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最新发文:周脉耕、陈仁杰、李燕明团队在环境温度因素对肺炎死亡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 呼吸界 2023-11-22


肺炎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确定肺炎发生或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预防肺炎至关重要。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将非最适环境温度(即低温和高温)确定为过早死亡的新危险因素,不适环境温度可能会增加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以往这个内容的研究主要采用群体水平时间序列设计,难以考虑到个体层面的混杂因素,同时缺乏对不同病因肺炎影响的研究。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与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李燕明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Q1区,IF 11.1)发表题为“Differentiating the impa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pneumonia mortality of various infectious causes: a nationwide, individual-level, case-crossover study”(中文译名:环境温度对不同病因肺炎死亡的影响:一项全国性、个体水平的病例交叉研究)的研究论文,运用聚焦气象数据的环境流行病学、数理统计等多学科方法,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首次深入分析了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对不同病因肺炎死亡的影响,测算了可归因于环境温度的不同病因肺炎死亡的疾病负担,为肺炎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证据和技术支持。


该项全国性病例交叉研究依托中国疾控中心的死亡登记库,覆盖了我国大陆所有2844个区县、纳入23万例特定病因肺炎死亡案例。研究表明,非适宜的环境温度(以低温尤甚)可增加不同感染原因肺炎死亡风险,并带来相当大的疾病负担。极低温引起流感相关肺炎死亡的相对风险更高,揭示了流感相关肺炎对环境低温的易感性。分层分析表明,这些效应在老年人(≥75岁)、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及北方地区居住人群中更为明显。


本研究采用病例交叉设计,基于具体时间和地点评估了不适温度对不同感染原因肺炎死亡的风险和疾病负担,弥补了过去偏重人群层面而造成个体层面研究的不足;首次区分了环境温度对不同病因肺炎死亡的影响,并估算相应的可归因疾病负担;避免使用过去的单一或几个气象站的温度数据,提高了空间尺度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项研究为非适宜的环境温度可能增加各种病因的肺炎死亡风险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最佳环境温度可能占肺炎死亡原因的相当大比例,并强调了流感相关肺炎对环境低温的易感性。研究结果为不同病因肺炎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有助于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易感人群防范。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