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教授:突破慢阻肺病管理困境,共创呼吸健康未来
来源: 呼吸界 07-16


导语:从诊断到治疗,如何改善慢阻肺病管理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是全球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1],2017年成为我国第3大疾病死亡原因和第3大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原因[2],目前已被列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重点防治疾病。目前全球慢阻肺病管理正面临巨大挑战。


慢阻肺病管理现状如何?怎样改善慢阻肺病诊疗与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且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详解。


困难重重,我国慢阻肺病现状仍堪忧



张静教授:我国慢阻肺病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正面临“三高三低”困境,即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


“低诊断率”是慢阻肺病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在我国,70%-89.6%的慢阻肺病患者存在诊断不足[5]。严重的诊断不足导致未确诊患者症状负担更重、生活质量更差、急性加重风险更高、医疗成本和死亡风险增加[3]。因此,提高慢阻肺病诊断率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吸入治疗是慢阻肺病药物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40岁慢阻肺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有11.7%,且吸入药物治疗率(3.4%)低于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率(10.4%)[4]。慢阻肺病规范治疗不足的困境,提示临床应加强吸入治疗的普及,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破局机会,加强慢阻肺病早期诊断



张静教授:不论是慢阻肺病的“生物学早期”还是“临床早期”,患者已出现症状、功能或结构的异常,慢阻肺病诊断要趁早。


临床中可关注小气道疾病(SAD)和PRISm。SAD是慢阻肺病的关键特征,也是导致气流阻塞的主要原因,常发生于慢阻肺病早期。随疾病进展,SAD不断加重,最终可促进慢阻肺病关键病理改变的发生[5]。PRISm是一种较为常见但易被忽略肺功能损伤状态。据统计,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中PRISm发生率为5.5%[6],且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较为广泛,12.2%-32.6%的PRISm人群最终可进展为慢阻肺病[7]


使用肺功能检查可识别PRISm人群;而对于SAD,除支气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B-OCT)外,脉冲振荡(IOS)检查的共振频率(fres)和5Hz与20Hz下的阻力差值(R5-R20)也是反映重度吸烟者和早期慢阻肺病患者SAD的敏感、可靠参数[8]


改善获益,规范治疗与管理极为关键



张静教授:规范治疗和长期规范管理有助于改善慢阻肺病患者的疾病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减轻疾病负担。


慢阻肺病稳定期的规范治疗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戒烟、疫苗接种、呼吸康复等,而稳定期药物治疗是慢阻肺病患者长期管理中的“基石”,其中吸入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2]。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起,GOLD便不再推荐ICS+LABA作为慢阻肺病患者的初始治疗,而新增推荐ICS+LABA+LAMA三联治疗作为合并哮喘/血EOS≥300个/μL慢阻肺病E组患者的初始药物治疗首选[9]

 

注:ICS:吸入糖皮质激素;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图1 慢阻肺病稳定期患者初始治疗药物推荐


从临床研究证据来看,相较于双联治疗,三联治疗在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10-12];且及时启动三联治疗可为患者带来医疗成本的降低[13];GOLD2024指出,在慢阻肺病药物治疗中,固定三联治疗与双支气管舒张剂相比,降低前述患者的死亡风险[1]。这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三联治疗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包括健康教育、营养评估、呼吸康复等在内的慢阻肺病的长期规范管理,可为患者提供多维度的照护与干预,带来更为理想的远期获益[2]


小结


慢阻肺病管理不足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难题,可从关注疾病早期特征,提高诊断率、促进规范治疗与管理等方面着手,改善这一现状。


为进一步改善慢阻肺病管理现状,阿斯利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7月28日在西安举办“2024呼吸健康与吸入治疗学术交流大会”,并设置慢阻肺病分论坛,也欢迎广大医生同仁们线上、线下参会,与国内外呼吸领域专家将齐聚一堂,共商慢阻肺病管理发展大计,为守护患者健康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张静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慢性气道疾病亚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慢阻肺学组组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感染项目工作组成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兼秘书长、慢阻肺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分会委员;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暨感染学会(GCACMID)青年委员;主攻方向:慢阻肺和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GOLD2024.https://goldcopd.org/2024-gold-report/截至2024-7-10

[2] 中华医学会,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23(00):600-624

[3] Aaron SD,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4;209(8):928-937.

[4] 张阳,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05):678-684.

[5] Higham A, et al. Respir Res. 2019;20(1):49. Published 2019 Mar 4.

[6] Lei J,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5:101021. 

[7] 赵宁宁,周玉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10):1046-1050.

[8] Su ZQ, et al.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8;13:3031-3044. Published 2018 Oct 1.

[9] Buhl, R., et al. (2023). Advances in therapy, 40(7), 3263–3278.

[10] ATS 2024. B52-P622.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1007/presentation/10717 截至2024-7-10

[11] ATS 2024. B80-2-P681.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1007/presentation/8603 截至2024-7-10

[12] ATS 2024. A48-P144.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1007/presentation/10708 截至2024-7-10

[13] ATS 2024. B32-P602. 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1007/presentation/8979 截至2024-7-1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39419 过期日期:2026-7-15


本文完

责编:Jerry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