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Short-Term Exposur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Asthma Mortality
(IF=15.3)
推荐理由
尽管哮喘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发病率相对稳定,尽管在疾病管理和护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250,000人死于哮喘。哮喘死亡归因于几种风险因素,其中多数被认为是可预防的。这篇文献是研究大量人群中哮喘死亡率与短期空气污染暴露之间关联的第一份报告。说明减少空气污染可能会对降低全球哮喘死亡率产生重大影响。
领域:哮喘
发表时间:2019 Mar 15
发表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作者:Yuewei Liu, Jingju Pan, Hai Zhang, Chunxiang Shi, Guo Li, Zhe Peng, Jixuan Ma, Yun Zhou, Lan Zhang
内容:作者在中国湖北省进行此次研究,评估短期空气污染对哮喘死亡率的影响。在5年半的时间里(2013-2018),该团队确定了7,358例哮喘死亡病例,在排除地址信息不完整和不在空气污染监测站50公里范围内的病例后, 4,454例病例入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病例交叉设计(case-crossover design)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监测指标是PM2.5, PM10, SO2,NO2, CO和O3。
作者发现哮喘病人死亡前三天的平均NO2浓度每增加25%,哮喘死亡人数会增加11%;同样,在三天的滞后暴露后,还发现PM2.5和O3每增加25%会分别导致哮喘病死率增加7%和9%,猜测可能与诱导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而哮喘死亡率与SO2,CO及PM10没有显著关联。另外,污染物增加哮喘病死率没有阈值,因为这种关联是线性的。另一个优势是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研究设计,其中每个病例都作为自己的对照,该设计用于研究间歇性暴露(如空气污染)对急性结果(如死亡)的短期影响。由于病例和对照是同一个人,因此会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
本研究中局限性之一在于缓冲区的大小。40%的死亡病例不符合研究要求,因为其住址离污染物监测站点超过50km。而又很少的信息来解释为什么有这么多病例发生在检测网络之外。
结论:作者发现PM2.5,NO2和O3的短期暴露与哮喘病死率显著相关。作者的这一发现增加了新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可能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并强调哮喘患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暴露,特别是在高度污染的地区。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在其他人群中的研究结果。
题目:Non-invasive ventilation versus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with apnoeic oxygenation for preoxygenation before intub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ypoxa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trial
(IF=21)
推荐理由
此研究首次将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进行比较,以探究在降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插管期间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风险方面,无创通气预给氧是否比高流量吸氧更有效。
领域:呼吸治疗
发表时间:2019 March 18
发表杂志: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作者:Jean-Pierre Frat, Jean-Damien Ricard, Jean-Pierre Quenot, Nicolas Pichon, Alexandre Demoule, Jean-Marie Forel, Jean-Paul Mira etc.
内容:本研究是在法国的28个重症监护室进行的一项FLORALI-2多中心、开放性试验,需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成人急性低氧性呼衰患者被随机分配成两组(1:1),在预给氧期间分别使用无创通气和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并且两组都要根据氧合指数——PaO2 / FiO2比例分层(≤200mmHg vs> 200 mm Hg),主要排除标准为心脏骤停、意识改变(定义为glasgow评分<8分)、无创通气的其他禁忌症(近期喉、食管、胃部手术,以及面部骨折)、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法测验、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拒绝参与试验者。主要观察终点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指脉氧饱和度<80%)。
2016年4月15日至2017年1月8日期间,28个重症监护室共对2079名患者进行了插管,其中322名患者可入组,又将5例未记录、2例不同意或受法律保护、1例未插管以及1例心脏骤停患者排除。最终313名患者中,142例被分配到无创通气组,171例被分配到高流量氧疗组,每一例的随访时间为28天。无创通气组中33例(23%)发生严重低氧血症,HFNC组中47例(27%)。在242例中重度低氧血症(氧合指数≤200mmHg)患者中,无创通气组24%(117例中有28例)发生严重低氧血症,HFNC组中35%(125例中44例);而轻度低氧血症(氧合指数>200mmHg)患者中,两组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中,无创通气组预给氧结束时的血氧饱和度、插管期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HFNC组;而在轻度低氧血症患者中,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通气或HFNC的预给氧措施都没有显著降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的风险。但是氧合指数基线值会改变预给氧对严重低氧血症风险的影响,在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中,相比较而言,无创通气比HFNC能更有效地降低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未来的研究可深入探讨预给氧方法对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的作用。
题目:Long-term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nintedanib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results from the open-label extension study, INPULSIS-ON.
(IF=21)
推荐理由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慢性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疾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3-5年。长期以来IPF主要通过肺康复、氧疗、药物、肺移植等综合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但药物选择极少。尼达尼布(Nintedanib)是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被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推荐的全球首个可减少IPF急性加重风险的靶向治疗药物。两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INPULSIS-1, INPULSIS-2)已经评估了尼达尼布对IPF的疗效和安全性,INPULSIS-ON是之前两项INPULSIS三期试验的非盲延伸试验,其目的是为了评估尼达尼布的长期治疗IPF患者时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领域:肺纤维化
发表时间:Jan, 2019
发表杂志: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作者:Crestani B, Huggins JT, Kaye M, Costabel U, Glaspole I, Ogura T, Song JW, Stansen W, Quaresma M, Stowasser S, Kreuter M.
内容:完成52周INPULSIS治疗期及4周后随访的患者均符合INPULSIS-ON的纳入标准,INPULSIS与INPULSIS-ON间隔的非治疗期约为4-12周。在INPULSIS试验结束时,每日两次各150 mg尼达尼布的治疗组患者和安慰剂组患者在INPULSIS-ON试验中均每日接受两次150mg 尼达尼布治疗;每日两次服用尼达尼布各100mg或安慰剂的患者,INPULSIS试验结束后,可以在INPULSIS-ON试验中每天两次服用尼达尼布各100mg或150mg。并在第2,4,6,12,24,36,48周,以及之后每16周进行一次肺功能测试。
在807名完成INPULSIS试验的患者中,734名(91%)在INPULSIS-ON中继续接受治疗,其中430名(59%)患者在之前的INPULSIS试验中使用过尼达尼布并在INPULSIS-ON 试验中继续使用,304名(41%)患者在INPULSIS试验中使用安慰剂并在INPULSIS-ON试验中首次使用尼达尼布进行治疗。在INPULSIS和INPULSIS-ON试验中接受尼达尼布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暴露时间为44.7个月。
肺功能检查显示,在INPULSIS-ON中继续使用或开始使用尼达尼布192周以上的FVC年下降率分别为−145.0mL/年和−119.7mL/年, 这与INPULSIS中使用尼达尼布的FVC年下降率−113·6mL/年一致。而使用安慰剂的 IPF 患者以及入组时轻中度肺功能损伤的患者的 FVC 下降约为-200ml。另外,INPULSIS-ON试验中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率与INPULSIS试验中服用尼达尼布患者的发生率类似,进一步证实了尼达尼布可减少急性加重风险的疗效。
与之前的试验结论一致,INPULSIS-ON 试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也是腹泻,而最常见导致永久停药的不良事件则为IPF病情的进展。在430名继续使用尼达尼布的患者中,有20名(5%)和51名(12%)分别因腹泻和病情进展而停止治疗,在首次使用尼达尼布的301名患者中则各有31名(10%)和43名(14%)。
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尼达尼布在长期使用时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长期使用尼达尼布来减缓疾病进展。
题目: Understanding 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 Using Diaphragmatic Ultrasonography
(IF=15.3)
推荐理由
呼吸机出现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以及其它各类需要呼吸功能支持疾病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使有多年应用历史,呼吸机与患者呼吸不同步仍时有发生,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评估人机不同步的金标准是同时记录气道压力和气流量以及食管压力,本研究发现通过M型超声测定膈肌运动同样能作为记录人机不同步的方式,并以此探讨测定呼吸机与患者呼吸不同步的新技术。
领域:呼吸治疗
发表时间:2019 Mar 25
发表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作者:Soilemezi E, Vasileiou M, Spyridonidou C, Tsagourias M, Matamis D.
内容:人机不同步和一系列临床不良情况有关。目前,同步记录气道压、流速和食道压被认为是反映人机不同步不同形式的金标准。本研究通过同时记录气道压、M型超声下膈肌移动度和食道压变化,描述了双触发(Double triggering)、无效努力(Ineffective efforts)和反向触发(reverse triggering)三种代表性的人机不同步形式,发现食道压和M超测定膈肌移动度结果高度一致,并提供了使用超声检查膈肌运动评估人机不同步的基本原理。
结论:经过对比,研究发现M型超声测定膈肌移动度与食道压变化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超声检查膈肌运动度有望成为新的评估人机不同步方式的技术。但该技术的主要限制仍然是无法做到连续记录。
题目:ALK Resistance Mutations and Efficacy of Lorlatinib in Advanced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F=24)
推荐理由
Lorlatinib是一种强效的可透过血脑屏障的第三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晚期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强大的临床活性,包括第二代ALK-TKIs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Lorlatinib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有临床前研究显示既往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的病人出现ALK耐药突变的时候可能表达了一些生物标记物。
领域:非小细胞肺癌
发表时间:2019 Mar 20
发表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作者:Shaw AT, Solomon BJ, Besse B, Bauer TM, Lin CC, Soo RA, Riely GJ, Ou SI, Clancy JS, Li S, Abbattista A, Thurm H, Satouchi M, Camidge DR, Kao S, Chiari R, Gadgeel SM, Felip E, Martini JF.
内容:Lorlatinib II期临床研究,从198例ALK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收集基线血浆和肿瘤组织样本,用Guardant360分析血浆DNA的ALK突变, 用二代测序法来分析肿瘤组织DNA的ALK突变。
通过血浆或组织基因分型检测发现有1/4的患者存在ALK突变;对克唑替尼耐药的病例中,Lorlatinib在ALK突变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中疗效相当;相反,在第二代ALK/TKI失败的病例中,ALK突变阳性的患者客观缓解率更高(62%v 32%[血浆]; 69%v 27%[组织])。血浆检测发现Lorlatinib引起的无进展生存期在ALK突变阳性与阴性的患者中无差别;而用组织检测则发现ALK突变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中位数11个月 v 5.4个月)。
结论:在第二代ALK/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lorlatinib对ALK突变阳性患者的疗效更好。第二代TKI治疗失败后的ALK基因突变分型可能会确定哪些患者更有可能从lorlatinib治疗中获益。
专家介绍
李园园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住培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青年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青年编委。主攻方向:呼吸危重症、感染、介入。