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建娅教授:对于ALK+这类驱动基因阳性肺癌患者应尽早给药……口服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对患者整体症状改善「立竿见影」(视频)
来源: 呼吸界 2023-10-20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倡导全球各界人士共同关注肺癌,提高防癌、抗癌意识。2023年的主题是【推进希望,鼓励行动(Advancing Hope and Inspring Action)】。如今,肺癌虽然仍是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80万,但在创新治疗药物的帮助下,肺癌患者也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


其中,一部分肺癌少见突变患者(如ALK+)已经可以在创新靶向药物的帮助下,获得长期的生存获益,甚至将晚期肺癌逐渐“慢病化”。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我们又应该如何采取行动,进一步推动肺癌的精准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改善呢?日前,《呼吸界》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分享肺癌少见突变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畅谈对于肺癌精准治疗的体会和认识。


ALK+等「罕见位点」的少见突变肺癌病例如今临床并不少见,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TKI治疗很有必要……技术的发展令人期待


周建娅教授首先列举了临床上遇到的几例ALK阳性的少见突变肺癌病例,她表示,虽然这类患者我们叫「罕见位点」,但实际上现在临床上能明确看到如ALK、ROS-1这样融合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并不少见。这样的病例完全具有长生存的希望,只要积极进行正确的TKI治疗,治疗与否、治疗及时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可谓完全不同。对这类患者,医生的目标一是实现慢病管理,二是确保患者有质量地生活和生存。



采访中,周建娅教授特别指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积极采取基因检测,是接受精准靶向治疗的前提。如今,呼吸专科已经可以常规性地开展多样本的取材,考虑到肺癌存在时间、空间上较高的异质性,临床应尽量地取材做检测,如果有明确突变位点,不仅初始治疗方案有望取得很好的疗效,序贯的多线治疗方案也能获得很不错的结果。


对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多种的气管镜下介入技术,周建娅教授表示,这些技术尤其对一些以往用传统普通气管镜难以取活检的部位,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比如无痛气管镜技术、超声气管镜技术、磁导航气管镜技术,以及不久的将来会应用于临床的机器人气管镜技术,都是临床医生特别期待的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对癌症患者进行精准的组织活检以及腔内治疗。


小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的化疗方案有区别,患者能口服就及早应用……多线治疗方案最终目的是尽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专访中,周建娅教授表示,在少见突变肺癌的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中,包括第二代ALK-TKI在内,以靶向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主流大背景下,有许多已经进入医保的药物可供选择,并且也能够惠及到患者。临床上需要把握的原则是“有靶打靶”,对于有突变的患者,鼓励优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二代ALK-TKI阿来替尼在临床研究ALESIA中一线治疗晚期ALK+ NSCLC亚洲患者可以带来明确的长期生存获益,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到41.6个月,5年生存率达到66.4%。而在靶向药物效果不好或者是局部有进展时,可以选择局部治疗如放疗,同时也可以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多种方法。如果患者是全身性复发,靶向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化疗联合抗血管治疗也可以作为选择方案。多线的治疗方案最终目的都是尽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在多种治疗方案的帮助下,患者长期生存的希望已经不再遥远。


同时她也指出,面对药物引起的相关各脏器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可能对肺脏造成的一些副作用(如间质性改变)的病灶鉴别方面和管理方面,目前临床医生也已经具有信心进行管理。



当靶向药物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临床医生又该如何处理?周建娅教授表示,临床一直都在探索针对耐药出现后的后续治疗,目前我们临床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取组织再做进一步的分析,比如耐药的位点,耐药的原因。当组织活检不太可及的情况下,外周血也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信息。尽管外周血的敏感性目前还没有特别高,可一旦它阳性,它的特异性是非常高的。


在世界肺癌关注月之际,周建娅教授鼓励患者胸怀希望,积极接受治疗,相信在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有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同时,周建娅教授也表示,除了积极治疗外,也应推动预防肺癌的相关措施,例如开展早期肺癌CT筛查等,及早采取行动,及早进行干预,获得更好的预后。


专家介绍


周建娅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浙江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学组委员,医学伦理分会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肿瘤标记物专委会常委;国家药监总局新药核查专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0余篇,主参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采访撰稿:冬雪凝;视频拍摄:刘迪;视频制作:张馨月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