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本土病例32例,其中北京27例,河北4例,四川1例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信息,6月1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上海3例,广东3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本土病例32例(北京27例,河北4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京)。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25人,重症病例增加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3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84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52例,无死亡病例。
北京5天内新增确诊106例
6月11日,北京市结束了连续50多天无新增的病例的历史。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目前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00例。
具体为:6月11日1例,6月12日6例,6月13日36例,6月14日36例,6月15日27例,累计在院106例。
目前,北京有7个区未受到这波疫情的影响。具体为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144天、怀柔区130天、顺义区128天、密云区125天、昌平区119天、通州区117天。
武汉无症状及其密接清零
6月15日0时至24时,武汉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无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现有最后3例无症状感染者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经专家组认定,正式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至此,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全部清零。
北京西城一菜市场内个别点位核酸检测阳性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9场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异介绍,6月14日,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有一名往来新发地市场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西城区委区政府关停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并立即开展流调溯源、人员排查等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6月14日上午关停市场。区疾控中心对市场内外环境进行采样,个别点位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及时对市场进行全面终末消毒。
二是落实隔离措施,实行随调随控随检。针对所有市场商户及工作人员,涉及西城区的62名人员进行隔离管控,送往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并同步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涉及外区的人员及时通知相关区,采取管控措施。
三是迅速开展摸排。对到过市场的人员开展全面排查,通过西城区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要求5月30日(含)以来,凡是到过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的人员,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报告,自觉进行居家观察,由社区进行全面筛查。
四是实施市场周边社区封闭管理。自6月16日凌晨2时起,对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周边7个社区的居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小区封闭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控工作,严格落实社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严控人员出入。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哨点监测作用,开展健康宣传和指导。
五是实行全覆盖核酸检测。在广外地区设立核酸检测点位,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观察。
李异表示,下一步,西城区将严格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要求,进一步夯实「四方责任」,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对封闭小区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加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成立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清运队伍,每日「点对点」进行垃圾清理,有效阻断传染源。 发挥好社区和志愿者作用,为居家隔离居民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居民提供代买和上门投送服务,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供应。 妥善解决封闭小区居民就医、开药问题,居家隔离人员和肾透析患者由街道统一送至医院就医,社区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代开药服务。 居家隔离学生严格执行14天隔离要求,社区帮助初、高三毕业生进行登记及时向所在学校报告,并为其灵活安排学习形式。
有后续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再增1例!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已5人确诊
6月15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第11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昨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情况。其中一例为:
某男,58岁,黑龙江人,工作单位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住丰台区西罗园街道。6月12日出现咽部不适,在对单位人员进行采样检测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肺部影像、血液检查等诊断依据,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6月11日以来,中国肉类综合研究中心已累计5人确诊。 6月12日,北京市丰台区新增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员工。
白岩松对话疾控专家吴尊友:未来三天,北京报告的病例数将决定这次疫情走向
截至6月15日,过去四天,北京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9例,怎么看待这一波忽然出现的疫情?病毒从何而来?流调在怎样进行?常态化防控下这次疫情给我们怎样的提醒?如何做到可防可控?在6月15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回应公众关切。
6月15日《新闻1+1》:今日北京疫情分析(完整版视频)
1、4天时间,从1到79:形势严峻但发现及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这个数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形势十分严峻,在全国基本上阻断了国内传播的情况下,突然在北京出现了这么多病例,说明了形势很严峻。但另外一个方面, 79例病例当中,60%是卫生人员主动筛查发现的,也就是说疫情发现得及时,诊断得比较及时。如果这些病例等到8天或者16天再发现,那它可能在更大范围造成传播扩散。
2、北京疫情,常态?非常态?
吴尊友:总体来说,北京市的疫情属于常态的。在局部的区域,疫情比较多的,像丰台这些地方还是有紧急响应。
3、三文鱼采样发现阳性,不能说明海鲜传播病毒。环境采样结果显示:三文鱼在新发地市场受到污染
吴尊友:三文鱼是在报道中引起的一些误解误读,在三文鱼采样中发现阳性,或者三文鱼的案板上采样发现核酸阳性,只是代表受到了污染,这个污染有可能是在新发地市场造成的污染,不能完全代表是从境外输入,或者鱼一开始就受到污染。在环境当中,除了三文鱼以外,其它的物品也都查到了阳性,特别是在同一个大厅里面的其它的表面物体上,存在核酸阳性,只说明在这里受到了污染,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
4、农贸海鲜市场为何成为疫情爆发地?疫情并非源发于北京
吴尊友:我们比较了北京新发地疫情和当初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出现的疫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北京现在的情况很类似于武汉早期的情况,这里有没有共同的规律?我们也在思考、分析和探索。在这一类的市场普遍比较潮湿,潮湿、阴冷的地方可能适合病毒生存。北京的疫情目前非常清楚,它不是源发于北京,而是从其他地方带到北京,这一点已经很明确了。
5、北京疫情被控制在最早期:病例来源确定,未出现家庭聚集性和医院聚集性
吴尊友:就目前北京市的疫情来看,应该说在早期就被及时发现了,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从来源看,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指向一个来源,那就是新发地市场,指向一个来源,说明没有造成广泛的传播。在过去五个多月,新冠病毒传播非常快,在北京只是一个源头,说明它还在早期。
另外从病例的特征来看,在武汉也好,全国的其它地方也好,疫情都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家庭聚集性,一个是医院聚集性。目前在北京的病例特征,还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也没有观察到病人由于就诊,在医院的门诊发生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播。这几个数据,都提示北京市在疫情发生的最早期,也是第一时间,就捕获到了疫情,而且精准地锁定在了新发地市场。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遏制住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所以说北京的疫情应该处于最早期。
6、新发地市场人流大且复杂,流调及疫情控制难度较大。北京市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
吴尊友:因为疫情传播非常快,到目前为止,已经感染的人,需要抓紧时间发现,避免进一步的传播扩散。由于新发地人员比较多,人流复杂,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止已经感染的人进一步扩散是目前非常艰巨的任务,好在北京市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于到过新发地的人,曾经有接触的人,都已经进行了搜寻、统计和管理,这些措施就可以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
7、新发地病毒与欧洲毒株相似,并不代表病毒来自欧洲
吴尊友:当北京突然发现疫情我们就在思考,为什么将近两个月没有出现病例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了疫情,只有几种可能,最大的可能是病毒从境外,就是北京以外的地区,带到了北京。从病毒的毒株来看,研究人员在病人的身体里面分离出病毒,又在新发地市场的物体的表面采样分离出病毒,在新发地污染的表面和病人身体的分离的病毒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将这个病毒的毒株和两个月以前北京流行的、中国流行的毒株,以及世界各地的毒株进行比较,发现它最有可能是来自欧洲流行的主要毒株。欧洲流行的主要毒株,并不一定代表是来自欧洲的国家,像美国、俄罗斯流行的也是主要以欧洲毒株为主,所以这些国家都有可能。
8、病毒如何进入北京?物品?人?
吴尊友: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进入到北京;还有一种可能是通过感染的人,特别是没有症状,或有轻微症状,自己没有意识到,两种可能都存在。我们正在收集更多的数据,试图来回答究竟是物品还是人。
9、各部门配合+新技术应用,克服流调困难
吴尊友:流调难度非常大,由于新发地市场是北京的一级分流市场,涉及人员很多,物流也很多,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对这些人员的统计分析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以及管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好在现在各个部门配合,又有一些新技术,包括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这些管理,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成为可能,最大限度的、最全面的能够把密切接触者能够确定、发现出来。
10、第一时间发现感染病例并确定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吴尊友:北京市11号首次报告这一次疫情的第1例病例,他是在6月6号发病,后来在6月13号报告的1例病例,他是在6月5号发病,所以比西城区这个病例还会早一天。更详细的调查,包括对一些可能没有出现症状的病例的发现,可能还会把日期往前推,无论是6月4号、5号、6号,现在我们迫切需要把感染的人第一时间发现出来,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确定好,以便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1、北京市万人核酸检测结果释放两个信号:扩散范围小、疫情处于早期
吴尊友:近几日的核算检测结果公布,对几万人的这个核酸筛查,只发现了50几例检测阳性,这里面又提供了两个信息:①感染的人扩散的范围是比较小的;②从检测的50多个阳性当中,病人都处在早期,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说明北京市的响应是及时的,是在疫情发生的早期。
12、没有必要对北京全市进行核酸筛查,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吴尊友:核酸检测是及时发现感染者,发现病人非常有效的手段。如何科学的开展核酸检测?在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获得防控的收益?我认为,没有必要在北京对全市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筛查。对于这次疫情的响应,我们应该做到应检必检,主要是感染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或者到过新发地市场的人员,以及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对这些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就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感染者。
13、准确界定疫区,由北京非疫区返乡,没有必要隔离
吴尊友:北京出现疫情以后,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反映,实际上北京的疫情还是非常局限的,只局限在个别的小区,并没有蔓延到整个北京市。我们提倡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也就是说要准确的界定出现的疫区,没有必要把整个北京风险都调到中风险。到北京来出差也好,旅行也好,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那么从北京回到各个地方的,只要没有去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也没有必要实施隔离。
14、北京市疫情仍处于局部,无需调整全北京市响应级别,个别区可进行调整
吴尊友:北京市目前的疫情还是局部的事件,范围还是非常有限的,对于整个北京市来说没有必要做响应级别的调整。目前,对于新发地这起源头的疫情控制的措施还是非常有利的,我们有信心疫情不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所以暂时没有必要对全北京市的响应级别进行调整,对于个别区进行调整是可以的。
15、无需对食品过度担心:辨别产地,注意食物卫生
吴尊友:首先,海产品也好,肉食品也好,现在还没有数据认定就是北京疫情的源头。第二,只要产品的产地没有发生疫情,那么这些物品都是安全的。比如海产品是产在广州或者青岛附近;猪肉、禽一类的都是周边地区养殖的,那么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产地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如果在生产环节当中造成污染,又是通过冷链运输,那么这种污染是有可能的。对于这种污染,加强检疫,特别是进关的检疫能够把一道关,减少风险。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应该说现在市场上供应的大部分食品,都是来自非疫区的,所以也没有必要特别担心。如果是吃一些来自海外产品的地方,可能要特别关注:一方面要注意它的产地,另外一方面在处理这些食品的时候要注意卫生,特别是生食熟食器皿不能交叉混用,尽可能不要吃生食。
16、北京疫情爆发从什么时候开始?
吴尊友:现在还不确切,应该说从目前发现的病例来看,暴露的时间,出现感染的时间,最早的应该在5月底前后。由于感染到发病有时间差,虽然诊断的时间最早的是6月11号,但发病的时间现在最早的报告到6月5号了,那么他们出现感染和暴露应该在5月底、6月初。
17、未来三天是北京面对疫情的关键期
吴尊友:未来三天,北京报告的病例数决定了这次疫情的走向。由于北京在11日出现疫情后,很快就响应了。对于那些已感染的病人,要发病的话,也就是在明、后两天;明、后两天的报告数不大增长,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就基本稳定在这样一个规模了。
18、面对北京疫情,担心和「庆幸」什么?
吴尊友:我的担心有两点:①有些病例不典型,出现症状了以后,自己没有感觉到,拖延了就诊的时间,而且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也不是很明显的有着肺炎的症状,使得部分病人不能在第一时间能够发现诊断出来;②比较北京发生的疫情的地点和武汉早期发生的地点,这是不是最后一个,会不会还出现第三个、第四个,类似的在市场爆发疫情的情况?
我感到庆幸的是北京在出现疫情以后,能够第一时间响应,以最快的速度锁定了新发地这样一个源头。后面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锁定的源头是正确的。接下来的一系列措施都证明了北京的响应是抢在了疫情刚刚发生的早期,避免了疫情进一步的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