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熊维宁团队关于「一位围月经期哮喘患者通过口服强的松干预性治疗的效果评估」的病例报道,于2018年12月发表于 Journal of Asthma。熊维宁教授和熊盛道教授为该文并列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磊和博士研究生邓燕晗为该文并列第一作者。
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病率约为0.5%~5%,男女患病比例并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哮喘发病与「过敏」高度有关,但在女性哮喘发病中是否与月经有关暂不十分清楚。我们现将发现的一例围月经性哮喘病例及其相应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患者沈某,女,27岁、护士。2013年10月3日因「发作性咳嗽、气喘6年,加重3年」于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
现病史
6年前(2007年)的一个夜里,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气喘,伴咳嗽、咽痒及异物感,咳出少许白色痰,无发热、咯血,自服祛痰药症状无改善后赴当地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考虑「支气管哮喘」可能,给予「头孢地尼、安茶碱、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症状有所缓解。随后患者症状常有间断发作,咳嗽为主,自行口服「头孢地尼」可缓解。
2013年患者再次突发咳嗽,气喘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
2013年10月3日行肺功能检查示重度阻塞性肺功能通气功能障碍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门诊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患者长期规律使用「沙美特罗/氟地卡松吸入剂」吸入,「多索茶碱片」「孟鲁斯特」「桉柠哌」等口服治疗并制定每1~2月随诊管理。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外伤手术史、输血史。
个人史
无吸烟史,无饮酒史等。
月经史
月经周期规律,经期7天,周期30天,经量正常,有痛经。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9℃,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8/68mmHg。查体合作,神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无皮疹,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随诊情况
在随诊的四年内,患者症状仍有间断急性发作,发作期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监测显示持续高水平(图1)。
2014年7月随诊时FeNO测定高达156.1ppb,我们发现患者当时正处在月经期第二天,在随后几个月的继续观察中发现患者每次哮喘发作时间均从月经前2~3天开始,持续一周左右。
为进一步治疗,我们于2015年2月起尝试给予患者口服强的松干预治疗:患者在保持哮喘常规用药的同时,每次月经前一周开始口服「强的松 30mg qd × 7d」。
2015年11月26日基因检测:对患者进行包含211个哮喘相关基因的panel 进行高通量靶向测序,得到如下5个哮喘有关的风险位点:IL13 c.431A>G,ADRB2 c.46G>A,ADRB2 c.79G>C,PLA2G7 c.1136T>C,NPSR1 c.320A>T。
经过一年多干预治疗,我们发现患者无症状期长达18个月,FeNO测定值也显著降低,最低达41ppb;2017年2月,患者自行将强的松量减至15mg后症状加重,FeNO测定值升高至182ppb,2017年3月我们将患者强的松量逐渐上调至20mg,FeNO测定值在4月27日降至107ppb。
【表1】肺功能检查结果
【图1】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处置情况
(注:Docofylline:安赛玛;Eucalyptol:切诺;MSTs:白三平;Seretide:舒利迭;Prednisone:强的松;BM:月经前;M 1st:月经第1天;M 2nd:月经第二天;M 3rd:月经第三天;M 4th:月经第四天。)
讨论
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就诊的患者中,30%~40%女性患者有月经期或月经前期哮喘症状加重或肺功能下降,而经期后逐渐缓解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围月经性哮喘(PMA)」。
PMA分为经前期哮喘和月经期哮喘,经前期哮喘指于黄体期哮喘症状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自行缓解,月经期哮喘指月经来潮第一天时哮喘症状加重。
目前,绝大多数围月经性哮喘患者都会采用与其他普通哮喘患者一样的治疗,即长期常规吸入皮质类固醇和β2激动剂,联合应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祛痰剂等等,在大部分关于PMA(但不是全部)研究中,吸入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孕酮、口服避孕药(OCP)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均有良好的哮喘控制效果。然而并非全部PMA患者对这些传统的哮喘疗法有显著的有效反应,比如本病例患者。
通过对本例患者的随诊管理,我们发现患者在月经前一周口服强的松干预(30 mg qd×7 d)与传统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减轻围月经性哮喘的发作。但我们由于病例数目的匮乏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到强的松对患者性激素分泌及气道炎症的调节),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确定PMA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作者介绍
熊维宁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熊盛道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磊
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邓燕晗
博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