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结核流行,张文宏魏晓林教授《柳叶刀-感染病》呼吁关注亚临床结核病隐藏威胁
来源: 华山感染 03-25


近日,在世界结核病日来临之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和加拿大医学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Dalla Lana全球卫生政策终身正教授魏晓林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亚临床结核病的隐形威胁的述评,呼吁重视结核病的隐匿性传播,加快对结核病的控制,及早达到世卫组织提出的消除结核流行的目标。



根据对非洲和亚洲 12个国家代表性调查的个人参与者的最新数据发现,在没有持续咳嗽的肺结核患者中,有29%的人涂片呈阳性;在没有任何咳嗽的肺结核患者中,23%的人涂片呈阳性。这说明结核病具有很大的隐匿性,一些临床表现不显著的亚临床肺结核成为社会上的重要的结核病传染源。一项基于基因组流行病学分析的研究表明,结核病的传播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前,亚临床阶段可能占传播的35%,甚至更多。不明显的间断咳嗽、发烧、体重减轻、盗汗或胸痛等症状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均有可能提示是结核病。由于亚临床肺结核没有症状或症状较少,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较长,可能成为“沉默”的传播源。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结核病是世界第二大单一传染病致死病因,全球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仅次于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造成的死亡人数几乎是艾滋病的两倍。2022年,全球估算结核发病人数为1060万,与2021年相当。中国仍然是结核病例第三多的国家,2022年新发患者数为74.8万,占全球结核病感染总数的7.1%。中国的耐多药结核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仅为51%,低于全球治疗成功率的63%。尽管结核病可以预防也可治愈,但它仍然是当今全球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


针对结核病控制的巨大挑战,2024年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在北京共同举办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就终止结核病建言献策。研讨会探讨了中国抗击结核病的关键挑战和机遇,强调加强合作、善用创新和提高可及性的重要作用,重申将承诺转化为可行解决方案的紧迫性。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出席研讨会,从临床角度阐明了结核病防治亟需的创新方案。


张文宏教授强调了缩短结核病临床治疗周期的重要性,“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多项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研究,将此前耐药结核2年的治疗周期缩短到6-9个月,将普通型结核病的治疗周期缩短到4个月,通过药物代谢学与动力学研究,提供可及性更高、更符合中国人药物代谢特点的本土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以现代化的先进结核病消除综合模式,加快结核病消除速度。”张文宏强调,“技术上终止结核病是可能的,但我们也要直面不同层面的困难,亟需多方协同合作。”


张文宏教授还提到,潜伏结核病和亚临床结核病的主动发现和及时干预是降低活动性结核病发病风险、阻止结核病进一步传播的关键措施。


小结


总之,消除结核病流行的任务重,时间急迫,而亚临床结核病等隐匿性结核病的存在也提示当前全球仍然处于较高的结核病流行趋势,对于世卫组织到2035年消除结核病的目标构成了迫在眉睫的挑战。因此,亚临床结核病需要在微生物学、公共卫生和临床护理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诊断、治疗和管理政策。


本文来源自订阅号“华山感染”,原链接:终止结核流行,张文宏魏晓林教授《柳叶刀-感染病》呼吁关注亚临床结核病隐藏威胁


本文完

责编:Jerry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