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Understanding cachexia and its impact on lung cancer and beyond的综述文章。综合肺癌及其他癌症的研究,该文总结了肿瘤恶病质领域的关键进展,旨在为恶病质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和预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肿瘤恶病质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涉及多器官的复杂综合征(图1),其主要特征是骨骼肌萎缩和脂肪组织损耗导致的体重减轻。约50%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恶病质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目前,恶病质领域缺乏一个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框架,这使得相关研究尤为紧迫和重要。该综述内容涵盖恶病质诊断和分期的临床准则、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潜在的临床治疗应用策略,旨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复杂挑战。
图1. 肿瘤恶病质中多器官相互作用示意图
恶病质的分期
肿瘤恶病质是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建立明确的诊断和分期标准有助于在临床管理中为患者制定有效且生理上可承受的治疗策略。根据2011年Fearon等人提出的国际共识,恶病质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恶病质、恶病质和难治性恶病质。然而,这一共识缺乏明确的检测指标,难以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分期系统(表1),但这些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现有诊断工具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确定更简便有效的诊断标准,从而提高肿瘤恶病质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
表1 肿瘤恶病质分期系统概述
恶病质与肺癌
一项涉及 10128 名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BMI 及体重减轻与患者生存显著相关。肌肉萎缩是肺癌患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使在体重正常或较高的患者中也是如此。另一项涉及 13 个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约一半肺癌患者会经历骨骼肌损耗,且骨骼肌损耗与总生存率降低相关。此外,恶病质已被证明与肺癌患者的治疗毒性和不良预后有关。研究表明,患者的肌肉量与血液学毒性风险显著相关。此外,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皮下脂肪的损耗程度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恶病质的分子机制
肿瘤恶病质的进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营养摄入不足、代谢失衡以及由一系列介质因子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系统性紊乱。这些介质因子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肿瘤来源的生物因子(如GDF15、Myostatin、activin A、TGF-b、PTHrP)以及宿主来源的激素(如胰岛素、IGF-1、ghrelin、leptin)等。上述因子通过激活特定信号通路加剧肌肉、脂肪的损耗和代谢功能异常(图2)。因此,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对于制定针对肿瘤恶病质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图2. 肿瘤恶病质中肌肉萎缩相关信号通路
恶病质的治疗
肿瘤恶病质不仅影响了多种治疗干预的有效性,还可能因癌症治疗而加剧。目前尚无标准的恶病质治疗指南。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恶病质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综合征,不能简单依赖单一药物治疗。因此,综合抗恶病质治疗、抗癌治疗、营养支持、体育锻炼和心理干预的多模式干预被视为未来的临床治疗策略。其中,开发有效的恶病质治疗药物是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抗炎治疗策略和利用食欲刺激剂(如阿纳莫瑞林)以增加能量摄入。此外,大麻素、醋酸甲地孕酮、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细胞因子疗法等也显示出治疗潜力(表2)。
表2 肿瘤恶病质代表性药物治疗策略及相关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肿瘤恶病质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复杂疾病。对当前肿瘤恶病质研究的全面总结有助于深入理解这种综合征,推动有效治疗策略的开发,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未来,随着对恶病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恶病质的发病机制,以期对患者的整体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How to cite: Yue M, Qin Z, Hu L, Ji H. Understanding cachexia and its impact on lung cancer and beyond. Chin Med J 2024;137:95–105. doi: 10.1016/j.pccm.2024.02.003.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季红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肺癌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在肺癌驱动基因的鉴定、肺腺鳞癌转分化以及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等方面做出了国际前沿的工作。在 Nature、Cell、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Cancer 、J Clin Oncol等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被引20000余次,H index 71。获得奖励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200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8);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2011);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12);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类 (2014);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4);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任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及PLOS Genetics 副主编,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中华肿瘤杂志》、Thoracic Cancer、《中国肺癌杂志》等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及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作者:岳美廷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
供稿:季红斌;编辑:魏佩芳;审核:郝秀原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英文版」
原链接戳:季红斌教授综述 | 肺癌恶病质的多维度探索:诊断分期、分子机制与治疗策略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