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医院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荟萃分析:急性肺栓塞后1年随访,右心室功能不全患病率高达34%
来源: 呼吸界 2023-08-14


研究要点解读

1、本研究通过纳入33项研究的3920例患者,对急性肺栓塞(PE)后不同随访时间点(发病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右心室参数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是该研究方向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荟萃分析。

2、结果显示在长期随访中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患病率很高,超过三分之一的PE患者在发病后1年存在RVD。其他右心相关指标(TAPSE、PASP和RV/LV比值)在随访期基本正常。

3、亚组分析显示,在接受充分抗凝治疗的患者中,长期RVD的患病率较低。接受溶栓治疗(全身溶栓或导管介入溶栓组)患者的长期RVD患病率在数值上低于单独抗凝组,但RR值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对远期RVD可能存在影响。

4、本研究结果异质性较大,可能与不同研究对于RVD的定义、研究纳入人群的危险分层、治疗方案等差异均有关系,但该结果对提示临床重视PE后远期右心功能转归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5、下一步对远期RVD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与CTPEH等PE后综合征关系以及治疗方案探索方面亟待开展研究。


8月11日,中日友好医院翟振国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最新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Prevalence of long-term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该研究纳入33项研究的3920例患者,发现在长期随访中持续性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患病率较高,全面描述了急性PE患者1年内的右心功能、生活状态转归情况,并对重要指标进行了亚组分析,提出在临床实践中应对RVD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治疗策略可能影响长期RVD的患病率,应识别能够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更多的患者,改善其预后。


DOI: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3.102153


图片摘要:急性PE后3个月、6个月、1年以上RVD合并患病率分别为34%、26%和34%


背景


急性右心室功能不全(RVD)是一种由肺动脉急性血栓栓塞导致右心室充盈受损和/或右心室血流输出量减少的综合征,急性RVD是肺栓塞(PE)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尚无研究描述PE发病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长期、全面的右心室形态学、压力和功能参数。因此,本荟萃分析通过纳入近25年间的相关研究,旨在揭示长期RVD(随访至一年及以上)的患病率和描述右心室其他参数特征,并探索与长期RVD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PE患者的长期管理和改善预后提供线索。


方法


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按照Cochrane协作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ISMA)指南进行(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33332) 。通过对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发表的论文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进而按照设定的纳排标准选择纳入的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或Jadad量表评估偏倚风险。主要终点包括每项研究不同随访时间点的RVD患病率和右心室的功能参数(采用超声心动或CTPA评价)。由于RVD缺乏统一的定义,因此将RVD患病率区分为报告的RVD(reported RVD)和人为确定的RVD(determinate RVD),功能参数包括三尖瓣环平面收缩偏移(TAPSE)、右心室与左心室直径(RV/LV)比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次要终点包括不同时间点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和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汇总不同随访时间点(基线、3个月、6个月、≥1年)的RVD患病率、参数值(TAPSE、PASP和RV/LV比值)和功能受限程度以及干预方式与RVD患病的合并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采用I2 统计量(范围0-100%)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 在长期随访中,根据PE风险分层进行Meta回归分析,并进行了多组亚组分析以探索高度异质性的来源。 使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


结果


最终纳入33篇(3920例患者)评估长期右心室功能的文献,包括29项队列研究(25项前瞻性队列和4项回顾性队列)和4项随机对照试验。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急性PE 各时间点(基线和随访3个月、6个月、≥1年)RVD的合并患病率分别为69%、34%、26%和34%


分析发现,基线时RVD的合并患病率为0.69(95%CI 0.59-0.78),3个月随访时为0.34 (95%CI 0.21-0.48),约6个月时患病率约为0.26(95%CI 0.17-0.36),而随访1年以上发现,合并RVD患病率为0.34(95%CI 0.19-0.48)。然而在随访期间,右心功能指标的其他参数,包括TASPE值、RV/LV比值和PASP的合并结果均近似正常。


亚组分析结果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原始研究中明确报告进行了充分抗凝治疗的患者,急性PE发生后3个月、6个月和1年以上的RVD患病率分别为0.47(95%CI 0.34-0.59)、0.18(95%CI 0.09-0.27)和0.33 (95%CI 0.11-0.55);而接受全身溶栓或导管溶栓的患者的RVD患病率(1年分别为0.17和0.07)低于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1年为0.24),但溶栓治疗与抗凝治疗之间风险比(RR)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PE后长期RVD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我们在分析中发现 长期随访过程中相当高的RVD患病率,即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对象在急性PE后1年存在RVD。但目前,远期右心室长期失代偿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本研究创新性地总结了特定参数在远期随访中的变化情况,从更全面的角度描述了右心室的状态:TASPE、RV/LV比和PASP分别代表了右心室的收缩能力、形态变化和压力负荷。结果表明,急性期右心室失代偿明显,然而在长期随访的各时间点,上述参数均处于正常范围。有研究显示上述参数在预测急性PE不良预后方面比单纯依靠RVD更准确,但目前上述参数的动态变化、潜在机制及其与长期预后关系的讨论较少,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多项研究提示右心室长期状态与远期功能和生活状态之间存在关联,但两者的关系尚未被完全阐明。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持续性RVD、肺栓塞后综合征以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积极治疗可能影响急性PE的预后。本研究通过亚组分析发现接受充分抗凝治疗的患者长期RVD的患病率较总体较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危及以上)RVD的发生率亦低于接受单纯抗凝治疗者。因此,识别能够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更多的患者,特别是在长期功能恢复方面,在未来临床实践中很重要。而PE发病时较高的危险分层和不充分的抗凝治疗可能是长期RVD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识别长期RVD风险较高的患者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在本研究发现急性PE后RVD的患病率远高于CTPEH,但在近期关注急性PE长期随访的研究中,CTEPH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终点。我们建议对RVD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采用更特异的方法,如心脏核磁共振,进一步研究适应不良的机制,更准确地评估长期RVD。


本研究中结果异质性较高,来源可能是每个研究队列中RVD标准和危险分层策略不同,过去几十年中应用的指南不同,以及各研究之间样本量差异很大。同时,目前国内外对于RVD尚缺乏统一的定义。此外,在本荟萃分析中,由于数据源于不同的研究,因此描述右心室状况随时间动态变化难以实现,本研究只展示了不同时间点RVD的合并患病率和其他参数的情况。同时,为了提供更适用于临床实践的参考信息,在纳入文献阶段排除了没有在特定时间点进行随访的研究。研究的发表偏倚相对较高,考虑到各国医疗服务的差异会影响RVD的患病率,RVD率较高的研究更有可能发表。尽管存在以上局限性,本研究仍揭示了急性PE远期RVD的高患病率,提醒临床实践中关注PE患者远期心功能状态和评价,并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3)00330-9/fulltext



研究团队:王丁一、范国辉助理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张晓萌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支持。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