样拖地,水也拖不干净」。


王辰说,轻症患者只要能够获得一定的规范治疗,就可治愈出院。在方舱医院中,患者的病情得到监测,如转为重症,会被及时发现,快速转入条件更加完备的定点医院治疗。


三大担忧,迭次破解


影响成败的,有时就在细节。


2月6日凌晨冒雨从医院转入武昌方舱医院的一位患者回忆,起初病床没有通电,只能提供照明;晚上睡觉冷,白天饭和药没有按时提供;厕所在室外,需要走两三百米;也没有给病人洗澡的地方。


2月10日零点,两位工作人员在首批启用的武汉江汉方舱医院门口值勤。


当天,就有方舱内患者情绪焦虑,在里面踢、摔东西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王辰也颇为焦急,「把住在医院的病人转到方舱,由奢入简难,病人当然不高兴。」


对于方舱医院,一度有三大问题萦绕在人们脑海:一是患者是否愿意入住方舱医院;二是患者是否会交叉感染;三是是否会形成群体性事件。


对于前两个问题,王辰比较笃定。


他更希望把方舱医院定位为方舱庇护医院,庇护和收治那些未能入院的患者。「只要能避免对家人传染,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只要能够在病情加重时及时转至条件更好的定点医院,大家都会愿意来的。」


至于交叉感染的问题,方舱收治的患者必须核酸检测为阳性,所有收到方舱的病人都感染的是同一病原,所以就新冠肺炎来说不存在交叉传染的问题。


防交叉感染主要是要避免流感等其他类传染病的传播,对策是对所有进舱患者都会提前进行流感抗原筛查,结果为阴性才可以收入方舱。此外,「方舱里面的人都要求戴口罩,对防止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方舱医院实际上是轻症患者社区,社区包括生活、医疗等部分。如果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之间相互协同互助,便不会形成群体性事件,反而能形成一种和谐的社区生活。」


因此,王辰向武汉市委、市政府建议,在方舱医院内建立临时党委、患者中建立党支部,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组织患者在方舱住院期间关怀互助,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治疗和病情监测。可在方舱医院内悬挂起国旗、党旗,激发全体患者的公民意识,党员的先进觉悟,与国家共克时艰。


这一建议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位方舱内的患者表示,临时党支部成立后,会收集病人的需求,向有关方面反馈。比如病人普遍反映的不能洗澡问题,院方连夜施工,安装了两个集装箱供给病人洗澡。此外,临时党支部还会组织一些病友帮助医护、保洁员搬东西、拖地。


王辰设想的「社区生活」确实达成。网络上、报道中,出现了方舱内大量患者与医护人员跳广场舞、演小品的视频,甚至还有了「读书哥」、「魔方姐」、「复习妹」等各种「网红」。


化危为机,启鉴未来


方舱医院的数量一直在与疫情的蔓延比拼速度。


自2月13日起,武汉新增确诊病例一直高企在四位数甚至不时跃升破万,方舱医院也按着一天半一所的节奏不停新建。



率先建成的三家方舱作为样板,成为国家卫健委制定《方舱医院工作手册》的蓝本。曾参与支援这三家方舱的一些医疗队也被整建制抽调到其他方舱,将成熟经验运用到新的战场。


方舱医院的「拐点」迅速到来。


随着方舱医院大量地收治隔离患者等措施的推行,疫情逐步被制,新增确诊患者大幅下降,曾经的「人求床」已转变为「床等人」。


3月1日,武汉市首家方舱医院「休舱」。至10日,随着患者的陆续出院,不多的存量患者分流至定点医院后,武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3月9日下午,江汉方舱医院西厅卷闸门缓缓落下,工作人员送走最后一批出舱患者后,鞠躬「谢幕」。


3月7日下午,东西湖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舱,该处方舱患者「清零」。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舱,一位男患者隔窗望向待过的方舱医院。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舱,现场举行休舱仪式。


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副主任翟晓辉解释了为何是「休舱」,「下一步随着疫情变化,还是先收治到定点医院去;定点医院如果解决不了,我们再启动方舱。」


作为深度参与SARS防治以及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专家,王辰已在思考长远。「这次方舱医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能够把中国巨大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很小的成本解决。方舱医院显然是一种应对大规模疫情的有效社会措施。」


他考虑,中国工程院可组织一个多学科的课题,研究把方舱医院变成一种国家标准,形成一整套的城市建设方面的管理规范。未来再建设大型场馆时就应提前考虑,一旦有应急需要,如何能够迅速改造为方舱医院。


比如,大型公共场所规划建设时,预先就设计医疗应急功能,在空间安排、场地设置、通风系统、传染病分区划分等方面预留改造的接口、空间和设施等。这个经验也可以向世界推广,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城市设计要求。


(何永祥为化名)





04:11


视频来源:央视网 新闻联播






本文内容来源自《澎湃新闻》客户端,作者廖艳、赵思维、卫佳铭。点击阅读原文跳转。






本文完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