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吸渐进 论道中欧」——第四届中欧呼吸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 呼吸界 2024-08-06


2024年8月2日,「循吸渐进 论道中欧」第四届中欧呼吸论坛在中国广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李时悦教授、陈荣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众多国内外呼吸疾病领域学术大咖莅临参会,大会全面聚焦慢阻肺病诊疗管理,深度探索小气道病变在慢阻肺病及哮喘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及最新进展,旨在为中国呼吸科医生提供最前沿的诊疗理念、为中国慢阻肺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会场照片


会议伊始,李时悦教授、陈荣昌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并隆重介绍本次会议的参会嘉宾。


李时悦教授表示:呼吸疾病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积极致力于搭建呼吸疾病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学术的广袤天地。希望本届中欧呼吸论坛也能为大家分享呼吸疾病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促进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术交流。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李时悦教授致开幕辞


陈荣昌教授致辞:中欧呼吸论坛邀请欧洲著名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已形成品牌效应,可喜可贺。希望大家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与在呼吸系统疾病和吸入疗法方面造诣高深的Usmani(Omar S. Usmani)教授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优化吸入疗法在中国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



陈荣昌教授致开幕辞


会议由蔡绍曦教授、于化鹏教授、郭禹标教授担任主持。



主持人:蔡绍曦教授(左
)、于化鹏教授(中)、郭禹标教授(右)


首先,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Omar Usmani教授,也是全球顶级吸入装置专家、英国吸入装置应用指南制定者,深耕呼吸系统疾病小气道病变研究多年,发表了小气道病变权威研究20余篇,他分享了《One airway, One disease-Treating the whole lung: Small Airways in COPD》。Usmani教授强调慢阻肺病及哮喘的治疗目标应兼顾大小气道,吸入药物的气道穿透指数(PI)是衡量药物在气道内沉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药物能否有效地到达肺部并发挥治疗作用。‌颗粒越小PI值越高,远端气道穿透力越强,外周沉积越高,对小气道疾病治疗效果越好。Usmani教授还指出,装置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患者吸气流速是否可以达到装置的最佳吸气流速都会影响吸入药物治疗效果,超细缓雾pMDI装置对患者吸气流速要求低,操作简易,患者依从性更佳。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傅应云教授针对小气道疾病在慢阻肺病患者中的意义以及检测评估方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发表了个人观点。傅教授指出,之前临床上往往只注意大气道的处理而忽略小气道的治疗,近年来兼顾小气道疾病治疗的吸入药物对慢阻肺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临床上通常采用CT、肺功能检查、振荡法、气道导痰检测小气道形态、功能和炎症。吸入装置、药物颗粒的大小、肺沉积和患者的操作对慢阻肺病的管理至关重要。


Omar S. Usmani教授; 傅应云教授(左)、蔡绍曦教授(右)


第二场讲座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劲平教授,演讲的主题为《立足循证,探索慢阻肺病治疗策略优化之路》,郑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慢阻肺病不容忽视的疾病负担以及临床治疗中存在的痛点,指出了立足当下我国的慢阻肺病治疗亟需优化。如今,慢阻肺病全球创议(GOLD)2024等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将三联吸入方案提升到优选用药地位,放眼未来,预计慢阻肺病的治疗策略还将不断优化。实践出真知,大量循证证据证实,固定三联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可显著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


之后的讨论环节,孟莹教授指出,应让慢阻肺病患者活得久、活得好。活得好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好、减少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活得久即减少急性加重风险,避免频繁急性加重。赵子文教授认为,对于临床上接受ICS+LABA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升级使用单一吸入装置的三联药物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郑劲平教授; 赵子文教授(左)、于化鹏教授(中)、孟莹教授(右)


最后一场讲座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升明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强效源自超细,三联至优选择—超细颗粒三联制剂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刘教授指出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主要特征为多症状(如咳痰喘)、活动耐量差、既往有急性加重病史、肺功能异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等其他慢性疾病,而小气道病变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特征息息相关。近年来,慢阻肺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小气道的功能改善,因此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应选择大小气道共治的吸入药物。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是MMAD为1.1μm的超细颗粒,远端气道穿透能力强,PI值更高,能有效抵达大小气道,表现出更多外周沉积,可以有效改善大小气道功能;其搭载超细缓雾专利技术,具有“细缓易至”独特优势。可见,目前唯一的超细颗粒闭合三联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可实现大小气道共治,给慢阻肺病治疗带来新选择。



刘升明教授


Usmani教授精彩答疑专栏


Q1:慢阻肺病理论上都有小气道病变,但Crisafulli E的研究中GOLD A-GLOD D 四组人群中小气道病变的患病率从49%-96%不等?为什么? 

Usmani教授:目前小气道疾病的评估主要看三个方面,即病理生理学、炎症和肺部破坏的问题。Crisafulli E的研究中的数据体现的小气道炎症是从生理学方面评估的,若综合病理生理学、炎症和肺部破坏情况三个方面,可以肯定80%-90%的轻度慢阻肺病(即GOLD A)患者也存在小气道病变。


Q2. 结合GINA 2024,如何定义TRIBUNE研究中患者使用倍氯福格吸入气雾剂治疗后,患者FEV1上升了200ml,到底是哮喘还是慢阻肺病的治疗结果?

Usmani教授:首先,需要看看研究纳入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有多高,判断患者是哮喘气流受限不可逆还是慢阻肺病但嗜酸性粒细胞高,如果研究未排除既往有哮喘、基因有哮喘的那一部分患者,FEV1上升了200ml是可以解释的。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第四届中欧呼吸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诸位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就小气道在慢阻肺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检测技术的进步、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超细颗粒闭合三联药物的临床应用优势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见证慢阻肺病优化治疗的新途径,共谋发展的新未来。


本文完

责编:Jerry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