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哮喘在我国患病基数大,患病率逐年攀升,但疾病控制情况不佳。近日,在福州举办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2019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上,哮喘领域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了我国目前哮喘领域诊疗的痛点、难点,以及规范化疾病治疗与管理的重要性。
哮喘控制地区差异明显,现状堪忧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所以控制是关键。而哮喘控制水平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经济条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息息相关。尽管和十年前相比,目前我国哮喘控制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地区差异非常明显。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流调显示哮喘在我国患病基数极大,且呈明显增长趋势。哮喘控制率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如果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是能够达到控制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补充说:「受到医疗环境、健康教育、以及新药可及性等影响,现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哮喘临床控制率相对较高。但是西部包括农村边远地区,哮喘控制情况就比较差。」
根据GINA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为28.5% ,而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的哮喘控制率更低。大城市医生诊疗相对规范,患者依从性也较高。但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受限,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提高整体哮喘控制水平。
改善哮喘控制从提升患者依从性开始
谈到哮喘控制中的难点时,几位专家都强调,患者依从性对疾病控制结果影响很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赖国祥教授讲到:「国外的调查和实际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目前大部分哮喘患者都不能达到完全控制。除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足、用药依从性不佳等原因,还有一个核心问题与人的心理有关。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人都有惰性,在不发作时认为不用药也可以,因而很少人能持之以恒规范治疗,这就是心理方面的因素。」
在用药依从性方面,几位专家还提到了近期上市的一款新药万瑞舒(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这款药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一天一次的新型ICS/LABA药物,相比现有一天两次的ICS/LABA药物,可以帮助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提供更好的哮喘控制。
林江涛教授解释道:「这款新药操作简便,能够提升患者使用的正确率。哮喘病人因为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很重要。另一方面对患者来说, 用药次数越多,漏用的机会越多,因此一天一次给药能够方便患者坚持用药。」
「这个药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有效,第二个易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应可净教授进一步补充道:「患者使用吸入疗法时,有效吸入非常重要。药物需要一定的气流才能分布到支气管,如果气流不够,到咽喉部,而不是沉积在支气管或肺部,就不能起效。万瑞舒的易纳器对患者来说易于掌握,便于使用,患者只要基本的呼吸动作就可以让这个药有效沉积在支气管或肺部,从而保障用药疗效。」
应教授还举了一个患者案例来阐述如何在日常诊疗中加强患者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依从性。她说曾经有一个50多岁的女性哮喘患者想让她直接开口服的药,因为觉得吸入用药太麻烦。应教授反问患者,为什么从义乌到杭州她要坐高铁来而不是走路?患者说,因为高铁更快!同理,吸入性用药能使药物直接达到肺部,效果更快。用这个类比,应教授成功告诉患者吸入性用药的优势,也说服患者听从医嘱,坚持规范用药。
理想哮喘控制,离不开规范治疗和日常管理
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理想的哮喘控制临床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日间症状和夜间症状(不影响睡眠);二是日常活动不受限,包括适度运动等;三是不需要使用缓解症状药物;四是没有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现象;五是肺功能必须达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几位专家在采访中谈到,很多患者对哮喘控制有认知误区且不重视疾病的日常管理,认为只要不喘就是控制了,但其实支气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仍然在进行,步步累积,未来依旧会出现肺功能损伤,增强急性加重的风险。
一项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的患者住院费用为人均9045元,入住ICU的患者中ICU的人均住院费用为9872元。而如果哮喘控制的好,门诊配药的费用相比于住院和ICU的花费要低,而且是可控的,患者也可以因此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
哮喘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为了打好这场战役,医患双方必须相互信任,并肩作战。在此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化培训外,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哮喘疾病的认知,加强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